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却唯独没有见到静静。打了电话才知道她和老公去泰国过年。忍不住调侃:你这次倒是难得对自己大方点。电话里的她,忽然沉默了:“我现在在为自己度蜜月。因为,直到现在,我才有了已经出嫁的感觉。”听了这话我不禁愕然。
我的这位闺蜜,从小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小孩儿”,也是我所有朋友中最孝顺父母的。她在家里是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虽然一直都在温饱的边缘线长大,但一直以来她都很感激自己没有碰上重男轻女的父母。至少弟弟有的她和妹妹也会有,即便生活艰辛无比。大学毕业后,怀着对父母的感恩,她放弃了留在一线城市的机会,而是选择回到了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去回报他们。
相亲,结婚,生子。一切都按部就班,父母逢人便夸自己养出来的好女儿,乖巧,懂事。她的新婆婆也很满意,这个儿媳妇娶的太轻松了,不要房子不要钱。该怎么要!在婆婆这边捞过来多少,父母就要贴上多少,不然难堪的还是自己。索性两家都不要,简简单单的就好。甚至连蜜月旅行都没有。
婚后,她的中心依然在娘家。知道他们爱吃肉就隔三差五买菜肉回去给他们做。老两口一年四季的衣服也是她全部包圆。除了学校的教学,私下里她也会到培训机构兼职,挣来的钱几乎都用在娘家。同时为了不让老公婆婆心生不满,她只要在家就做家务,给公公婆婆定期买礼物。努力的平衡着两个家庭。没孩子的时候就几乎从我们的朋友圈消失了,偶尔出来小聚,也是一脸疲惫。
但是她没有抱怨,她说:我从小吃过苦,也知道父母将他们姐弟三人养大,培养成才吃的苦更多。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她从来不这样觉得,只觉得自己回报的还不够多。
真正让她心里有了隔阂的,是一场婚礼,弟弟的婚礼。最初知道弟弟要结婚的消息,她是开心的。直到父母说到买房,在她的内心里,父母为了抚养他们成人一直都是手头拮据的,别说买房子,连买套贵一点的衣服都舍不得,平日里也是把穷挂在了嘴边。现在竟然要买房子?面对她的疑问,母亲微笑着说这是早就为弟弟攒下的,只是还差了些。然后开玩笑说如果早知道儿子结婚这么早,就在她们姐妹结婚的时候多少要一点了。听到这话,她的心有些微凉。也许玩笑话的反面就是真心话。不过,最终她还是和妹妹一起凑齐了弟弟买房子的首付款。
房子有了,接下来就是婚礼。面对处处刁难要钱的女方,一向强势的母亲只有一个回应:给。彩礼,五金,压箱,改口零零总总十几、二十万。婚庆要最好的,酒店是最高档的。期间总是有意无意的向已经出嫁的两个女儿哭穷。静静很无奈,看着热情操办婚礼的母亲,想起自己简陋的婚礼,说没有怨气是假的。而关于父母现住房的安排则让她心中有了难以言说的情绪。她的父母在对那套价值百万的学区房的安排中看不到任何两个女儿的影子。
最后静静哭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回报,我也知道男孩子花销会大一点。但是还是会不舒服会有怨气!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也很讨厌这样的自己。”
看着泪如雨下的她,我一时也不知该怎样开口。是她不够孝顺?不是。是父母过了分?好像比其它的一些要好上太多。我想,也许他们都没有错。五千年的历史,让中国人对传宗接代有着迷一般的执着,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家家都像是有皇位要继承。儿子才是家里的主心骨,是要娶老婆回来的。女儿终究要嫁人,生了孩子也是别人的。这种思想就像被植入到染色体中一样。而现在社会竞争的激烈,房价的日益高涨也让那些有心一碗水端平的父母们没了能力,只能望房兴叹。那一碗水不由自主的滑向了儿子。正所谓孰是孰非,谁言之清,只能一声叹息。
大约过了许久,她才慢慢平复了心情。她说,以后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孝顺父母,洗衣做饭买东西一切都不会变。变的只有她自己的心,也可能时间最终会解开这个结。只是这一刻忽然觉得:结婚六年,却在弟弟婚礼上的真正的从这个家嫁了出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