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拾中学时留下的无用的书籍纸张,忽然,家里就被碎纸试卷铺满,辅导书与课本零散四周,笔记本与课桌底接壤,一片狼藉。收拾了一上午,母亲做好了饭,两个人坐下来聊了起来。可能是刚毕业不久,对于这些临近的阅历非常有感,就问了母亲一句,如果能买掉这些,能赚多少钱。
“几十块吧。”
我忽然沉默了——高中四年所有的心血,成千上万的交易,到头来只值个十几块,破碎卷轴下的黑白纸张,颜色规矩的书本小本,还有数不尽的网课补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只有几十块——连其中一本书的零头都不到。
青春值几十块,这样的结果如果换作一个无感的人便就罢了,可于我来说大不相同,对于这些“破旧”,我只剩留念——哪怕有些卷子笔记本课本上干干净净一毛不拔,我依旧能感受他的力量——迫人以改变命运的力量,迫人以实现梦想的力量——哪怕梦想,早已在这个时代一文不值。
其实对于这些实用价值只有几年的书题,如果写,十几块,不写,也是十几块,但唯一不同的,是延展后的结果——百分之九十的写的人可以走的更远,成为别人眼中的骄傲,而不写,这又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最终成为社会被淘汰的那部分,浑浑噩噩,平平淡淡的混一辈子——
这也就是我怀念这些书的原因,比起经典的巴尔扎克,这些书不会在世界上留下痕迹,但价值在于,这些书可能会造就下一个巴尔扎克。时代的不同让人才变得拘谨,大多数人都依靠着优秀大学来实现自己现世的梦想——譬如挣钱,挣钱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哪怕是马云。
这就是教育本来的魅力——造就不凡,成就不朽,提高全民素质,营造学术氛围……
可千年过后,我们的时代却不同于之前的那样热爱学术,而是专心于分数,大学,赚钱,别墅。这个时代就这样忽然变味了——刻薄,尖锐,麻木,癫狂……这些使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渐渐失去力量的时代,反而,金钱名利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绝对领导者——
毕竟,这是个刀小刀比卡夫卡更受欢迎的时代。
……
我是应试教育的坚定反对者,无论在我是否学习优秀的时候,我都这样想——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个人因素,譬如被批评挨打,譬如被羞辱紧张,都是应试教育带给我深深的伤害。即便是考年级前几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快乐,反而是危机感——这种强烈的不自信一直伴随着我,也使得我怯于表达自己的全意。
可当我有自我意识之后,我开始思考应试教育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教育。说公平,他无出其右,它让很多寒门有了打破阶级的机会,这似乎是件好事。可直到我参加完艺考,我才明白,将应试强加于艺术之上,反而既不公平,又难敌资本,艺考生心知肚明的买证,经济发达省份的资源优势,都是难以平复的不甘的成因。而加之文化课上,当前的教育也出现了“寒门难出贵子”的局面,即便你是清华北大,只会应试的穷人难以与这个社会匹配,反而初高中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才是大学与社会的王牌。
应试教育越来越像只给予个机会的工具,而机会这个名词,本身带有不负责性。同等努力情况下,家庭优越给人的加成远远超于贫穷人家,家庭背景,社会资源,自身优势……这都使成功的机会给到穷人身上的越来越少。可穷人基数太大了,百分之八十的穷人都争那百分之二十的成功机会,每一个能上位的都只能冠以天之骄子。这种稀释的成功,让应试教育的公平性在愈发减弱,也让人只能如飞蛾扑火,自生自灭。
但最令人诟病的,便是应试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培养国之栋梁,还是利己主义。社会的天平愈发倾向后者,自从低门槛短视频出现后,教育所给予人的引导作用更以成倍的速度减小,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忘记了积累才配得上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当朋友弟弟说出我想当网红时,我立马制止了他:
“科学家比网红更值得。”
但不会有人为科学家打call,我们只会为了娱乐消费。教育本该让我们的科学家梦成为现实,可现实就是,科学家的月工资只有9000,袁隆平爷爷的照片在学生中只为陌人,科学家买一套房都会被称为奢侈……
钱,钱,钱,没有资本运作,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大众。资本决定了大众潮流,可潮流却又是人心所向,没有原始的冲动,任何潮流都无法成为人人追之的渴求。但科学家在资本心中没有利用价值,又在教育面前没有立身之处,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人上人,只有上好大学才能赚大钱,而当科学家又赚不了大钱,所以为了赚大钱,我可以舍之梦想,我可以舍之尊严,除了生命,我所有都可以抛弃。
昨天参加同学聚会,其中有一个女孩说到了自己为什么在高中后期学不下去的原因,她觉得,自己每天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根本不是为了搞懂,就也没意思——反之,那些真正学习出彩的人,都不在意这些——他们宁愿用自己的天赋与汗水当应试的奴隶,也不愿意做真正的学问。这是形势所趋,这是人心所向。
而我,在某一天看到衡水中学的老师将他们班学生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收并让写检查时,我忽然感觉,教育死了。
所以从那刻我才明白,我眼前的这些书培养不出巴尔扎克,只能培养出赚钱工具。没有灵魂的教育,是没有未来的。
所以,反感应试的孩子配不上应试的胜利——而我,也不屑于应试的胜利。我的所有不甘建立在我看到的不公与势利,我所有的愧疚建立在父母操劳的背影,但我不会因此改变我的想法——
只有看到社会的不足,才会让社会进步。
by 佐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