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作素材】解谜清华古洞

【写作素材】解谜清华古洞

作者: 静月听风 | 来源:发表于2024-01-13 23:13 被阅读0次

    清华洞遗址位于县城南3千米的昆畹公路南侧,处于祥城坝西南边缘地带,背倚清华山,面向祥城坝,属喀斯特地形石灰岩溶洞。洞口宽约40米,平面形状呈弧形,面向东。洞口外壁高近20米,呈黄红色,古色斑驳,洞壁上有明清以来的摩崖石刻20余处。洞壁从上往下斜向内收,形成较大的岩棚空间。岩棚深处有山洞伸入山腹。主洞口较窄,但洞内较为宽阔、深远,各支洞错综复杂,可相互交通。因此,清华洞历来被视为旅游探险的胜地。

    以百万年计的人类演进岁月里,不止一个群落,在遭遇到狂风暴雨或炎阳毒照的时候进入清华洞躲避、歇息,得以庇佑。有了第一次,就自然有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在清华洞附近生存的远古人群,便有意无意地一再光顾清华古洞。这也是清华洞对周边古人人文历史的第一次贡献。

    清华洞,与人类的旅游有缘:一是猿人、原始人、智人光顾过;二是新石器时代的人居住过;三是从清华洞走出去的“滜靡”(昆明),即白族先民的族群之一,与“五帝”时代的“义渠国”“白民之国”有关。春秋、战国之际则建立起“昆明”古国,历时一千多年,到唐代才消亡。其人文历史,以万年计算;其文明历史,也有四千多年;其古国历史,《山海经》《周书》《史记·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唐书》《蛮书》等,都有记载,这是其他任何洞穴所难以比拟的。

    大约在距今8000年左右,农作物的发现、选育、改良以及家禽、家畜的训化、饲养技术的日益成熟。有了农业就不必到处觅食,而需定居耕种。于是,清华洞周边的一群农耕人入住洞内,清华洞成为他们安居乐业的家;这是清华古洞对入住人群的人文历史的第二次贡献。入住清华洞的人群,可称“清华洞人”。

    清华洞曾为军用储油基地,1961年部队扩建仓库时发现遗存,云南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清理发掘,出土石斧、石锛、石刀、陶罐、纺轮等22件。此后,清华洞遗址在研究论文中屡被提及,但限于资料未发表,其文化面貌甚为模糊。为了解遗址文化性质,2010年6-7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和祥云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清华洞遗址进行勘探试掘。试掘面积54平方米,出土陶片5200余片,发现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石镞、石杵、砺石、纺轮等70余件。

    早几年,在清华古洞的洞口有一大堆火坑遗迹。望着先民在洞口留下的火坑遗迹,人们不禁会想到,不知是哪一天,哪一部落,曾偶然走进了洞口,一声长啸,一片欢腾。他们惊惧地打量着洞内黑森森的深处,野兽的鸣叫隐隐传出。们曾疑虑地仰望过洞顶的钟乳石,不知它们会带来什么灾祸。于是,人们握起尖利的石块朝前走,为了得到这个家园而进行一场殊死搏斗。从后来发掘出的石斧、石锛等,可以想象到当时搏斗的惨烈。

    洞内的猛兽早已成群结对,与人类争夺这个天地。一场恶斗,一片死寂。一个部落被吞没了,什么也没有留下。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又一个部落发现了这个洞穴,仍然是一场恶斗。终于,人类凭借尖利的石器战胜了兽类,便在清华古洞中繁衍生息,从而留下洞口的一大堆火坑遗迹,还有新石器时期人类使用过的一些石器等物证。

    据传说,先前曾有人带着足够的干粮进入清华古洞,却从远离祥云数十里外的弥渡一山洞中出来。也有这样的传说,将一只猫放进清华古洞,又放入一条狗去追,猫狗均从弥渡天生桥的一个山洞中跑了出来。传说归传说,事实上是先我们多少年前,不时有人一次次来到洞口,也有人进入过洞中,却从未有人走到尽头。

    仅是县志和有些资料上零零散散地记载着,有“滇西第一洞”之称的祥云县清华洞,因曾发掘出新石器时期的人类使用的一些石器而名噪一时。显而易见,这里曾在远古就有人类居住过,也是使生命得以繁衍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素材】解谜清华古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yq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