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短四天,北京的确诊人数就升至了106人,北京的应急响应级别也由三级调高到了二级,刚刚复课没多久的学校也即时停课,飞机停飞了,客运汽车停驶了。
一朝回到了解放前。
昨天武汉的表妹发来微信说:“丽姐,你们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呦。”没想到,一夜之间北京成了重灾区,有人开起了与武汉一样的玩笑:防火防盗防北京。看起来是句玩笑话,但是不免让人心酸。的确,全国很多省份都开始防北京了,来自北京的人们被隔离,“北京,我们不欢迎你。”
印象中,这次集中确诊的人数好像比最严重的那几个月还要多,那时一天最多也没超过十例,这次一天就40例。为什么又是北京?
新发地作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农贸市场,经营面积达到8920平米,比华南海鲜市场的21倍还要大,有2000多摊位,工作人员接近万人。据说,这次疫情很严重,过去两周至少有十几万人去过新发地,都是潜在的密切接触者,与这些人接触的人数更多,少说也有几十万。难以想象,这么多人扩散到北京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他们说病原可能来自外地来京人员也可能来自境外的食品输入,真的有些想不通,北京不是防控最严的城市吗?怎么这么不小心,我们的健康宝有什么用,难道只是摆摆样子而已吗?
昨天给堂弟打了电话,说让他赶紧回通州,通州目前还较为安全,没有一例。他住在丰台,楼下的蔬菜店就是新发地的。他说没事儿,他会注意的,不过菜店的菜的确被抢空了,可第二天还是有人送货,没到那么可怕的地步,不过小区又开始办理出入证了,他也办了一张。
外甥女这个暑假也不回国了,她妈说为了安全暂时先不回来了,明年再说。
小堡这边倒没看出有多紧张。这几天发现原来挡住的集装箱都撤了,胡同口也开放了,不知什么原因,疫情严重了,村里反倒是放松了。不过,村子里戴口罩的人明显增多了。我也重新戴起了口罩,还跟小吕说,咱们最近别出去吃饭了,在家做吧。健身房也不去了,在家练练得了。
我俩没事儿闲的在家搭起了帐篷,不知怎么回事,小吕最近特别想出去玩儿,我觉得可能也是这大半年给憋的。如果没有疫情,我们可能早出国玩了两趟了,可这次别说出国了,就连北京也出不去了,恨不得连郊区也够呛了,人家都疯了村,真的是哪儿也去不了。
几天前,我俩在潮白河边发现了一处露营地,没多少人特别清净。小吕就想着去那边搭个帐篷,带两个户外桌椅,再买点儿吃的。其实我觉得真没那个必要,家里的小院比哪儿不安静,非要跑去河边,也许还会挨蚊子咬。
昨天我俩又去门口的餐厅吃了碗面,吃完还去“出走咖啡”喝了杯茶。同事说,现在别作妖了,老实在家呆着吧,还说看到我们去逛艺术市集时拍的照片,竟然还有人没戴口罩。
不知是不是因为住在农村的原因,这边的确没有城里那么紧张。平时胡同里就没多少人,而且我俩吃饭一般都在下午两、三点左右,店里根本没人,就我们一桌。本来我也说打包回家吃,可小吕嫌麻烦,也就坐下来吃了。
说起出入证,我们的出入证还是封村时办的,而且出入证上也没有照片。如果再封村,我想应该重新办个新的,而不是再用之前的,因为你不知道持有这个出入证的人是否去过新发地。
不管怎么说,最近还是老实些吧,不出去瞎跑了。
2.
晚上吃完晚饭去宋庄美术馆那边逛了逛艺术市集,画家们又可以摆摊儿卖画了,要不是因为疫情,他们是绝不允许上街摆摊的,据说距离上次摆摊卖画已经过去了十五年。
出摊儿的人不是特别多。在美术馆前面的那条街上,人们自发形成了摆摊一条街。有人开着车来的,把东西挂在后备箱上;有人铺开一块布,戴了个马扎往路边一坐。
有卖画的,有卖自己做的手工艺品的,卖设计师款的衣服的、卖自己做的蛋糕、卖创意海报的,反正我们这边的摊货都是原创的,不是那种从淘宝批发过来的。
我被那家卖衣服的吸引了,买了两件T恤衫、一件花色上衣、一个渔夫帽,还买了一把雨伞,每件我都特别喜欢,而且每件衣服都很便宜,那个男孩还给我们打了折。
小吕看上了一张女设计师列子的广告画,画上有她自己设计的logo头像,写着“摆摊儿”,一张才20元。我们买了一张,无论怎样,这张海报都是对2020年的一个纪念。
艺术家出来摆摊儿卖画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哀。画家摆摊的背后就是宋庄美术馆,可他们的画像地摊货一样摆在街上。他们的画还是看的人多,问价的人少。其实他们的画不太适合出来卖,因为他们画的都是当代艺术,不太适合大众口味。
不过这是一种悲观的想法,出来卖画对于画家来说也是一种机会。据说15年前的那场著名的摆摊儿行为,就卖出去不少画作。还有今年是灾年,对于这些只顾在家画画儿根本不懂得赚钱的画家们来说,不卖画他们吃什么。说不定可以卖上一幅,就可以付一个月的房租。
逛摊儿回来,我们满载而归,买了衣服、海报、蛋糕、一件铁艺的公共汽车,还给小吕买了一副老花镜。买眼镜时,人家问他:“五十几了?”我哈哈大笑揶揄道:“五十几了?“回家他就把白头发剃了。
3.
回家路上,发现小堡广场前面整个一条街的饭馆全都关门了,而且还清空了,围上了一大圈的围挡。这才几天没出来,变化这么大,我们喜欢吃的那家牛拉也没了。
不知道村里要干嘛?回家时听房东大哥说才知道,村里要升级改造,把原来的那些房子重新翻盖,然后再拿出来重新招标。
市政府去年搬到了通州,离我们家也就5、6公里,小堡村也被市政府规划为艺术小镇。疫情刚好些,村里就开始大拆大建,起码有十几处院子被拆了,我家对面的那家也拆了。他们把院子建成了二层小楼,原来一个院子最多出租七、八万块钱,变成楼之后可以租到二、三十万甚至更多。
胡同里那家去年盖的楼房,搁了一年前几天终于租出去了,听说租给了做公寓的。他们把一个大空间改造成一个个的小房间,这边的楼房层高都很高,可以搭出一个loft,每个房间出租二、三千元。
小堡这边画家真的时越来越少了,有钱的搬去了北塘那边,没钱的去了周边的村子。村里的人员越来越复杂,什么人都进来了,我们也不知道还能在这边住多长时间。
4.
今天把自己画的几张小画拿出去裱了,剩下的二十几张被我钉在了书桌前的屏风上。当时觉得画的挺好的画,现在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了。本来选出了十几张想做成画框,最终只选了四张。本来也是画着玩儿的,就逗自己开心吧。
在“出走咖啡”买了两张小画,是个叫张予馨的女画家画的自画像,虽说是丝网印的印刷品,可我也是非常喜欢。原画她要卖到15000,还是觉得有些贵。
每次我想买画收藏,小吕就说他给我画一张。可他画的画我又不太喜欢,最近他画了一只大公鸡、还画了两只鹦鹉,我觉得还不错。
我喜欢色彩鲜艳的作品,不喜欢黑乎乎一篇模糊不清的,像印象派的作品我就特别喜欢,色彩明快,还喜欢毕加索的。虽说毕加索的说起来有些俗了,可我还是喜欢。女画家喜欢弗里达的,她画的自画像也是我的超爱。
中国画家的画说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国画就别提了,总觉得怎么也欣赏不了,可能是自己不太懂吧,一大片水墨山水黑压压的,一点儿也看不出美感,更看不出谁画得好谁画的不好。
西洋画也没什么太喜欢的。去年看过陈丹青的画展,虽说他画的不错,可颜色太守旧我也看不出哪里好,看他的画展可能还是因为他有名气吧。农展馆的当代艺术展也看了两届,也没看出所以然,而且在农展馆搞当代艺术展,总觉得怎么看都透出一股乡土气,特别像逛农贸市场。
倒是一些年轻画家的画儿会吸引我,比如张予馨的画儿,还有李川李不川的版画,去年买了一副他画的猫。周丽的画儿我也特别喜欢,那种超现实和那种童真感是别的画家画不出来的。
我不懂画,只敢在这里乱写,我只是凭感觉看画。我特别喜欢大伟曾经说的一句话,他说看画时不用管别人怎么评价,就是凭感觉,自己喜欢看的就是最好的。
小吕总说我喜欢的画都是儿童画,我画的也是这种,他说他就画不出来。其实一个人的画代表着一个人的内心,你内心是什么样你就会喜欢什么,装也装不出来。
他总说给我画张相,可到现在也没画出来。以前他画的我都特别丑,他总是调侃说我长了一张肉夹馍脸,就是脸方方圆圆的。我跟他说,你不用把我画的特别像,画的像还不如拍照片,画个变形的我就行了,就像毕加索画的那样。
报大人的画我就特别喜欢。他不是画家,以前是个记者,现在做自媒体。两年多前他去了福建的屏山县,在那里搭建了一处木结构的乡居图书馆,每天闲云野鹤般地读书、画画儿、写文章。我就想买一张他的画,可小吕怎么也不让我买,他总说他画的那是什么呀,可我就是喜欢。
5.
最近每天晚上都看一部电影。今天看的是《拿破仑传》,一共有四部,今天只看了一、二部。电影按照两条叙事线,一条是他在战场上的,一条是他的情感线。
小吕喜欢看战争片,前几天看了《我们的父辈》,也是有三部,德国人拍的。我还没看完,不过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不得不佩服,我们的战争片总是日本鬼子拿着刺刀挑人,看个热闹行,怎么也看不出任何反思和人性的力量。
说起电影,我不太喜欢中国电影,不是说中国没有好电影,但是少。我喜欢的中国电影,比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比如张艺谋的《活着》,比如张扬的《冈仁波齐》,但我不喜欢近些年拍的闹哄哄的喜剧片,还有弄了一大堆特效的飞来飞去的魔幻片,吴京的《战狼》也特别讨厌,披着爱国的外衣,其实是一部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电影。有时我特别心疼中国的电影观众,就这种水平的电影竟然还能卖了好几十个亿。
不过最近一部《少年的你》拍得倒是不错,周冬雨那个小姑娘演戏也很有灵气,那个男孩叫什么易烊千玺的,演的也很好。为了看他的表演,还追了《长安十二时辰》。
我喜欢韩国电影,比如去年得了奥斯卡得电影《寄生虫》,还有出租车司机》。韩国的电影既反应现实又揭露人性,拍得还好看,情节紧张抓人心,演员长得也好看,尤其是韩国帅哥,看着就养眼,不像我们的小鲜肉,男不男女不女的。
最近看了好几部不错的片子,昆汀的《无耻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韩国电影《抓住救命稻草的野兽们》,还有一部中国电影《春潮》,讲的是母女关系。
看完电影就想写影评,可有时写了一半就不知道怎么写了,为此还买了一本如何写影评的书。每次写影评都是把内容叙述一遍,这也不是影评呀,这只能算是一种复述。干脆不写了,一是不懂得电影语言,另外还是写不出那种对电影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