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培训的三个盲区“积累、筛选、检验”

培训的三个盲区“积累、筛选、检验”

作者: 放肆交流会 | 来源:发表于2017-07-10 11:53 被阅读61次

但凡是学习,都有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积累,也就是原有积累。(学生自己的判定。)

二,筛选,也就是入学筛选。(培训机构的判定。)

三,检验,也就是成果检验。(学生和培训机构双方的判定。)

shasha:以前是淘宝,现在是买知识。

我:能买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证书。或者,书,录音,视频。就像囤积的食物并不是食物。只是等待过期的食品。消化吸收了的,才真正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

知夏:小伙伴,请问一下书,音频,专栏的内容本质是什么呢?

我:本质是代码。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机器人,“知识”就只是代码。没有运行的代码,就只是符号。以此类推,还有错误的代码。运行过几个月的代码。运行一辈子的代码。所以即便一些代码进入了我们大脑,依旧只是代码。只有在运行的时候,才真正发挥作用。其他时间,只是代码。

我:当今的“买卖知识”,感觉更最初的“微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真实的历史跟踪评价体系”。(知识评价体系,远比买卖东西复杂的多。不然,马云为啥不做这个领域的产业?因为马云倾向于在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做事,而教育,是最难评价的。)

比如一个培训机构说,他们教你的,是受用终身的知识。请问这个要怎么跟踪评价?没有跟踪评价体系,就必然会有人钻空子。

另外一方面,学习知识比买卖东西更难看到真实评价。人们很容易认为一个买卖的东西有问题。但比较难认为自己买的一个课程有问题。(因为别人会说,为什么他学会了,你没学会?你都交了这么多学费,啥都没学到?你TM是XXXX么?)

我的关注点有些奇葩,我就想知道学不出来的学员,钱又不能退,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rǒ ̄)

马云开办“湖畔大学”,有件事我觉得他做的非常漂亮。就是他会筛选学生。如果马云觉得你水平不够,交钱也不会给你上。

但目前,我没有在其他“买卖知识”的组织中看到类似机制。

微微安: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我想说就跟老师教课一样,教的东西是一样的,看学生吸收情况了。

我:这就正中下怀。“学不好?那是你水平不够。”但是,学校收学生也是有考核机制的。为什么?因为你水平不够,交钱也学不好,影响我学校升学率。但是当前的“买卖知识”,并不用考虑“升学率”。

(第二天,我再次提起这个问题。)

海绵菌:还纠结吗

我:思考,不是纠结

@微微安    我刚刚仔细考虑了一下你说的这一段。发现一个问题。真正特别高端的知识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比如我们学微积分,是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高等级支持学校在招生的时候,需要考核的原因。

简单说,就我的观察,越是高端不为人知的知识,越需要基础。也就是越应该考核后,再考虑是否招生。(因为很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会)

在这个层面上就不是老师和学生的问题了。如果让六年级小学生报名学习初二的数学。学不好的概率是很高的。这个其实就是最近这两年,经常有提到的,知识的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参考链接

也就是说知识学习者,与知识本身之间的鸿沟不能太大。否则,即便老师和学生都很努力。帮助也很有限。

海绵菌:鸿沟的大小应该是学习者来辨别的吧。

我:鸿沟的大小如果是学习者来辨别,那为什么是学校来组织考试呢?从来没有一个小学生的家长需要来辨别他的小孩是否,适合去读一个中学。从来都是中学来设定考试,筛选小学生。

海绵菌:而且如何的学习不能只看学校,过程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不出来可能没教好,可能学生没有活学活用,活学活用,是大学老师的事情了。难道做为知道老师。要在几节课内,让他学习到学习习惯吗?这是不可能的,学习要有主动性。这都做不到,只是在低效率学习,找学习的感觉,没有意义的。

我:你还是绕开了我说的鸿沟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高校都不敢直接招募小学生来,报名学习微积分。因为再努力也白搭。因为差距太大。我不否认有破格录取的“神童”,但这个录取前提是考核。而不是说的只要你交钱,我们就收你做学生。因为这样会把自己的信誉度玩死。

萍儿:他说的是各阶段做各阶段的事,但是又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就像有的学生再怎么努力,好像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成绩。从小学到大学,其实就是一种筛选过程。

海绵菌:所以,你在说读书这事情,不是在说网络课程这事情,对吗。

我:@海绵菌 我说的是所有系统知识的学习。

海绵菌:好吧,我理解错了,那我是认同你的观点的。

风帘翠幕:外因和内因的综合作用,更主要的是内因。

萍儿:是的,内因起决定作用

海绵菌:所以论点是啥,我抓不住论点。嗯,,应该是我没有理解论点,对不住哈。

我:论点是,没有考核的盲目招生,很危险。(学习的知识内容,在适合的范围内,内因起决定作用。而如果超出一定范围,再努力也没用。就像郭靖练武,如果在江南七怪下面做学徒的时候,就想练九阴真经。呵呵……)

海绵菌:认同。

我:@萍儿 前提是学习内容选择合适了,内因才能起决定因素。

风帘翠幕:所以需要考核。

一只猫:一般高级的贵的课程应该是有条件的吧  哪能谁都去学。

我:目前观察到的,网上“买卖知识”,并没有考核,哪怕是在某音频APP上一些大咖的课程,也没有。



风帘翠幕:如何合理的选择学习内容呢?社会学习和学校学习不一样

我:但这个选择,应该由学校完成。我只听说过“因材施教”,没听说过“因师施学”。“因材施教”就是说老师更容易知道,应该怎么样告诉学生学什么。所以理论上说是老师帮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更容易实现。

萍儿:因材施教,是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我:因材施教,为什么不包括内容呢?对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萍儿:也包括“内容”啊

萍儿:@132-刘鑫呦吼吼 是嘛,选择大于努力

我:不大于,选择和努力是一件事的两个不同阶段。

风帘翠幕:离开学校后,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是自己有所欠缺,可是又不得不学的。可是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

萍儿:学生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嘛。不能一味的强求,要两者相结合。特别是,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自身的思想也发展起来了,所以说,小孩子的可塑性强。

我:另外一个原因是老师的视角和学生完全不同。老师可以在同一课程遇见各种各样的学生,从而知道,你这个学生大概是位于哪个区域。学生的视角则较难知道自己位于哪个区。

萍儿:@132-刘鑫呦吼吼 一些学生是很难知道,但是不排除有些是知道的,而且教师不一定就是对的

(后期补充:嗯,学生有选择权,这个确实没错,不过我刚才提的重点,是我们不能忽略在选择知识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更不能认为这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跟老师没关系。因为那样的话,只会助长无良培训机构的壮大。“我是收你学费了,你自己没选择好要学什么,怪我咯?”这一点在后面的讨论中也有提到。)

海绵菌:按正常道理来说,出社会以后,每个人已经学会自己学习,那么辨别知识的能力是有的,那这样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考虑鸿沟这个问题了。

风帘翠幕:这可不一定

萍儿:@海绵菌 出社会,我觉得,就是自己判断力。自己不可能什么都去学习了。

海绵菌: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学会了学习力,所以这就导致了他们眼高手低。

风帘翠幕:对的。

(后期补充:其实海绵菌说的,不是【正常道理】,而是【理想情况】。真正的【正常道理】是大部分人都能实现的情况。比如说中国绝大部分人都能听懂普通话。这个,在当今中国,就是【正常道理】,然而在推广普通话之前,这只能是【理想情况】)

海绵菌: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作为成年人就要为自己负责自己买买了自己无法学习的东西怪谁喽?

萍儿:成年人嘛,可以为自己负责了。

海绵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12年都没有让你学会学习,那么你又如何渴望他在大学的一瞬间就能选择得了自己的学习材料?

(后期补充:我们需要给人“自学的机会”,人才能学会【自学】吧?筛选学习内容,是【自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前期工作没做好,后期很难开展。)

我:@海绵菌 所以才有“智商税”部门监管也是一部分。不然我们可以说“你自己不小心,被人骗了,怪谁?”这也是为什么对广告的监管力度要大。

风帘翠幕:不过市场还是要规范化。培训机构要规范

海绵菌:12年的学习,并没有让大部分的人明白学习并别,所以我那个只是理想化的。

(哈,这跟我上面的“后期补充”不谋而合。)

萍儿:大多数都是自己的原因,特别是成年人。

我:@萍儿 我没有调查统计数据,我可不敢说,到底是大多数还是少数。

海绵菌:但是不可否认某些机构的夸大广告效果毕竟辨别能力,他也不是说成,就能成的。

我:@海绵菌 当然有喜欢夸大效果的啊。

海绵菌:没有夸大怎么赚得到人啊

萍儿:反正我觉得成年人,不管你的知识水平有多高,自己应该还是有个判断能力。因为一切决定,即使有人逼着你你做,你也可以不做。但是呢,又有很多人,是没有主见,没有判断能力,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最后导致了悲剧。

(后期补充,成年人应该承担自己选错课程的责任,但培训机构也应该承担没有尽到筛选学生的责任吧?或者把真实的学成数据公布出来也行。简单说,就是“升学率”,没有这个结果判定,培训机构不需要承担责任,我不指望机构能做的多好。)

我:@海绵菌 呵呵,所以一般培训机构,只顾招生,不顾学生水平。夸大学习效果,吸引更多人前来。

萍儿:判断力,是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决策,而自控力,是对自我的一种控制。

我:哎呀,提升自控力。不说了,吃饭去。

相关文章

  • 培训的三个盲区“积累、筛选、检验”

    但凡是学习,都有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积累,也就是原有积累。(学生自己的判定。) 二,筛选,也就是入学筛选。(...

  • 2019-10-26

    今天是培训的第十天了,是检验我们培训效果的日子,检验的形式是讲20分钟的课,每组三个人。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杨烨...

  • 筛选差异基因,倍数法,t检验,SAM

    一、 实验内容利用SAM筛选差异基因比较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倍数法,t检验,SAM二、 实验目的 掌握筛选差异...

  • Tableau可视化练习(POINT图表竞赛):宗教词云

    本次主题:词云的制作解锁了一个功能盲区:上下文筛选器工作簿:宗教词云 Word Cloud of Religion...

  • 基于课程设计与内容筛选企业匹配外训师(干货一)

    作为企业培训管理者,总是会面临筛选外部培训师的情况。而如今,培训市场又是参次不齐,鱼目混珠,筛选出一个适合的匹配的...

  • 微信朋友圈广告推送是基于大数据分析

    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一些SEO教程,甚至是各种SEO网站上所充斥着的很多SEO知识点都存在着盲区。而这个所谓的盲区...

  • 检验标本转运中你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按过程一般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过程,其中检验前质量管理是取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前提和先...

  • 如何筛选培训机构?

    没见过任何一个知名大学,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只收钱,不筛选。也没见过任何一个知名大学,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不考试,直接...

  • R | 卡方检验

    χ2检验主要有三个用途:单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独立性检验和适合性检验。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都是应用于离散型资料...

  • 03-便宜股筛选

    1. 基础筛选 筛选条件序号筛选条件PB0-1.5PE0-10股息率大于等于3% 2. 二次筛选 三个条件等权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训的三个盲区“积累、筛选、检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sy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