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对发脾气的孩子,父母感到很恐惧害怕。
这位妈妈求助:自己很陶醉于自己的画画事业,但同时又很愧疚疏忽了孩子。与此同时,孩子的反应是,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在客厅,他就会出其不意的发脾气,砸东西,让爸爸妈妈以为孩子不希望看到他们,所以都主动回避,但是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主动回避的时候,内心又非常的慌乱。家里的现状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回避。
我看见的是一位孩子被疏忽后的内心愤怒,但爸爸妈妈没能看见孩子愤怒背后的受伤。面对愤怒的孩子,父母惊慌失措。同样孩子面对父母也是惊慌失措,不敢面对。这一幕又再次验证了镜子的法则。
孩子愤怒的背后是恐惧。看见爸爸妈妈出去,眼神比较慌乱,说明孩子没有安全感,父母要多想想自己之前都对孩子做了什么。
孩子对咱们父母发脾气,父母要提醒自己:孩子在释放情绪,释放情绪等于清理体内的垃圾,真好!
父母要把担心换成祝福!
父母要做的:
1.只要是孩子站在面前,就要看着孩子的双眼。停下自己所有的事。被看见的力量,可以提升孩子的存在感。
2.孩子发泄完情绪后,如果孩子愿意,可以尝试与孩子沟通:是什么引起你的愤怒呢?能让妈妈知道吗?只需要告诉孩子:妈妈看见你生气了。
3.跟孩子沟通,要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对孩子的感受,不做对错评判。
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说解决的办法:
孩子说一种,很好!
孩子再说一种,真好!
可以再问:还有没有?
孩子再想一种,你就说,太棒了!
二、爸爸和孩子不守时,妈妈发脾气赌气不想出去吃饭。
我要的是什么?我在做什么?我正在做的和我要的方向一致吗?
老师说:不能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妈妈觉察自己一直很专制,甚至孩子都不能自己选择想吃什么。妈妈的内在小孩没有长大。妈妈能看见自己不好的模式,要为自己点赞。️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作主,我们大人总是喜欢以自己认为对的去压制孩子的选择,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吃都管,孩子就失去了选择的机会。
孩子说“随便”,其实是他一直没有被允许。
妈妈抢干太多。
孩子的力量来自父母的肯定,要看见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可以向我们发脾气,我们不可以对孩子发脾气,因为我们是妈妈,就是孩子到了60岁,我们到了80岁,我们也还是孩子的妈妈。
练习(写150遍起步,注意自己的感觉,身体的感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看看会发生什么,要记录下来):我烦自己闹情绪。
“情绪”不是你,“情绪”能成为你的工具。(坚持做三个月的练习)
你可以使用你的“愤怒”,但你不会被这个“愤怒”牵着走,你可以掌控它。
每一份情绪的背后,都有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去满足自己,这是爱自己的方式。
好处:可以让自己感觉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爱你,可以教会别人怎么爱你。
情绪的清理(去选一首音乐,反复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愤怒的时候,可以出去走路,一路走,可快可慢,随着自己感觉,观呼吸,狂奔等,把情绪转化成自己的能量。
三、安住当下分享:
感悟:妈妈的情绪稳定太关键了。
妈妈坚持观呼吸。
妈妈以前对孩子打击否定太多,觉醒后,就决定重新养育孩子一遍,无条件爱孩子。
妈妈情绪不稳定,孩子马上就表现想自杀!妈妈的状态,就是孩子的状态,镜子的法则。
妈妈陪伴孩子,一直激励孩子,想办法用直播视频的方法,表现感兴趣,让孩子感兴趣,愿意直播视频跟妈妈互动。
拼命做观呼吸,一天做六到八次观呼吸。
母子连心,夫妻关系和睦。
让孩子做自己。完全尊重孩子,哪怕买错,也尊重。孩子心气高。
四、把自己的焦虑与孩子的焦虑交集在一起,会更乱。
老师指导:
自责是一种内耗,得不偿失。
孩子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而成,任何一方不好,都会影响到孩子。
你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凡是离开的都是不符合自己的最佳利益。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就是在给孩子加力。
孩子可以不顾那个当下决定那么做,就是很有力量。
可以提醒孩子注意的坑,但告诉孩子,只要孩子需要,都会给孩子帮助。
孩子分享焦虑时,你是否觉察到自己的抗拒?孩子能倾诉,是好事,可以重复他的感受,不给他的感受做评判,到一定时间,他就不会再说。孩子一直说,就是因为妈妈一直在抗拒,所以孩子会持续。重复孩子的感受,妈妈看见,就是接纳了,接纳就会消散。
五、女孩高考三次,考不上211、985不去上大学,想整容。
老师指导:
三不,要灵活运用,其中的不建议,要坚决执行。
整容,要温柔而坚定地拒绝。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每一个标签,都是一个绳索。
标签:如完美型人格,容貌焦虑,我有抑郁症(感觉让自己没有希望),我在目前这个阶段有点不舒服(这是正常现象)。
练习:(观察自己的想法,观察自己的认知)你心里有的,你就会看见什么。
在二阶段,每个家人要做到向内看,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剥。
不断不断对自己说:相信孩子!
对孩子,做当下能够做的。比如:妈妈突然感觉好幸福好幸福!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很想感谢你!
妈妈的钱宝宝不够,等妈妈有能力了再支持你。期间要赶紧成长自己。(22岁女儿)
妈妈不快乐,女儿不敢快乐!
三不怎么执行?灵活执行。
缺爱的孩子,一定要多给爱,可以突破三不。
如果不缺爱,可以坚定执行三不。
练习:观察自己的情绪,观察自己的思维,观察自己的模式。
去闻自己喜欢的香味。
抚摸自己的每一寸肌肤。
️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作主,我们大人总是喜欢以自己认为对的去压制孩子的选择,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吃都管,孩子就失去了选择的机会。
️与孩子交流,要作功课,找孩子感兴趣的话去聊,平时留心孩子的话题内容。孩子不愿意聊时,反感时要止语。妈妈要感谢肯定孩子,妈妈的情绪要稳定,要接住孩子的发脾气,孩子可以对妈妈发脾气,妈妈不能对孩子发脾气。网吧孩子打游戏,妈妈变身阿姨去引导孩子。
️不贴标签,三不要灵活运用,如对整容可以说钱不多,温柔而坚定地拒绝。
听到其他几位家长朋友,提出疑问和困惑之时。我在里面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那一刻感同身受啊!但是真的不急的,当家长真的做到了放手、放心、放松,进而转念转向,那些细微细小的变化,就会悄悄发生哦!随之而来就是一次次的惊喜。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观呼吸是工具,把学到的知识理论方法,统统用到自己身上,在自己身上探索、寻找,直到与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看见自己才能拥有看见别人的能力,先学会好好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注意几点:
一是孩子可以向我们发脾气,我们不可以对孩子发脾气,因为我们是妈妈,就是孩子到了60岁,我们到了80岁,我们也还是孩子的妈妈;
二是生病的孩子一般都是心气很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比不过被压垮的,当孩子站得高了,孩子就会看淡了,不管孩子定的目标有多高有什么样的梦想,都要告诉孩子,你能飞多高就飞多高,父母一直会支持你(支持他就是肯定他,如果不支持就是否定他),只要孩子想往高处走,我们都要托着他往上走,他不想往上走,也可以。
三是日常与孩子的互动需看着孩子的双眼,停下手中的工作,并以谈孩子的感受为主,不评判。
四是要明白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份不被满足的心理需求,情绪不是你,它只是你的工具,情绪的清理:选一首适合自己的音乐,边走边听/观呼吸/走路。
五是撕掉标签,什么完美型人格、眼高手低、焦虑症强迫症等等都是贴标签,你心里有什么,你一定会看见什么,就一定会来什么,觉察自己,把目光拉回到自己身上来下手,你相信什么就来什么,把担心化为祝福。
六是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的力量来自于父母的肯定。
七是有了信任才有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