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道州,今湖南道县,古称舂陵,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作者来到这里做刺史,上任不到五十天,接到上级要求征纳赋税的文书二百余封。然而,这里几经战乱,原有四万多户居民,现在还剩下不到四千户,上级要求的赋税实在是征集不上来。
作者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暂缓征税,宁愿自己承受责罚,同时写下这首长诗。
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从起首至“意速行步迟”,客观描述舂陵人民的生活现实;“追呼尚不忍”至“不使存活为”,描写自己反复思考、内心矛盾的过程,因为人民生活实在困苦,无法缴纳赋税,而上级的命令又无法违抗;而在“安人天子命”至结尾,作者终于下定决心,暂缓征税,宁愿受罚,同时向上级表达了为民请命的愿望。
诗中说道:军队和国家固然需要支持,这也是地方官的职责所在,然而小小的州县,历经战乱,民力已经快要枯竭。连幸存下来的富户都在吃草根、啃树皮维生,更不用说那些困苦人家了。
老百姓连大声说话都好像耗尽了气力,还怎么忍心用鞭子抽打他们呢?
我反复思量,逼迫他们卖儿卖女交税吧?恐怕即刻激发起暴乱。搜乱他们的家财呢?他们实在是没有财物,连勉强维生的生活必需品都没有呢!
我曾经在路上听到他们交谈:去年山贼劫掠,人几乎被杀光、财产被抢夺殆尽,唯盼着见到官军来救我们,谁知道又被他们威逼交税,我们还怎么活下去呢?
在诗的最后,作者终于想明白了:安抚百姓是天子交给我的使命,要是州县动乱,谁又会获罪呢?还不是地方官吗?延缓征税固然会被问罪,然而我听古代的贤人说过:要固守本分,不要因为会获罪或是得福而有所改变。
我决心安定民心,宁愿承受罪责。现在还有没有人来民间搜集民意啊?我愿将这首诗献上,希望天子能够看到,能够对这里的民情有所察觉。
通读全诗,作者直面现实,体恤百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在那个遥远古老的年代,这种精神如同金子一般可贵。
逋:bū,本义为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另引申有拖欠、拖延的意思,诗中的“逋缓”为后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