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钟二毛老师发的一条问答朋友圈,深有同感,具体内容如下:
问:你对年龄增长的感觉会发生变化吗?
钟二毛:二十几岁,好奇心强,花了很多时间在探究都市的灯红酒绿,也算疯狂过;三十几岁,基本上确定了这辈子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四十岁后,每天、每月、每年做的事都是一样的,就那几样,基本固定了,但时间不够用,同时对身体健康变化特别敏感。
确实,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他特有的生命内容。
在我年青的时候(当然,俺现在也是青年人),我就秉承着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的原则,硬是把法律自考的大专、本科文凭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时过境迁,当时的埋头苦读都成为历史)。
在取得高统的跑道上,尽管状况百出,但俺发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凭着一股仙气终于把高统证书收入囊中。
把这两件事抖出来,并不是为了炫耀啥,跟科班出身的比起来,俺这水平太业余了,充其量是为了弥补高考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这过程中偶尔还有抄袭的成分:自考有时会把书店买的小册子带进考场,以备不时之需;高统的笔试是开卷的,估计是为了照顾资历比较老的中老年统计工作者,害得俺提着一手提袋厚厚的书百里千里迢迢去省城赶考。
也几度撑不下去了,想过放弃。在考本科的最后阶段,怀着儿子,家人劝我弃考,工作也有了,考与不考意义不大,但我想努力了那么长时间,眼看证书都要拿到了,半途而废怪可惜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挺着大肚子两天连考四科,中午吃了几乎一大锅鳝鱼粥又走进考场拼杀。也许是儿子保佑,四科全过了。
在考高统笔试时,因为是零基础,每天下班拿着一本大块头在啃,儿子也不管不顾了,那劲头不亚于临近高考的拼搏。(也许,成年后走上社会对于自己要干什么有比较清醒的意识吧,而学生时代直至高考整个人似乎都处于懵懂的状态,这是否是晚熟的征兆?),后来笔试很意外一次性通过了。
高统的评审之路就曲折许多。第一次接到曾处的电话后我几近崩溃,觉得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到头来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也许是当时对自己估值过高吧。
那时身心俱疲,想就此放过自己。但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想着如果就此放弃的话就真的与高统失之交臂,下辈子都活在遗憾里。
于是,我重整旗鼓,再次把资料往省统计局送,第二次接到曾处的电话时我屏住呼吸,只听曾处在话筒里问我:“你想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说:“当然是好消息”。(当她这样问时我知道有希望了)果不其然,这次评审通过了,在众贵人的指引下终于让高统之路得以圆满。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一、有些事情,如果当初不做的话以后也就不会再去做了。(过了这个年龄段,就没有动力了)
二、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云淡风清,其实是历经磨难后的脱胎换骨。
三、与人为善,永远心怀感恩。要想成就一件事情,仅靠一己之力的很单薄的,我们要懂得借势,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而对于在困难时助我们一臂之力的人,是值得铭记一生的。
四、命与运是相结合的,努力并不一会有结果,所以,我应该算是幸运儿之一,命运还是待我不薄的。
五、把过往清零,保持一颗谦卑之心。人这一生,或成功或失败,到头来都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因此,不必沉浸于往昔。日子,是过当下,而不是过以前或未来。
共勉!
——文章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