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盈余
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活的农民,突然进到大城市里,进入到城市后,他们每天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么多盈余的时间。
二:8小时工作之余的时间分配
- 喝酒
- 看电视
- 刷手机,浏览网络
- 创造,分享和参与(比如说一起读书和分享读后感)
创造维基百科全书(跟大英百科全书相对比)
三:对认知盈余的开发
- 公民性盈余
发布消息传播,求助周围人找丢失的孩子
- 公用性盈余
通过大家的手机监控拍照上传暴力行为照片,最后导致当地的暴力行为下降
- 工具赋予的一种可能性
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是一种趋势:例如airbnb, uber
- 古登堡经济原理失效
古登堡是发明印刷机的人。任何人不需要任何媒体就能发表言论, 比如说“知乎”
三:认知盈余发挥作用的条件
- 工具的改变(技术)
工具赋予人类做事的可能性
互联网创造分享空间 - 无筹的内在动机:人们得有动机
内在动机和无筹动机
自治的愿望和胜任感 - 活跃者创造j机遇:
使用认知盈余做事的机遇
共同参与价值创造 - 慷慨的时代文化
有些价值只能靠文化来传播
依靠文化创造价值
四:慷慨分享的类型
- 个人分享
- 公用分享
例如 mateup.com
- 公共分享
- 公民分享
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发生一些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