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一个挺孤独的女孩子,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合家上下也只有外婆和表哥贾宝玉关心爱护她。还好,贾母派给她的丫环紫鹃一直陪伴在她身旁,事事为她着想,操心她的身体,她的终身大事。
紫鹃原名叫鹦哥儿,是贾母身边的二等丫环,林黛玉来到贾府后,贾母看她只带了两个人照顾,一个王嬷嬷太老,一个雪雁太小,就把紫鹃派了过去。在大家的印象中,林黛玉是一个小心眼儿,爱使性子的敏感娇弱的大小姐,说话又尖酸,不好相处,可是紫鹃却和她相处的非常融洽。紫鹃自己都说,“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是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林姑娘使,偏偏她又和我极好,比她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也离不开。”能够和林黛玉处成姐妹的,一定也不是一般人。
黛玉身体弱,爱生病,紫鹃全心全意的照顾着她的身体,事事用心,处处留意。黛玉去梨香院串门,紫鹃打发雪雁送手炉过来,恐怕黛玉受冻。她照顾黛玉并不全是为了尽丫环的本分,而是她真心同情、心疼黛玉。她是一个非常真诚、善良的女孩子。所以,她疼惜黛玉的遭遇,关心呵护黛玉。
紫鹃总是潜意识里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和黛玉相处,关心照顾她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提点她的言行举止。因为一个道士要给贾宝玉说亲,引起林黛玉的不满,和宝玉耍起了性子。紫鹃劝解她,“论前儿的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道宝玉的脾气,难道我们也不知道?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好好的,为什么剪了那穗子?岂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是派他,才这么样。”她不顾丫环的身份,敢用平等的心态指出林黛玉的错处,是因为她把黛玉当成了好友才这样的。
紫鹃同时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否则曹雪芹不会在第五十七回命名为“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黛玉和宝玉闹矛盾,之后宝玉专门过去探视黛玉,黛玉仍在气头上不让开门,紫鹃不理她的小性子,“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底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开门迎宝玉的时候,又告诉宝玉,“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她希望宝玉能多说几句软话哄一哄黛玉,但是又不能明说,就用这句话暗示宝玉。
随着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年岁渐长,她又开始操心起林黛玉的婚事起来。因为一直在贾府里面住着,她不认识除了贾宝玉以外的适龄公子,又因为她自小在贾府长大,见识了贾珍、贾琏之流纨绔子弟的风流做派,就很担心黛玉以后的归属,希望黛玉能够和宝玉在一起,起码两个人从小相处,性格脾气都熟悉相合,而且宝玉待人也很好,不会欺负黛玉。所以,就有了“试玉”的环节。
“试玉”让紫鹃被众人埋怨,被袭人数落,被贾母责骂,她却仍然不急也不怕,而是细巧宝玉的反应。见宝玉因为她的话疯魔成那样,并亲口说出“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作烟”她才安心。之后,她又转述宝玉的话说给黛玉听,并像一位温柔的大姐姐一样开导黛玉,“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大事要紧。”为了黛玉她冒着风险哄骗宝玉,要知道宝玉可是贾母的心肝宝贝,阖府上下没人敢明目张胆的“欺负”宝玉。她就敢在老虎尾巴上拔毛,所以,她不光聪慧还非常有胆量。
薛姨妈拿话逗黛玉,“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齐全?”,紫鹃竟然当真的,慌忙跑过来,不顾自己也是未出阁的姑娘不好和人谈出嫁说媒的事情的,“姨太太既有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她毕竟是一个未谙世事的纯真少女,哪里看得透人心呢,薛姨妈满心希望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怎么会为林黛玉说媒呢?结果被薛姨妈一句话羞得跑了出去,“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她为黛玉的将来操心,并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真心为黛玉着想,希望她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紫鹃是一个不卑不亢的女生,捡抄大观园的时候,面对一众气焰嚣张的媳妇大妈,捡抄出宝玉的东西来以为拿着什么铁证,她笑着说“直到如今我们两下的帐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哪年哪月有的了。”从来没见过这样阵仗的人,可能早就不知所措了,但她却不慌不忙,不卑不亢从容应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沉稳的女孩子。别人正巴不得寻得林黛玉的错处,欺负一个投亲靠友的孤女主子,她轻悄悄的一句笑谈就将疑虑打散了。两边一对比,更显出在贾府那样势利的环境下,她的人品多么难得。
林黛玉能够拥有紫鹃这样一个善良,聪慧,勇敢的朋友相伴,是她的幸运。紫鹃能够在封建社会背景下,没有等级观念,只是凭着善良的本性关心着一个寄居亲戚家中的少女,这样纯真、高洁的品行,在捧高踩低,恃强凌弱的贾府一众人中,显得那么弥足珍贵。也正是因为她这样的品行,才能和林黛玉成为知心好友,得到林黛玉的另眼相看。在外人眼中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她们自己相处过程中,她们把对方当作姐妹、好友相待。而这样的情谊,是城府深只求利己、有等级观念的人永远也不能拥有的。
纵使结局不好,但是紫鹃为了黛玉的将来争取过,谋划过,真诚的关心着黛玉,这也是黛玉凄凉人生中一抹融融的暖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