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入浅出说现代化(七)

深入浅出说现代化(七)

作者: 王涛爱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23-02-07 00:10 被阅读0次
d7146cec29c731a3d12c4f54c5d23fbf.jpeg

(全文字数:1014字,阅读完大约需要3分半)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中国有四次现代化的尝试,我们直接从第四次成功的开始说,前面三次都写的话,篇幅就没有办法控制了。

大家实现工业化之前,要么种田为生,要么打鱼为生。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还只能维持温饱,如果想要让一部分人进入工业体系,一定要释放农业的劳动力。所以大部分国家工业化的第一步都是将农业劳动力释放出来,逐步进行。只是我们国家当年连这个条件都没有,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我们还要再这之前先完成另一件事情——原始农业革命[1]。

为什么要说是原始的农业改进呢?因为,我们印象当中的农业改进似乎是大农场种植,然后飞机喷洒农药,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割,传送带进行分拣打包,我们脑海当中的这一切在绝大多数国家今天也没有实现。要想实现以上描述的所有场景,至少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才有可能,这种程度的农业改进一定是在重机械被大规模生产之后才会有,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农业都是最后一个实现现代化的。

那么我们所说的原始农业改进,就是在盖个开仿之后地JTLCCB责任制。这与之前清朝和民国是有巨大区别的,具体有以下三点,

农民拥有剩余索取权。民国和清朝,地主拥有剩余粮食,农民是打工人,由地主决定土地种什么。现在农民可以决定土地种什么,交足配额之后,剩余的全部归农民。这相当于多劳多得,一下子从打工人变成了创业者,积极性被调动。

就是在1978年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农业空前繁荣。中国农业产量出现了显著而且稳定的增长。用对了方法,做起事来并不是很费劲。之前RMGS想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一条错误的路,农业本身是土地密集型产业。将人员进行分工,对产量的提高有限。

建国后,我们用30年的时间搭建了灌溉系统以及农村与城镇之间的道路网络。这些都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包括灌溉,运输肥料,同时方便后期销售的基础设施。

构建对大量的,多样化的农产品有需求的大市场。这一点很重要,要想办法构建一个市场,紧接着让供给端跟进,不断优化。当时在地方和全国都有很多农产品市场被建立起来,同时,由于道路网络将乡村与城镇连接起来,这样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后期再进行商业化都变得有利可图,而且风险变小很多。

完成之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始工业就可以展开了。

未完。

自知,重基础,专心致志
王同学
2023.2.7


[1] 这个词后面统一改为农业改进,革命两个字出现的频率一高就通不过审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入浅出说现代化(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sx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