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桥美甪直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3-08-17 09:48 被阅读0次

记忆中对甪直的印象是在中学的课本里,第一次看这个“甪”字很生僻,很是好奇。在电视里看到苏州的甪直古镇,那绵长寂寞的石板路,静谧幽深的窄巷,古朴别致的小桥、斑驳陆离的灰墙,倒影着错落有致河屋的宁静水面,令人神往。

仲夏,我漫步在苏州吴中区的甪直古镇,寻觅记忆中的古色风韵。

穿过依河而建的仿古廊棚后上桥,古镇入口"水乡泽国"的牌坊耸立。转过身,白墙黛瓦建筑入眼,一形状怪异雕兽矗立古镇的广场上,麒麟样,头生独角。这种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途经此地,至今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

这里小河不太宽,河水流淌平静,犹如一位文静的姑娘低头含羞的浅笑。临河而建的店铺、商店鳞次栉比,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好一派古色古香的古朴风情。

甪直,无疑是个生僻的地名,第一眼看到这两个字的外地人,很多人会误读成“角直”或者“用直”。这样的名字,一方面妨碍了她的知名度的推广,另一方面,又使她显得多么与众不同。真正接近了她,却似曾相识,如梦依稀。她的小家碧玉,她的衣香鬓影,她的从容淡定,是那么不露声色,和古镇外的商业街,一静一动,截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却又如此和谐地映衬在一起。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形容陆龟蒙的诗文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开出的一朵莲花”。其实,角直给人的感觉,就是浊世红尘中的一朵莲花,在大千世界,独守一份清凉。

街道很窄,青石板路蜿蜒在老街、古巷里,温润,绵长,千百年时光里,行人、车马驶过,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被打磨得发亮,留存着岁月点点滴滴的痕迹。

很喜欢甪直的一点还是河两边白墙黑瓦的水乡建筑,乘船观赏时别有一番情调。坦而言之,周庄的建筑多少也染上了一些世俗,甪直古镇的白墙黑瓦反而带着些淡淡的历史沉淀之感,更贴近印象中的“江南水乡”。

老街分上塘街和下塘街,漫步其间不经意接触慢节奏,自我感觉闲适淡雅融溢,行人不紧不慢的走着,街边的买卖家见惯不怪的待客,特色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道酷似“甪”字,故改名为“甪直”。甪直地处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抱水环的泽国典型,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

在游客眼里,江南水乡总是大同小异的。甪直较其他水乡古镇最大特色是水多、桥多、巷多、名人多。桥尤具特色,甪直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旧时人称“三步两桥”,最多时曾有七十二座小桥,现尚存古桥梁四十一座,被称为“水乡桥都”,还有“中国桥梁之乡”的美称,被誉为“中国古桥博物馆”。

如此之多的小桥,风格各异,历经唐宋元明清,风风雨雨,至今尚存四十二座,分布在小镇各处。

从古镇老街入口的第一座永宁桥开始,到兴隆桥,一路经过了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还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环玉桥与和丰桥、万安桥和三元桥,桥桥相连,古意盎然,条石驳砌的河岸边,排列着一个又一个的船缆石,雕出形式各异的图案。

过了桥到了“万盛米行”,河埠头墙上的那个斗大的米字,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叶圣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里的米行交易码头。

课文至今还记忆犹新,真不知是叶老让我们记住了万盛米行,还是万盛米行让我们记住了叶老?我想应该是甪直让我们有了记住叶老和万盛米行的资本。

码头并不大,大门口竖着一块大牌子,是关于叶圣陶和万盛米行的介绍。米行临河而建,三开间门面,屋檐下悬挂着“万盛米行”的金字招牌。门前的场地很宽敞,可以想象当年在这里云集各地米商买卖粮食的繁荣景象。

古镇的古街古巷69条,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宅建筑众多,其中,萧宅、赵宅、沈宅等商贾豪门宅第,建筑考究,雕刻精细。

沈宅和萧宅的进门都不是很大,进去之后才知道里面的房子和后面的园子都很大,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小楼,古色古香,回廊曲折。园子里绿树掩映,花草繁盛,往往是渐觉无路,眼前却却又豁然开朗,设计巧妙,令人心神俱畅。

沈园是甪直古镇保存完好的豪华宅第,同盟会会员、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屋内那千年的枸杞树,那一树的皱纹,在述说着百年的沧桑。

萧宅是当地望族萧冰黎家庭的旧居,萧冰黎可能稍觉陌生,但是其孙女萧芳芳是香港影坛的著名演员。曾经获得过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人杰地灵的甪直古镇历来人才辈出。晚唐文学家陆龟蒙、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现代作家叶圣陶……一个人物就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

出了沈宅转入香花弄,弄巷南北走向,千年古刹保圣寺正对着香花桥保。匾额隶书"保圣寺",红地描金,门口蹲守的花岗岩石狮看来有些年份。保圣寺虽貌不惊人,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古物馆里的九尊泥塑罗汉威武庄严,虽然经过了数千年岁月的洗礼,依旧能够看到他的风采。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那个圣人迭出的时代,塑圣杨惠之与画圣吴道子,分攻画塑两道,冠绝后世。

走过百年紫藤花架,穿过保圣寺内的圆洞门,到了教育大家叶圣陶当年教书的课堂,正面摆放着叶老当年的课本,还有教书时各种照片和历史资料。

叶老先生曾在甪直任教,与甪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亲切的称甪直为第二故乡。叶老先生魂归故里,当地政府还专门在墓旁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建了一处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

与叶圣陶墓园遥遥相对的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墓园,墓碑上刻有“唐贤甫里先生之墓”。在清风亭后有两株参天古银杏,相传为先生手植,已有一千多年了。

喜欢钓鱼、饮茶、作诗的陆龟蒙诗文赋并重,与皮日休并称"皮陆"。隐居甪直后,一边过着悠闲的生活,一边又在农学上作出了很多贡献,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撰写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古农具专志《耒耜经》。后人为了纪念他,因为他生前喜欢看斗鸭,开了一方水塘,种上荷花,养上几只鸭子。我沿着“斗鸭池”漫步一周,然后坐在“清风亭”中歇息。

踱步返身到古镇入口时,沉思间,忽听有歌声传来,抬眼望去,小河中央一位身穿蓝底白花大襟衣、头扎青色包头巾的船娘唱着歌、摇着撸正款款而来,小船渐行渐近,船上坐着四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正听得津津有味,看他们脸上流露的惬意表情,无疑是被这人这情这景深深陶醉了。我微笑着朝河中的小船挥挥手,目送船从身边过去,隔着丝丝垂柳,过了桥洞,歌声亦渐渐渺不可闻。

何以踏上这小镇的土地,安静地坐在甪直的午后,我知道这是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状态,不需要繁华,不需要奢侈,只需要清纯的河水,只需要一缕箫音,在微微的风中思绪淡尽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

  • 甪直:中国桥都

    甪直的桥,承载了千年历史,不愧是桥都。 图二,两座桥,成直角90℃,堪称桥梁史上的奇迹。

  • 【散文/随笔】甪直的夜

    文/愚人_240b 在品宜轩酒楼吃完饭已是晚上八点。他们还在兴头上,还在三三两两的交流,拍照,仿佛一肚子话在这个时...

  • 江苏 | 苏州小众古镇·甪直古镇

    甪直古镇也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除了有水多、桥多、青瓦白墙的古宅多等和其他古镇相似的特点外,我更喜欢甪直古镇的那...

  • 甪直

  • 甪直

    甪直古镇是苏州周边众多著名古镇之一,很多人包括我一直把"甪"读错,去了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为"路"的发音。 去苏州旅...

  • 甪直

    第一次听说甪直是二十五年前。 那时我在昆山陆家一个工地上做瓦工,有个老乡骑自行车找到我,叫我到上海纪王承包点零碎活...

  • 甪直

  • 游苏州

    苏州第一站甪直古镇 甪直古镇是具有25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

  • 2022-01-31

    为水运畅通,甪里桥改建移址,河西的路也随桥变道。 曾经的甪里桥。桥东似纪东大队部旧时的模样;桥西的石子路和两旁的水...

  • 推荐一个好地方—甪直古镇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妈妈带我来到了“长桥短桥杨柳,青石小巷人家”的江南第一水乡—甪直。 沐浴着温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丨桥美甪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gl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