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日升月落,时间不停地向前,我以前潜意识里总以为自己是17、18岁的小姑娘,面对着我的15、16岁的学生,我才知道,原来,我已经是个大人了,是他们的家长,是要承担起教育重任的老师。此时的我,只有22岁。
一个好的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刻长远的。我的爷爷小学毕业,却聪明机敏,能够教授小学的整个课程,虽然只教了几年书,70多岁的时候还有学生问候他。我感受到了做一名老师的成就感和光荣。
一路走来,我接触的大多数老师都或多或少对我的知识和人品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他们兢兢业业,认真负责,鼓励我,关爱我,满心为我好,这些支撑着我选择了师范专业,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我没有选择做老师,我现在在干什么?我想,没有如果,因为我的选择里只有这一个职业。
我也遇到了一些不太好的老师,不一定是教得不好,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对我造成了伤害。读小学一年级时,我不会比较数的大小,于是拿着题问老师,猝不及防地,我挨了一脚。从那以后,我很少问数学老师问题,我的数学便一直都在及格边缘徘徊。
三年级的英语老师,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只清楚地记得每次作业要将一个单词抄30遍或是50遍,左右我不认识,抄到手痛也没有用。可机械地抄写几十遍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那时我很讨厌英语。
四年级我转到镇上的小学读书。数学老师叫张春玲,她一头波浪卷发,总是笑起来很灿烂,讲课有条理,有方法,仅仅一个月,我的数学便考到全班第一。
英语老师是周晓玲,虽然很严厉,但是有时候也很慈爱。她并不会让我们反复抄几十遍单词,只是三遍、五遍的,重在教我们学习方法。
幸运的是,后来遇到的英语老师都很好,周丹老师,李辉老师,邵新芳老师,刘惠民老师,徐晓敏老师,郭瑞芝老师,张义宏老师……我才能够站在三尺讲台教书。
初中的时候,我的物理很差,樊永安老师没有放弃我,只要我进步,他就高兴。别人考70分,我能考60分就可以了。如果我考得不好,他会为我“加餐”,耐心地为我讲题,我的物理成绩就一步一步地提升,至少在初中没拉我后腿,原本怎么也看不懂的电路图,自己最后都会连接了。他总是对我讲:“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是的,我看到了希望。
高中的时候,我地理很差,差到高考错了6道选择题。但是在高二、高三两年,班主任王爱红老师从未放弃我,每次考完试单独为我分析试卷,经常下午六点多不吃饭为我讲题。在这里说一句,很抱歉,我的能力有限辜负了最不想辜负的老师。
忆这么多从前是为了强调好老师对我的影响,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所以,我愿意将教育的火炬,将关爱学生的火炬传递下去,点亮更多学生的青春。
在过22岁生日的时候,我已经找到了这辈子的归宿---商洛中学,我正在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事业奋斗着。不到一个月的线下教学有时候让我感到充实,有时候也让我感到疲倦和难过。
线上教学期间,我承担的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和公众号宣传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公众号宣传工作让我在新进的职工中脱颖而出,很多同事还不知道我长什么样子就知道我的名字了,我很开心能够被人知晓。
我的师父是刘小红老师,她既是我专业上的师父,也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方面的师父。我是师父班级的副班主任,自己带了2个班的英语,他们基础比较差。
由于刚从大学毕业,我并不知晓学生的基础是怎么样的,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够成熟,虽然也听师父的课,但是毕竟学生的基础差距太大,没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可能只能用于我的自身成长。我算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上课无法按照正常的流程上,因为学生很多本该认识的词不认识,我只能带着他们逐句翻译。
自认为讲了很多了,可前几天课堂随机进行了测验,令我心碎,我感觉我近20天的努力付诸东流。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教好课。
我给出英语,要求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汉语,随机点了4、5个学生,都回答错了。我发脾气,批评他们不努力。后来回到办公室,同事问我给他们教了多少遍。我陷入了思考,是啊,多少遍。师父每天晚自习前给学生教单词,我没有,我只是早读教,每节课前让他们读。我教的内容多了,他们重复的次数少,基础本来就差,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我迅速做出改变,准备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但不可否认,我的确很有挫败感。
尤其是自己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办公室,认真备课,讲课,却没有好的结果,有时候还会遇到顽皮的学生,不听管教。说实话,我很害怕学生哪天趁我不注意打我一顿。
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工作效率很低,睡得很晚,可明明没有闲着。目前我还单身,父母不需要我做什么,我也没有孩子,却活得很狼狈,好像没有自己的生活。有时候特别想去操场散步,去外面晒太阳,却都不自由。
往大了说,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祖国的希望,我得努力。往小了说,为了安然地活着,为了碎银几两,我得工作。可我还没有找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方法。
所幸,大多数学生还是想学习的,他们态度端正,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每当看到他们求知的眼神,我便充满了动力。
拯救想学习,想变好的学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感化不想学习的人去学习,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即使没有结果,我也要尽力一试,这是我选择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啊。
所幸,我的师父和同事都在工作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刘小红老师对我要求严格,不仅是班主任管理方面,还是英语教学方面,我都有所收获,并能够快速成长。每天跟刘老师呆在一起,学做人,学教学,学说话,我虽然目前还不够成熟,但比最初的我好太多了。
和同学比起来,我学到的比较多。
刘老师在生活上,也帮助了我很多,有什么好的东西和经验都会分享给我。
陈淑珍老师带我走进商中校园,推荐我做公众号宣传,虽然不在一个年级,却常常关心我的专业成长,有什么资料总会分享给我,她也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跟她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优秀的老师都非常自律,她们几乎没有浪费时间,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创造着最大的价值。
巩苗苗老师是我的老乡,她虽然不是我的师父,但是在专业上却给予了我很多指导,令我受益匪浅,有时候还会主动分享给我她的授课资源,告诉我针对我的班应该怎么处理材料。她看见了我,看到我的局促,我的不安,我的胆怯,我的野心。她鼓励我自信积极,勇往直前。
阮桂琳老师,陈召艳老师,毛仪琴老师,丁军红老师,李书平老师,程建良老师,闵存良老师,郭小灵老师,苏小艳老师,杨眉老师等也都不吝赐教,由于时间原因,目前我还没有听遍老师们的课,但是我从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每个人的上课方式不一样,但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听他们的课,与他们交流,比我自己一个人瞎摸索要成长得快得多,我从他们处得到的间接经验加以改造就可以投入自己课堂的使用,听他们的课,知道自己有多差劲,然后去改进,去进步。
比如李老师说,讲课要详略得当,比如讲阅读,可以就词义推断题专门讲,一次解决一个,总有解决完的时候。
比如丁老师,注重抓学生基础,反反复复,想学的学生总能记住的。他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听课不能东一节,西一节,应该先专听一个老师的课,看他怎么处理一个单元的,再换老师听,把所有老师的课都听一遍,自己对英语教学也就有心得了。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我能够来到商中,遇到英语组的老师们,他们都乐于帮助我,让我面对困难的教学任务不再那么害怕,因为我背后有个优秀的团队在帮助我。
教育事业可谋生,亦可以谋爱,学生的点头,灿烂的笑容,成绩单上的高分,参加活动的风采,相见时的问好,同事之间的互助与关心……都让我欢喜。
虽然有时候挺有挫败感,但是与人相处是开心的,帮助他人,是我喜欢的。
没有什么比相对单纯的校园生活更让人舒服的了,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教育而奋斗。
我的老师们把我培养成了一个还可以的人,我又会把我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子呢?
属于我的答卷正在书写。
至少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仁爱之心和道德情操的人,我是一个师德师风纯正的人。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这样认为。
希望以后我在谋生的同时,能够从中谋得更多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