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觉就是——照镜子。
我一度觉得自己挺潇洒,向往自由,不愿意约束彼此,但其实,我也有我的执念——情执,我无法割舍失去的人和情感,这让我很容易不快乐,伤感。
这本书里,写的一些观点很能点拨我。
不要和任何人太靠近,保持距离;也要学会认识到人与人的缘分是流动的,恬淡的面对,平静的生活;和睦的社交关系对于自己的职场也有意,因此很多时候不必把喜欢和厌恶写在脸上,甚至忍耐也是生活的常态。
我听的最多的是,人要内求,但这本书里则是直面了一些社交问题,很多术的引导。
和当下社会里的,精致的利已主义很不相同。
恒子奶奶认为,去帮助别人是有必要的;
坦诚的表达不会求助于年轻人,尊重他们,放低姿态也是必要的;
不要每天卯足劲儿做事,把体力留给需要冲刺重要的时刻;
工作不需要每天那么拼那么严肃,只需要每天去完善优化;
孤独是常态,忍耐是常态,断断续续的不自信更是常态。
你只要知道这是很多人的常态,就不会每天去追求完美,苛责自己,那么用力。
长寿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和,松弛,心态健康。
她说,孤独是伴随终生的,会习惯你是一个人。
她说,“人们常被教导要“胸怀大志”,但是愿望过于高远,大脑就会陷入对未来的焦虑中,只盯着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就无法专注于眼前,经常感到迷茫。这时不妨关注眼前,因为“自己不应该做这个工作”的想法,实在滑稽可笑。当你放下那些让你感觉混乱的想法,想着“不妨先试着去做”或者“如今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心里就会顺其自然地坦率接受”。
她说:孩子比工作重要,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也不要觉得工作上的客户更需要你,但是孩子刚需要你。好的家庭,可以走的更远。
她说,我习惯了一个人,不去打扰孩子们,彼此都和睦。
似乎,就不那么焦虑,也没有包裹的那么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