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极度危险的人,偶尔会乱发脾气,总体来看起来似乎很老实。
自从上了大学,更加习惯面带微笑,直到有同学说“你笑得好假!”
父母离异后,被混日子的父亲接到乡下爷爷家,说是开学到城里上学。整个暑假我都在整理旧书和新行李,直到开学了,他说:“村里学校也不错。”
就这样,我来到了村里,从三年级读到五年级。第一印象是这里像个山寨。
在村里,因为生活习惯和口音的问题,一直被当做“城里人”看,偶尔被后面出现的人扑倒在地,于是,我努力模仿“村里人”生活,比如在炉子上烤馒头、烧辣条,逃课去后山摘杏,在老师想起留作业前起哄跑掉,终于有了放学后一起走路回家的人。
在家里,爷爷家房子不大,只有两间可供居住,我希望住另一间。但是,当亲戚们都回来时,我就得搬去和爷爷奶奶同住。就这样,来回搬了好几年。
有一天,我叔叔的女儿在我书上乱画,我意识到她终于不是撕书的年纪了,就告诉她要爱护书本,她说“这又不是你家!你应该和你爸妈住!那才是你家!”。
不久后,叔叔看见我的暑假作业在炕上,于是训斥道:“你得放在桌子上,来人看到不好看。”我认为有道理,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于是我放在了电视机前的桌子上。后来,又一位叔叔进来,看到暑假作业,说:“你不应该放这儿,放柜子里,一会儿还要放水果。”我想是这样,于是放在了柜子里。不一会儿,第三位叔叔进来了,刚巧打开柜子,看到我的作业,说:“不要乱放”就扔到炕上,于是,我不知道放在哪儿了。我忽然觉得好累!
后来也许为解决这个问题吧,家里放置了一个书架,书架有三层,第二层和我身高一般高,于是我将经常看的放在第二层,不常看的放在第三层,第二三层玻璃门都紧关上,撕了小纸条,写上“勿动”字样贴在上面,最底下的用来放置一些小物件,爷爷也会放些蔬菜种子。现在想也许是第二三层都紧关着玻璃门,而且贴上写着“勿动”字样的纸的缘故吧,不久就以“房间面积太小”作为理由把书架搬运到菜园里的小屋了。
一次,我说,我去菜园小屋吧,奶奶说,年纪大了,懒得烧火;我说,我烧;奶奶说,你不会烧。不久后,我爸再次离婚,退掉城里租的房子,常驻菜园小屋了。(后来我第一次游历沈阳故宫,觉得那些房子冬天也如小屋一样冰凉,就觉得“懒得烧火”这不是理由。)
从那以后,每当写关于理想或者未来一类的作文题目,我都一定写上“我想有个带花园和书房的房子”这句话 。
不久后,四年级,因为村儿里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学校就没了。初中毕业,到了高中,我很少放假很少回村里的老家了。老家都是60岁往上的老人,每次回家,总能意识到田间地头添了几座新坟,从而有一种漂泊感。
......
虽然到了该知道自己不会在长辈家住太长时间的年纪,但我最终也没在我爸家住很久。一次,我向一位叔叔通话,他问我,你在哪儿,我回答,我爸家。叔叔告诉我,你说在家就行。我说,我记住了。有一次,我再次向那位叔叔通话,叔叔问,在哪?我说,在家。叔叔问,在老家?我回答,不是,在我爸家。我真的很不聪明啊。
......
后来,终于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我认真地来到了城里,开始笨拙地学习做一个城里人。洗澡、卫生、锻炼身体;聚餐、聊天、说些无聊的话题。因为比较笨拙的缘故吧,还经常早起去图书馆,以至于吵醒正深睡的室友,也许是四人寝室会好一点吧,我这样安慰自己道。
不去图书馆会去离寝室较近的教学四号楼。教四后面是广场,广场附近有寺庙和丛林,丛林里走出去是一家小吃店,有时会漫无目的走到那儿,是中午的话就吃一点儿。
教四比较阴暗,很少人去,却结识了几个考研的,有几个考进了不错的学校,很想要一个女孩儿的联系方式来着。经常跑进一只猫,不管谁一靠近,它就会跑,我进一步了解到猫是喜欢独处的动物。于是更加喜欢猫了。“因为它和我一样。”我常常这样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