

把家里擦洗得窗明几净,然后喝茶、读书、写东西,感觉这样的自己内心很安静很快乐。
一口气把《泰戈尔诗选》的《吉檀迦利》一章诵读完。
因了《吉檀迦利》,泰戈尔在1913年52岁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罗岩在《译本序》中,说到诗人1915年结识甘地,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后,愤而放弃英国政府封他的“爵士”称号,从此重新面对现实,关心印度的命运和世界大事,访问过中国、日本、英国、美国、拉美、西欧和苏联,谴责法西斯主义的猖獗。1941年4月诗人写下《文明的危机》,控诉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深信祖国必将获得民族独立。同年8月,溘然长逝。
今天回头看历史,泰戈尔当年的“金刚怒目”并没有阻止法西斯向全世界挑起的疯狂战争,泰戈尔辞世前对其民族的“深信”,也未曾真正实现,因为印度民族并未以文明形象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的妇女仍活在性别歧视与不安全之中。
所以,像泰戈尔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尚且无法改变世界。我呢,如果改变不了太多现状,又何必过分自责呢?
即便暂时改变不了丑陋,可是,美好的愿望曾经在心田种植,美丽的憧憬曾经在心园怒放,这不强似没有吗?善良、公平、正义、真理,多一个人追求这些,多一个人为此而奋斗、而努力、而殚精竭虑,我们离那个理想国,不就更近一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