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女儿上一年级。近3年的时间,她一共有过4次逃学的想法,今天早晨是第5次。
——1——
她:我不想上学,今天上午我不去上学了,你给我请假。
我:嗯,不想上学,你需要我给你请假,半天,还是一天?
她:半天。
我:嗯,我不确定你不想上学的原因,但你一定比上学这件事对我重要。
她没有任何回应,眼泪流出来了。
我:不上学,上午怎么安排,去哪儿?
她:去姥姥家,姥爷在家陪我。
我:去洗漱吧,出去吃个早饭,然后让爸爸送你去姥姥家。
其实,我本能地做法是勒令她,脱口而出的话:你必须给我马上去上学!
这些话有用吗?或许可以强迫她去上学,可她与我的关系,她对上学这件事的态度,会因为妈妈的强迫而感觉好起来吗?当一个人越来越恐惧另一个人,越来越厌恶一件事,她还愿意发自内心去做好吗?所以,那句话,我没说出口,我选择淡然地接纳了她不想上学的这个事实。
洗漱完毕,背上书包,溪爸带出了家门。我的心悬的更高,她爸能不能只讲理性的道理,不倾听孩子的感受?她能不能更逆反,更抗拒上学?深呼吸几次,内观,全身放松,当做不了什么的时候,耐心等待。
——2——
溪爸电话来了。
溪爸:我给她送姥姥家了,她说第三节课回去上学。
我:哦。
我有些失落,因为终究还没有按时去上学。又有些喜悦,因为第四节课是她喜欢的课,她依然没有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溪爸:你等会,有电话进来。
稍后,溪爸又打进来电话,刚才溪溪给溪爸打电话,要去上学。
溪爸电话再次打过来。
溪爸:我把她送进学校了,你猜的没错,主要还是因为竞选班长的事情,她感到非常失落、担心、难过,就想逃避。
我:今天早晨,你的做法让我刮目相看,你如此传统的人,居然接纳女儿不上学。
溪爸:我改变了曾经的想法,对待孩子,如果硬着去要求,倒不如耐心等等,最后她自己调整过来,比外界强迫更有主动性,毕竟我也被正面管教媳妇熏陶了那么多年。
我:对你来说,不容易!
溪爸:我想过,我是想要一个听话的乖乖女,还是像溪溪这样,有想法,有主见的孩子?答案是溪溪这样的。那就只能慢慢用爱接纳,用情疏导,不能硬来。
我:嗯。
溪爸:溪溪早晨刚上车上问我,你和妈妈是不是就想让我上学,想方设法让我上学?我当时犹豫了一下,回答她,上学是你的事,你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尊重你的决定。后来,我送她上学的时候,反问她,如果我说上学重要的话,让你上学,你会听吗?溪溪的回答是,不会。最后,溪溪说,我要鼓起勇气,自己去面对自己该面对的人和事,不能被打败。
我:我女儿也不容易,这样的挫折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未必是坏事。
——3——
我问溪爸:“你有没有某一刻,不想见人,就想一个人呆着,或许是因为脆弱,难过,伤心,烦恼?”
溪爸回我:“有呀,当年在部队调职的时候,就特别不想见人,一个人呆着。嗯,想到自己难过的事情,就一下子能明白孩子的心。”
从古至今,人类都是群居生物。可是,每个人都偶尔想脱离群体而独居。原因很多,或许伤心,或许恐惧,或许烦恼,或许。。。哪怕去问问那个想脱离群体的那个人,他都难以说出准确的原因。他只会告诉你:别烦我,我就想一个人呆着!其实,每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遇到一件产生难过、伤心情绪的事情时,这些情绪对他来说,都是真实的。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大,而是那种痛苦的感受是强大的。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痛苦,我们或许认为孩子的经历比起我们的经历微不足道,有什么大不了的,但那件事对那么不经世事的孩子来说,真是个事儿,那件事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如果处理不当,必将伤痕累累!
给孩子力量和勇气的是理解,是懂得,是爱。大人也一样。
女儿逃学记之2019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