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笔记及思考
第43周问答:个人做决策要不要关注宏观经济大势

第43周问答:个人做决策要不要关注宏观经济大势

作者: 爷有蔓草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0:57 被阅读46次

    宏观经济学问题的核心:就是货币的协调作用。

    一、货币的基本作用

    第一,货币能够帮助人们在交易过程中,避免双重偶然性的限制。

    有了货币,不需要像物物交换那样,我有的东西刚好是你要的,你有的东西,又刚好是我要的。
    借助货币,人们就能够达成交易,交易量会大增,交易带来的幸福感也增加

    第二,货币能够减少交易过程中的质检成本。

    只要能识别货币是真的就可以,不需要检验真实的货物,减少了学习质检知识的负担。


    二、沉睡与苏醒:货币流通速度并非一成不变

    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体系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能够创造出多个单位的流通货币。

    2、分析货币问题的基本框架:货币数量论

    基本公式:MV=PY
    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国民总产出。

    • 从公式看出:货币流通量和物价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3、货币的流通速度(V)是变化的

    • 衡量一个经济体内部货币流通量时,把货币流通量分别计算
      • M0:硬币和活期存款
      • M1:小额定期存款
      • M2:大额定期存款
    • 这样区分的原因,在于这些货币的活跃程度(沉睡程度)不一样。
      • 有些货币是沉睡的
      • 有些是苏醒的
      • 有些是活跃的
    • 这些不同情况货币之间的比例是在变化的
      • 有时候更多的货币睡着了
      • 有时候更多的货币苏醒、活跃了

    4、让银行体系精准地控制货币流通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单纯印钞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1、货币是一把尺子

    如果尺子本身在发生変化,它对人们的行动就会产生误导。

    2、当货币的尺子发生变化时,个体难以判断

    经济体中的每一个体,很难判断究竟是自己的相对竞争力发生了变化、市场相对需求发生了变化,还是货币这把尺子发生了变化。

    举例:经济萧条期间,全员降薪,还是解雇部分员工?很难判断

    • 如果经济萧条是由于通货紧缩造成的,是货币总量发生了变化,经济体制间的相对关系并未发生改变,应该全员降薪。
    • 如果经济萧条是由于自己的竞争力减弱,就要对企业结构进行重组,关停并转一些产品线和部门。

    3、经济发生变化时,人们会在结构上做出相应改变

    • 人富裕的时候,晚餐吃龙虾、牛排和红酒,
    • 人变贫困以后,晚餐不会是半只龙虾、半块牛排和半瓶红酒,而会是面包、黄油和白开水。
      其中的含义是:当经济真的发生了变化,人们会进行结构性的改变,而不仅仅是量的改变。

    4、发生经济危机时,企业如果最终判断是自己出了问题,会进行结构性改变。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家世界著名的IT公司,最终判断是他自己出了问题,于是开始裁员,最先裁人力资源部100位负责招人的人。

    这就是我们所讨论的货币到底是蜜还是水的问题。
    短期而言,货币是蜜,它对经济的局部现象会发生误导的作用;
    长期而言货币还是水,货币还是中性的,单纯靠印钞票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四、利用微观场景判断宏观经济理论有效性

    利用微观的场景来判断一个宏观经济理论是否有效

    1、宏观经济现象研究的是一些加总的变量,加总的变量之间并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

    这是宏观经济问题之所以困难,宏观经济学家之间之所以争论不休的原因。

    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越来越重要

    • 在讲一个宏观经济故事的时候,往往要提供一个现实生活当中的微观场景。
    • 如果经济学家所提出来的宏观经济规律和这些微观的场景不相符,这些规律可能就有问题。

    3、举例

    • 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政府开支的乘数理论”:政府花一块钱,就能够刺激整个经济好几块钱的增长。
      • 微观基础:同样一块钱到底由政府还是私人来花,效果会更好?
    •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不景时给人们发一笔钱,能够带动疲软的需求。
      • 微观场景:弗里德曼提出“终身收入假说”,提出质疑。
      • 在现实的微观场景中,人们意外发了一笔横财,他们不会一下子把钱花掉,而只会设法熨平他们的消费。每个人每月只有一天拿工资,他们不会在这一天大吃大喝,在其他的日子里面饥寒交迫。

    五、 政府花钱总不如私人花钱来得小心

    周一问题:

    在你看来凯恩斯学派所主张的反经济周期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和困难?

    凯恩斯学派的反经济周期政策主张:政府应该逆经济周期而行,当人们不消费的时候它多消费,当人们消费的时候它减少消费。

    可能存在的障碍和困难:

    1)时间滞后问题,政府要意识到问题,形成对策,加以实施,这当中有时间的滞后,不可能太灵敏;
    2)高地低谷不均匀性,政府花钱的时候总有对应的消费对象,所以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会不同。
    3)资源使用的效率可能会比较低,政府花钱总不如私人花钱来得小心。
    4)请神容易送神难,开启一项新的支柱项目容易,维持这个支柱项目比较难,要结束可能更难。
    5)可能造成“投资加速器”效应,政府投入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消费,而是一种在时间维度上的消费。为举办奥运会兴建大量体育场馆和设施,奥运结束后,很多场馆用不上,只能荒废。


    六、 货币流通量不完全由政府决定

    周二问题:

    货币主义者主张把每年的货币增长率,当作一个常数写到宪法里面去。但我们知道在每个国家里面,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好像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是比较大的,以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来适应变化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做法可行吗?为什么?

    • 有人认为可行:
      • 增长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予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市场的各种信号中不再有货币的杂音,货币不但长期中性,短期内也会中性。
    • 有人认为不可行:
      • 增发货币多少并不完全由政府的喜好决定,更多的是反映了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量。
    • 薛老师没有明确的答案
      • 问题难在“货币流通量不完全由政府决定”,银行体系有一个创造、激活货币的功能。
      • 货币有时很活跃,有时很安静,有时候甚至沉睡,各种因素都会起作用
      • 这些因素起作用的强度有多大,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监控、测试,才可能比较准确地把握
      • 所以薛老师觉得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不一定切实可行。

    七、 面对失业,政府肯定不会无所作为

    周三问题:

    针对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理论,你认为面对失业,政府应不应该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为什么?

    1、政府应该救助鳏寡孤独者,保证基本生活保障,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和市场应该划好边界。

    • 失业是意外冲击、技术进步、错误的商业决策等等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失业相当于人力资源暂时的库存和积压,一定程度上可以迫使劳动者加强培训、学习,跟上知识进步的步伐。
    • 政府如果为了给这些暂时失业的劳动者,创造本来不应该有的工作岗位,反而就会延误了他们知识和技能的进步,长远而言是对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现实生活中政府肯定不会无所作为。

    我们不仅要讨论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更要讨论世界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

    • 面对失业政府肯定会有所作为,其中有哪些有意思的现象,有哪些规律可循,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八、 宏观经济现象:远看近看又不同
    周四问题:

    学了四个礼拜的宏观经济学,请你举一个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既互相针锋相对,又各自言之成理的例子。

    • 给人一笔钱,人会不会马上花出去
      •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在微观表现上其实都可以找到依据,都具有合理性。
      • 月光族,偶尔得到一笔奖金,很可能就会把它花掉;
      • 精打细算的人,可能会推迟消费。
    • 货币流通速度,到底是变还是不变
      • 从很远的地方拿着望远镜看(粗线条地说),货币流通量当然决定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 走近或用放大镜看,就会发现,许多具体的政策、商业银行内部的一些行为方式、人们一些现实而具体的需求,都会改变货币的沉睡或者苏醒程度,从而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对通货膨胀率有所影响。
    • 远一点看、近一点看,看到的就不一样。这是宏观经济众说纷纭特别精彩的地方。

    周末辩论

    我们每个人做个人决策的时候,是否需要关注宏观经济走势?

    正方认为: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因为宏观经济的格局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影响,不看大局而做个人的决定,很容易就迷失方向。

    反方认为:

    我们不需要关注宏观经济走势,每个人所做的决策,都是在一个很小的环境内做出的,宏观经济再好也有一些行业在衰落;宏观经济再差也有一些行业、也有一些个人在走向成功。我们只要关注眼前的事情、手上的工作就可以了。

    我倾向支持正方观点,但要兼顾微观。所谓时势造英雄,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非要逆潮流大势而动,那叫“反动”,倒行逆施,必难成功。从孩子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到确定生产经营方向企业,制定国家内政外交方针策略,都要有所预判。这里面有一个先后、主次之分。应该先宏观再微观,先找到方向和边界,再在这个方向和边界上追求微观的突破和卓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43周问答:个人做决策要不要关注宏观经济大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id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