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太行西街,长治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长治古称“上党”,位于晋东南地区,曾是韩、赵、魏三国的插花地区。这里居太行之壁,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有“上党从来天下脊”的美誉——
2024年2月15日中午,我来到长治市博物馆,参观了这里的长治分水岭出土文物展、长治古代琉璃陈列、长治古代精品文物展。截至2019年末,这里收藏文物60000件(套),包括珍贵文物1184件(套),以东周青铜器、宋金磁州窑瓷器和明清琉璃器最具代表性。
1.长治分水岭出土文物展
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在长治市区内的分水岭,发现一处连续使用无间断的三晋韩氏墓地,发掘165座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的东周墓葬,出土数以千计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铁器、漆器、骨角蚌器等。同时,发掘了一座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车马坑。
目前,分水岭墓地出土的文物分别收藏于多家文博考古单位。这里的展览分为“回望分水岭”和“车马去匆匆”两个单元,陈列着分水岭墓葬和车马坑出土的青铜器等文物。
2.长治古代琉璃陈列
长治市的琉璃烧造业以烧制缸胎琉璃为主,起于金元,盛于明清,传承清晰,持久繁荣。长治市潞城区、壶关县、沁县等都是烧造琉璃的重要地点,拥有悠久的琉璃艺术史,留下丰富的琉璃文物遗存。
唐代以前,琉璃泛指低温铅釉陶器、人工硝炼的琉璃釉料、原始玻璃形态和天然形成的半透明宝石等。宋代以后,从西方进口玻璃制品,玻璃逐渐从琉璃中分离出来,琉璃成为低温铅釉陶器的专称,分为实用器、明器和建筑构件三大类。
2000年7月,在长治市区东南部石槽村东侧,对明代朱勋滕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数量丰富的琉璃随葬品,包括人物俑、动物俑、日用器物、房屋模型等,制作精美,造型生动。
人物俑主要有侍俑、随行俑、出行俑、轿夫俑、书童俑、管家俑、牵马俑、仪仗俑、演奏俑等;动物俑有鞍马、狗、鸡等;日用器物有庖厨用具、室内器物、家具摆设、磨盘、水井、轿子等。这些琉璃随葬品色彩鲜艳,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信息,乃研究明代丧葬习俗、礼仪制度、生活方式的重要史料。
3.长治古代精品文物展
这里的基本陈列以“源远流长”为主题,展示了长治地区出土和收藏的各类珍贵文物,分为石器遗痕、比德于玉、塑土成陶、晶玉之瓷、吉金佳器五个单元。
目前,在长治市境内,确定花坡、义和、猫崖洞三处遗址,均为距今10000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早期、中期、晚期类型俱全,绝大多数分布于浊漳河和其支流沿岸地带。
这里陈列的绝大多数文物是长治地区出土的陶器,包括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隋唐、宋金元等不同时期,贯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品种齐全,式样繁多。
1987年,在长治市西郊建华校区内的唐代李度墓内,发现一件三彩抱鸭壶女俑,少女抱着鸭形壶坐于墩上,面相丰满,发辫后盘。她内穿短袖衫,外着半臂襦裙,右腿盘屈,左腿下垂。鸭形壶造型逼真,鸭嘴向上,衔住壶口。无论烧制技术,还是造型艺术,这件唐三彩都堪称佳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