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听冯老师的课,第一次尝试做父母冥想,可是从没有进入过状态。冯老师说,我的潜意识没有准备好。究竟要怎么准备?我也不知道。
冥想的基础源自于爱
每一个人都需要爱。我们需要为了爱而活下来。去爱别人,或者被别人爱,当然,最好是在无条件的情况下去爱着别人——不论他是谁。
而我们往往羞于说“爱”,因为我们的内心实在缺乏爱的勇气,哪怕是面对恋人、亲人,我们口中所谓的爱,也只不过是奉爱的名义而操控对方,而不是接受他们本然的样子。
爱是永生,爱是希望。爱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冥想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内心枯寂一片,既不爱这个世界,也不爱身边的人,更不爱自己,那么我们的一切冥想训练都是无意义的。但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虽然生活消磨掉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忘记了心中曾有的温情,但我们依然可以随时唤醒它,唤起爱的感觉和力量,然后安住于这种感受之中,进行冥想训练。
只是,我们需要一些媒介来激发我们心中那沉睡已久的爱。
这媒介可以是一幅画、一首乐曲、一阵花香、林间小溪的流水声,也可以是一朵云、头顶上的星空、山谷里穿行的清风……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心灵,让这世界、让世间的人们融入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渐渐地,我们的整个身心都与大自然相融、与宇宙相融。
爱的力量被唤起,刹那成为永恒。
冥想是一种静态的能量,它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变现力,但是,如果在冥想的修习中缺少爱的观照,那么我们所做的便是“无用功”——也许我们在某种禅坐静修中确实放松了身心,但实际上由于缺少爱的能量,我们的冥想是不成功的,它没有发挥出创造功能,也不会对我们的生命质量有任何的改变和实质上的提升。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
今天群里的朋友们说起了冥想,并把感受描绘的那么美好,我也尝试一下和父母的链接,还是进不去状态,但内心很平静。我们接受的教育是把毛病挑出来,被批判,然后改正。而让我的父母说:“我爱你!”“我以你为傲!”“我真幸福!”太难了。
那我就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我值得过和父母不一样的生活!
我昨晚睡前和儿子聊天,他快要睡着了,我说:“儿子,我爱你!”儿子把身体翻到我这边,把小手伸进我的睡衣,说:“我也爱你……”“因为有你我很幸福!”“谢谢”“做个好梦!”“好的。”他声音越来越小,就睡了过去。那一刻我很安详,看着孩子的小脸我觉得很幸福。
育儿路上我的感悟是:不要跟孩子说“这不行,那不行!”而要说怎么做才是对的。总被否定的孩子怎么会快乐?太多妈妈喜欢控制了,我也要检讨我自己。我要做和我妈不一样的妈妈,我不需要模仿妈妈来表达我爱她,我要做我自己。
继续看书学习,学习做好我自己,每天写作,修正我自己,我是挺棒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