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睡在诗歌里
从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感受中文之美

从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感受中文之美

作者: 童心与老成枕上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20:17 被阅读0次

泱泱5000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和平时代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国家危难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中华脊梁,是华夏儿女千年以来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源。

中国是诗的国度,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们用诗歌抒发情怀,表情达意。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未曾改变。从我们文学的源头--《诗经》中,这篇《小雅•鹿鸣》中更能充分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待客与宾主尽欢之情。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是一首贵族宴会上所唱的歌,描写了周代的宴飨之礼,主宾之间各尽其意,其乐融融。

鹿是一种充满灵性,温顺吉祥之物。开篇“呦呦鹿鸣”鸣唱出宴客主人广结天下善缘的友好之情,欢迎来客嘉宾共谱友谊之曲的心意,更是代表主人广招天下英雄,招贤纳士之意。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建功立业,成就大事业,要“得道多助”。要拿出一种符合特定群体的生存理念与发展理念,去广纳人才。

《史记》中记载,周公在求贤方面,“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深切表达了周公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心情。

历史上,另一个广纳贤才,到处招兵买马的人是曹操。

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曾经是个热血青年。“少机警,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长大后,他想结束军阀混乱,生灵涂炭的局面,同时也想建功立业。于是他要网罗天下豪杰,为他所用,助他完成这个心愿。。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比《诗经》晚了数百年的诗作中,以豪迈,慷慨,直白的文辞,表达了“天下归心”的期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贤者,多多益善;智者,不厌其繁;他愿以“呦呦鹿鸣”的诚意来广纳人才,你是千里马,我是慧眼识才的伯乐,希望天下英才尽其所能,为我所用!

曹操的思想渊源,表达方式,不都是继承自《鹿鸣》的礼纳贤才,广结人才的雅意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致敬经典!

所以,鹿鸣是以宴客为形式,是礼乐文明的一种体现。目的是,温情待客后广交朋友;是广纳贤才成就自己的事业!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仍旧承袭了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盛情待客之道,对待远道而来的朋友,略尽地主之谊是人之常情。个人如此,国家也如此。

要不怎么说,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呢?

但是也别忘了,“若是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总之,中文之美,美在方方正正,一横一捺的正直之美;古诗之美,美在朦胧的意境之美,和点到为止,含蓄雅致的中国式智慧之美!

欢迎关注我,携手前行,读书写作,感悟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zp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