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redis理解分享

redis理解分享

作者: 江北晓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9:38 被阅读0次

    redis简介

    redis是典型的NOSQL数据库,也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型数据库。通过源码对redis的实现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优秀的源码设计思想。

    redis底层数据结构

    1、简单动态字符串:

    简单动态字符串是redis内部实现的一种抽象数据类型,源码如下:

     * 保存字符串对象的结构  
     */  
    struct sdshdr {  
          
        // buf 中已占用空间的长度  
        int len;  
      
        // buf 中剩余可用空间的长度  
        int free;  
      
        // 数据空间  
        char buf[];  
    };
    

    其中len表示数据空间buf中已经存储的字符串长度;free表示数据空间buf中未占用的空间长度。
    通过SDS的数据结构,可以发现其与string的不同可以归纳为:

    C 字符串 SDS
    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复杂度为O(N) 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复杂度为O(1)
    API 是不安全的,可能会造成缓冲区溢出 API 是安全的,不会造成缓冲区溢出
    修改字符串长度N次必然需要执行N次内存重分配 修改字符串长度N次最多执行N次内存重分配
    只能保存文本数据 可以保存二进制数据和文本文数据
    可以使用所有<String.h>库中的函数 可以使用一部分<string.h>库中的函数

    2、链表:

    链表是redis中最常用的数据结构(redis中的链表是双端链表),redis中列表键、发布和订阅等功能的底层结构都是通过链表来链接的。

    3、字典:

    字典也叫map,是key-value的抽象数据结构。redis中定义为:

    typeof struct dictEntry{
       //键
       void *key;
       //值
       union{
          void *val;
          uint64_tu64;
          int64_ts64;
       }
       struct dictEntry *next;
    }
    typedef struct dictht {
       //哈希表数组
       dictEntry **table;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
    
       //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索引值
       unsigned long sizemask;
       //该哈希表已有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used;
    }
    typedef struct dict {
        // 类型特定函数
        dictType *type;
        // 私有数据
        void *privedata;
        // 哈希表
        dictht  ht[2];
        // rehash 索引
        in trehashidx;
    }
    

    通过源码和结构图,可以理解字典的实现就是通过hash,找到对应的dictEntry,然后通过链表来解决冲突。
    在源码中,ht容量为2,其中ht[1]是用来进行rehash,通过rehash渐进式动态拓展字典空间。

    4、跳跃表: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层
         struct zskiplistLevel{
         //前进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跨度
            unsigned int span;
        } level[];
      //后退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分值
        double score;
      //成员对象
        robj *obj;
    }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
         structz skiplistNode *header,*tail;
         //表中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length;
         //表中层数最大的节点的层数
         int level;
    }zskiplist;
    

    跳跃表是一种有序数据结构,通过level来区分大小。

    5、整数集合:

    typedef struct intset{
        //编码方式
        uint32_t enconding;
       // 集合包含的元素数量
        uint32_t length;
        //保存元素的数组    
        int8_t contents[];
    
    }
    

    intset的源码如上,其中encoding:用于定义整数集合的编码方式,通过encoding可以存储多种类型的int,length:用于记录整数集合中变量的数量,contents:用于保存元素的数组,虽然我们在数据结构图中看到,intset将数组定义为int8_t,但实际上数组保存的元素类型取决于encoding

    6、压缩列表:



    压缩列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通过entry保存少量数据,具体结构见上两图,通过图结构基本能够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

    redis支持的value数据类型

    redis支持五种数据类型分别为:字符串、列表(list)、哈希(hash)、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 set)。这几种数据类型在底层的实现基本都是有上章所述的底层结构组成,明确了redis的底层数据结构,现对redis支持的数据类型的具体实现进行分析,并整理redis常用命令。
    redis中使用对象用键值对表示,其中健只有字符串一种类型,值为redis支持的五种数据类型,键、值对象具体结构为: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unsigned encoding:4;
    unsigned lru:REDIS_LRU_BITS; /* lru time (relative to server.lruclock) */
    int refcount;
    void *ptr;
    } robj;
    

    其中,type表示对象类型,encoding表示对象编码,也就是该对象使用什么底层数据结构实现,ptr指向对象的底层数据结构,具体类型表示为:



    现对值对象进行分析:

    1、字符串对象:

    字符串对象有三种,分别为int、raw、embstr,具体结构如下:



    如果一个字符串时整数,并且可用long型表示,那么该字符串对象编码就是int。如果字符串长度大于39字节,那么将使用一个简单动态字符串(sds)保存,并将对象编码设置为raw。如果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39字节,则字符串以编码方式embstr来保存该字符串值。
    redis支持字符串命令如下:

    命令 描述
    SET key value 设置指定 key 的值
    GET key 获取指定 key 的值
    GETRANGE key start end 返回 key 中字符串值的子字符
    GETSET key value 将给定 key 的值设为 value ,并返回 key 的旧值(old value)
    GETBIT key offset 对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获取指定偏移量上的位(bit)
    MGET key1 [key2.. 获取所有(一个或多个)给定 key 的值
    SETBIT key offset value 对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设置或清除指定偏移量上的位(bit)
    SETEX key seconds value 将值 value 关联到 key ,并将 key 的过期时间设为 seconds (以秒为单位)
    SETNX key value 只有在 key 不存在时设置 key 的值
    SETRANGE key offset value 用 value 参数覆写给定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从偏移量 offset 开始
    STRLEN key 返回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的长度
    MSET key value [key value ..] 同时设置一个或多个 key-value 对
    MSETNX key value [key value ...] 同时设置一个或多个 key-value 对,当且仅当所有给定 key 都不存在
    PSETEX key milliseconds value 毫秒为单位设置 key 的生存时间
    INCR key 将 key 中储存的数字值增一
    INCRBY key increment 将 key 所储存的值加上给定的增量值
    INCRBYFLOAT key increment 将 key 所储存的值加上给定的浮点增量值
    DECR key 将 key 中储存的数字值减一
    DECRBY key decrement key 所储存的值减去给定的减量值
    APPEND key value APPEND 命令将指定的 value 追加到该 key 原来值
    2、列表对象:

    列表对象底层可以是ziplist(压缩列表)或者linkedlist(链表),列表对象保存的所有字符串长度都小于64字节并且列表保存的元素数量小于512个时使用ziplist编码实现,否则使用linkedlist编码实现,具体结构如下图。



    redis支持列表命令如下:

    命令 描述
    BLPOP key1 [key2 ] timeout 移出并获取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BRPOP key1 [key2 ] timeout 移出并获取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B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timeout 从列表中弹出一个值,将弹出的元素插入到另外一个列表中并返回它
    LINDEX key index 通过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LINSERT key BEFORE AFTER pivot value 在列表的元素前或者后插入元素
    LLEN key 获取列表长度
    LPOP key 移出并获取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LPUSH key value1 [value2] 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列表头部
    LPUSHX key value 将一个值插入到已存在的列表头部
    LRANGE key start stop 获取列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LREM key count value 移除列表元素
    LSET key index value 通过索引设置列表元素的值
    LTRIM key start stop 对一个列表进行修剪(trim)
    RPOP key 移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返回值为移除的元素
    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移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并将该元素添加到另一个列表并返回
    RPUSH key value1 [value2] 在列表中添加一个或多个值
    RPUSHX key value 为已存在的列表添加值
    3、哈希对象:

    哈希对象的底层可以是ziplist(压缩列表)和hashtable(字典),列哈希象保存的所有字符串长度都小于64字节并且列表保存的元素数量小于512个时使用ziplist编码实现,否则使用hashtable编码实现。




    redis支持哈希命令如下:

    命令 描述
    HDEL key field1 [field2] 删除一个或多个哈希表字段
    HEXISTS key field 查看哈希表 key 中,指定的字段是否存在
    HGET key field 获取存储在哈希表中指定字段的值
    HGETALL key 获取在哈希表中指定 key 的所有字段和值
    HINCRBY key field increment 为哈希表 key 中的指定字段的整数值加上增量
    HINCRBYFLOAT key field increment 哈希表 key 中的指定字段的浮点数值加上增量
    HKEYS key 获取所有哈希表中的字段
    HLEN key 获取哈希表中字段的数量
    HMGET key field1 [field2] 获取所有给定字段的值
    HMSET key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 将多个 field-value (域-值)对设置到哈希表 key
    HSET key field value 哈希表 key 中的字段 field 的值设为 value
    HSETNX key field value 在字段 field 不存在时,设置哈希表字段的值
    HVALS key 获取哈希表中所有值
    4、集合对象:

    集合对象的底层为intset(整数)和hashtable(字典),集合对象所有的元素都是整数值并且集合对象数量不超过512个时使用intset实现,否则使用hashtable实现。



    redis支持集合命令如下:

    命令 描述
    SADD key member1 [member2] 向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
    SCARD key 获取集合的成员数
    SDIFF key1 [key2] 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差集
    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差集并存储在 destination 中
    SINTER key1 [key2] 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交集
    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交集并存储在 destination 中
    SISMEMBER key member 判断 member 元素是否是集合 key 的成员
    SMEMBERS key 返回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SMOVE source destination member 将 member 元素从 source 集合移动到 destination 集合
    SPOP key 移除并返回集合中的一个随机元素
    SRANDMEMBER key [count] 返回集合中一个或多个随机数
    SREM key member1 [member2] 移除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成员
    SUNION key1 [key2] 返回所有给定集合的并集
    SUNION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所有给定集合的并集存储在 destination 集合中
    SSCAN key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迭代集合中的元素
    5、有序集合对象:

    有序集合的底层为ziplist(压缩列表)和skiplist(字典和跳跃表组成的结构体)。



    skiplist结构:

    typedef struct zset {
    dict *dict;
    zskiplist *zsl;
    } zset;
    

    redis支持有序集合命令如下:

    命令 描述
    ZADD key score1 member1 [score2 member2] 向有序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或者更新已存在成员的分数
    ZCARD key 获取有序集合的成员数
    ZCOUNT key min max 计算在有序集合中指定区间分数的成员数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有序集合中对指定成员的分数加上增量 increment
    ZINTER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计算给定的一个或多个有序集的交集并将结果集存储在新的有序集合 key 中
    ZLEXCOUNT key min max 在有序集合中计算指定字典区间内成员数量
    Z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通过索引区间返回有序集合成指定区间内的成员
    ZRANGEBYLEX key min max [LIMIT offset count] 通过字典区间返回有序集合的成员
    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LIMIT] 通过分数返回有序集合指定区间内的成员
    ZRANK key member 返回有序集合中指定成员的索引
    ZREM key member [member ...] 移除有序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
    ZREMRANGEBYLEX key min max 移除有序集合中给定的字典区间的所有成员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stop 移除有序集合中给定的排名区间的所有成员
    ZREM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移除有序集合中给定的分数区间的所有成员
    ZREV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返回有序集中指定区间内的成员,通过索引,分数从高到底
    ZREVRANGEBYSCORE key max min [WITHSCORES] 返回有序集中指定分数区间内的成员,分数从高到低排序
    ZREVRANK key member 返回有序集合中指定成员的排名
    ZSCORE key member 返回有序集中,成员的分数值
    ZUNION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计算给定的一个或多个有序集的并集,并存储在新的 key 中
    ZSCAN key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迭代有序集合中的元素

    5、redis的键命令

    命令 描述
    DEL key key 存在时删除 key
    DUMP key 序列化给定 key ,并返回被序列化的值
    EXISTS key 检查给定 key 是否存在
    EXPIRE key seconds 给定 key 设置过期时间,以秒计
    EXPIREAT key timestamp 以时间戳计
    PEXPIRE key milliseconds 以毫秒计
    PEXPIREAT key milliseconds-timestamp 设置 key 过期时间的时间戳(unix timestamp) 以毫秒计
    KEYS pattern 查找所有符合给定模式( pattern)的 key
    MOVE key db 将当前数据库的 key 移动到给定的数据库 db
    PERSIST key 移除 key 的过期时间,key 将持久保持
    PTTL key 以毫秒为单位返回 key 的剩余的过期时间
    TTL key 以秒为单位,返回给定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TTL, time to live)
    RANDOMKEY 从当前数据库中随机返回一个 key
    RENAME key newkey 修改 key 的名称
    RENAMENX key newkey 仅当 newkey 不存在时,将 key 改名为 newkey
    TYPE key 返回 key 所储存的值的类型

    服务器对键空间的维护包括:
    1)对一个键的读取命中次数和未命中次数,在INFO stats命令的keyspace_hits属性和keyspace_misses属性中查看。
    2)读取一个键之后,服务器会更新键的LRU时间,这个值可以用于计算键的闲置时间。
    3)读取一个键发现键已经过期了,那么服务器会删除这个过期键,然后才执行余下的其他操作。
    4)如果有客户端使用WATCH命令监视某个键,被修改之后会记为脏(dirty),让事务程序注意到这修改。
    5)每次修改一个键之后,都会对脏(dirty)键计数器的值增1,这个计数器会触发服务器的持久化以及复制操作。
    6)键的修改触发数据库通知功能。

    redis数据的持久化

    redis的数据是存储在内存中的,这样的好处是增删改查比较快,问题是易造成数据的丢失,为解决该问题,redis支持持久化。redis的持久化有两种分别是:RDB方式(RDB文件的方式保存到硬盘)和AOF方式(写命令保存的方式保存到硬盘)。

    1、RDB方式

    RDB方式是采用快照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快照生成RDB文件保存在硬盘,重启的时候,从RDB读取文件恢复数据。
    RDB方式的主要几个关键点:
    1、配置方式
    1)SAVE(阻塞)、BGSAVE(非阻塞)命令
    2)配置规则
    3)复制(主从模式时,Redis会在复制初始化时进行自动快照)
    4)FLUSHALL命令(无意义,执行 flushall 命令,也会产生dump.rdb文件,但里面是空的)
    2、RDB方式有缺点
    ①、优势
    1)RDB是一个非常紧凑(compact)的文件,它保存了redis 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数据集。这种文件非常适合用于进行备份和灾难恢复。
    2)生成RDB文件的时候,redis主进程会fork()一个子进程来处理所有保存工作,主进程不需要进行任何磁盘IO操作。
    3)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②、劣势
    1)RDB方式数据没办法做到实时持久化/秒级持久化。因为bgsave每次运行都要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属于重量级操作(内存中的数据被克隆了一份,大致2倍的膨胀性需要考虑),频繁执行成本过高(影响性能)
    2)RDB文件使用特定二进制格式保存,Redis版本演进过程中有多个格式的RDB版本,存在老版本Redis服务无法兼容新版RDB格式的问题(版本不兼容)
    3)在一定间隔时间做一次备份,所以如果redis意外down掉的话,就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所有修改(数据有丢失)
    3、自动保存原理
    源码:

    struct redisService{
         //1、记录保存save条件的数组
         struct saveparam *saveparams;
         //2、修改计数器
         long long dirty;
         //3、上一次执行保存的时间
         time_t lastsave;
    }
    struct saveparam{
         //秒数
         time_t seconds;
         //修改数
         int changes;
    };
    

    在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进行了关于save 的配置:
    save 900 1:表示90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save 300 10:表示30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0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save 60 10000:表示6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0000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代码中结构如下图:



    saveparams数组里保存了配置参数后,Redis 服务器有一个周期性操作函数 severCron ,默认每隔 100 毫秒就会执行一次,该函数会遍历并检查 saveparams 数组中的所有保存条件,只要有一个条件被满足,那么就会执行 bgsave 命令,当服务器成功执行一次修改操作,那么dirty 计数器就会加 1,而lastsave 属性记录上一次执行save或bgsave的时间。

    2、AOF方式

    Redis 默认不开启。它的出现是为了弥补RDB的不足(数据的不一致性),所以它采用日志的形式来记录每个写操作,并追加到文件中。Redis 重启的会根据日志文件的内容将写指令从前到后执行一次以完成数据的恢复工作。
    1、配置方式
    打开 redis.conf 文件,找到 APPEND ONLY MODE 对应内容
    1 )redis 默认关闭,开启需要手动把no改为yes:
    appendonly yes
    2)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 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3)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同步频率)
    appendfsync always
    appendfsync everysec
    appendfsync no
    4)配置重写触发机制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 文件的生成过程具体包括命令追加,文件写入,文件同步三个步骤。 Redis 打开 AOF 持久化功能后,Redis 在执行完一个写命令后,都会将执行的写命令追回到 Redis 内部的缓冲区的末尾。这个过程是命令的追加过程。 接下来,缓冲区的写命令会被写入到 AOF 文件,这一过程是文件写入过程。对于操作系统来说,调用write函数并不会立刻将数据写入到硬盘,为了将数据真正写入硬盘,还需要调用fsync函数,调用fsync函数即是文件同步的过程。只有经过文件同步过程,AOF 文件才在硬盘中真正保存了 Redis 的写命令。appendfsync 配置选项正是用来配置将写命令同步到文件的频率的。
    2、AOF优缺点
    优点: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更高
    缺点:因为AOF记录的内容多,文件会越来越大,数据恢复也会越来越慢。

    单机和集群的实现

    1、单机redis的实现

    1)数据库

    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结构:



    redisClient切换数据库:
    redis客户端默认目标数据库为0号数据库,可以通过SELECT命令来切换目标数据库。客户端状态redisClient结构的db属性记录了客户端当前的目标数据库,这个属性是指向redisdb结构的指针。

    typedef struct redisClient{
        //记录客户端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库
        redisDb *db;
    } redisClient;
    

    数据库键空间:
    Redis是一个键值对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中的每个数据库都由一个redis.h/redisDb结构表示,其中redisDB的dict字典保存了数据库中的所有键值对,我们将这个字典称为键空间。

    typedef struct redisDb{
        // 数据库键空间,保存着数据库中的所有键值对
        dict *dict
    } redisDb;
    

    具体可见前文。

    2)持久化

    持久化分为RDB和AOF持久化,前章已经总结完。

    3)事件

    事件分为文件事件和时间事件。
    文件事件是基于Reactor模式实现的,主要包括套接字、I/O多路复用程度、文件事件分派器、事件处理器:



    I/O多路复用程序总是会将所有产生事件的套接字都放在一个队列里面,并串行化地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套接字,并由对应的事件处理器进行处理。



    时间事件:
    服务器将所有时间事件都放在一个无序链表中,每当时间事件执行器运行时,它就会遍历整个链表,查找所有已到达的时间事件,并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
    Redis时间事件分为两类:

    定时事件:让一段程序在指定的时间之后执行一次。
    周期性事件:让一段程序每隔指定时间就执行一次。
    时间事件应用实例包括:
    1)更新服务器的各类统计信息,比如时间、内存占用、数据库占有情况等
    2)清理数据库的过期键值对
    3)关闭和清理连接失效的客户端
    4)尝试执行AOF和RDB持久化操作
    5)如果服务器是主服务器,对从服务器进行同步
    6)如果服务器是集群模式,对集群进行定期同步和连接
    事件的具体执行流程如:


    4)客户端

    客户端源码:

    struct redisServer{
        //一个保存所有client的链表
        list *clients;
    }
    typedef  struct redisClient{
        //套接字描述符:客户端状态的fd属性记录了客户端正在使用的套接字描述符,-1(伪客户端),>-1(普通客户端)
        int fd;
        //名字:CLIENT SETNAME命令可以为客户端设置名字
        robj *name;
        //标志:客户端的标志属性flags记录了客户端的角色,以及客户端目前所处的状态
        int flag;
       //输入缓冲区 用于保存客户端发出的命令请求
        sds querybuf;
       //命令参数:在服务器将客户端发送的命令请求保存到客户端状态的querybuf属性之后,服务器将对命令请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将得出的命令参数以及命令参数的个数分别保存到客户端状态的argv属性和argc属性:
        int argc;
        robj **argv;
      //输出缓存区:buf是一个大小为REDIS_REPLY_CHUNK_BYTES字节的字节数组,而bufpos属性则记录了buf数组目前已使用的字节数量。REDIS_REPLY_CHUNK_BYTES常量目前的默认值为16*1024,也即是说,buf数组的默认大小为16KB,reply为可变大小缓冲区由链表和一个或多个字符串对象组成
        int bufpos;
        char buf[REDIS_REPLY_CHUNK_BYTES];
        list *reply;
       //身份验证标志:客户端状态的authenticated属性用于记录客户端是否通过了身份验证,authenticated的值为0,表示客户端尚未通过身份认证,authenticated的值为1,表示客户端已通过认认证   
        int authenticated;
       //客户端的时间关键字:ctime属性记录了创建客户端的时间,lastinteraction属性记录了客户端与服务器最后一次进行互动(interaction)的时间,lastinteraction属性可以用来计算客户端的空转时间
        time_t ctime;         
        time_t lastinteraction;
        time_t obuf_soft_limit_reached_time;
    }redisClient;
    

    客户端的创建与关闭:



    当客户端与服务器通过网络建立连接时,服务器就会调用连接处理事件,为客户端创建相应的客户端状态,并将新的客户端状态添加到服务器状态结构clients链表的尾链。当客户端与服务端断开网络连接时,从clients链表去掉。
    客户端的类型:
    普通客户端、伪客户端(Lua脚本的伪客户端、AOF文件的伪客户端)

    5)服务端

    redis服务器主要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服务器初始化,开始接受命令。
      初始化服务器全局状态。
      载入配置文件。
      创建 daemon 进程。
      初始化服务器功能模块。
      载入数据。
      开始事件循环。
    2)服务器为每个已连接的客户端维持一个客户端结构,这个结构保存了这个客户端的所有 状态信息。
    3)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命令,服务器接受命令然后将命令传给命令执行器,执行器执行给 定命令的实现函数,执行完成之后,将结果保存在缓存,最后回传给客户端。

    2、多机redis的实现

    1)复制

    用户通过执行slaveof命令或者设置slaveof选项,可以让一个服务器去复制另外一个服务器,形成主从关系。被复制的服务器为主服务器,对主服务器进行复制的服务器称为从服务器。
    旧版本复制功能:1)同步:将从服务器的数据库状态更新至主服务器当前所处的数据库状态。2)命令传播:主服务器的数据库状态被修改,导致主从数据库的状态不一致,让主从服务器的数据库从新回到一致状态。
    1、同步



    2、命令传播
    主服务器把写命令传播到从服务器,使得主从服务器的数据库状态一致。比如当主服务器执行DEL key时,会异步的把该命令发送给从服务器,使两者状态最终一致。存在如果从服务器中途短线,重连后需要重新执行一遍同步操作,效率较低(生产RDB文件需要耗费大量I/O、CPU资源)的问题。
    新版本复制功能:
    新版本使用PSYNC命令替代SYNC,该命令具有完整重同步和部分重同步两种模式。其中部分重同步实现原理如下:
    新版本的实现中,主从服务器分别维护一份复制偏移量,记录当前复制的进度。当主服务器向从服务器发送N个字节的数据时就把自己的偏移量加上N,当从服务器接收到N个字节的数据时就把自己的偏移量也加上N,如果主从服务器数据处于一致,那么它们的偏移量也是一致的。



    如果从服务器出现了断开的状况,那么复制偏移量就会和主服务器不一致:

    为了解决从服务器意外断开连接后能够快速恢复到跟主服务器一致的状态(之所以说快速是因为旧版本的实现效率太低),Redis使用了复制积压缓冲区来记录最近执行的写命令,以便在从服务器恢复连接后能通过缓冲区把丢失的写命令找回并发送到从服务器。该缓冲区是一个固定长度的先进先出队列,默认大小是1MB,当缓冲区大小不够时会将位于队首的元素抛弃,队列保存了一部分最近传播的写命令,每个字节的偏移量都会记录在内。当从服务器断线重连后会发送自己的复制偏移量给主服务器,如果偏移量+1存在主服务器缓冲区中,那么主服务器会把这部分数据发送给从服务器;反之会执行完整重同步。
    上述功能可以总结为断点续传:

    psync 分为完全同步,部分同步
    (1)复制偏移量
    主服务器每次想从服务器创博N个字节数据时,同时将自己的复制偏移量加N.从服务器接收N个字节数据,同时更新自己的偏移量加N.       
    (2)复制积压缓冲区
    主服务器将缓冲区命令发送给从服务器,同时更新复制积压缓冲区,标记命令字节的偏移量。主服务器会根据这个积压偏移量,选择同步命令的方式。              
    (3)同步服务器ID
    根据ID和存储的ID对比选择不同的同步方式。

    2)哨兵

    哨兵策略是redis高可用的解决方案(一个或者多个哨兵实例组成的哨兵系统),可以监视多个主服务器。例如:





    哨兵的主要功能如下:
    1、Sentinel启动与初始化

    1. 初始化服务器
    2. 使用Sentinel专用代码
    3. 初始化Sentinel状态
    4. 初始化Sentinel状态的masters属性
    5. 创建连向主服务器的网络连接
      2.2 获取主服务器信息
      Sentinel默认每10s通过命令连接向被监视的主服务器发送INFO命令。
      2.3 获取从服务器信息
      Sentinel发现主服务器有新的从服务器出现,除了会为这个新的从服务器创建相应的实例结构外,还会创建连接到从服务器的命令连接和订阅连接。创建命令连接后,Sentinel默认每10s通过命令连接向从服务器发送INFO命令。
      2.4 向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发送信息
      Sentinel默认每2s通过命令连接向所有被监视的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的sentinel:hello频道发送消息。
      2.5 接收来自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的频道消息
      Sentinel与一个主服务器或者从服务器建立起订阅连接后,Sentinel就会通过订阅连接,向服务器发送:SUBSCRIBE sentinel:hello
      当sentinel接收到一条消息时,sentinel会提取出Sentinel IP,Sentinel端口号,Sentinel运行ID:
      1)若消息中的运行ID与自身一样,则忽略;
      2)若不一样,接受消息的Sentinel将根据消息,更新相应的主服务器的实例结构。首先更新Sentinel字典,然后创建连向其他Sentinel的命令连接。
      2.6 检测主观下线状态
      Sentinel每秒向与之创建了命令连接的实例发送PING命令,并通过回复来判断实例是否在线。
      如果一个实例在down-after-milliseconds毫秒内,连续向Sentinel返回无效回复,那么Sentinel会修改这个实例结构,表示该实例已主观下线。
      2.7 检测客观下线状态
      Sentinel使用命令: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 <ip> <port> <current_epoch> <runid> 询问其他Sentinel是否同意主服务器下线;
      目标Sentinel会分析并取出命令请求中包含的各个参数,检查主服务器是否已下线,然后向源Sentinel返回一个包含三个参数的Multi Bulk回复;
      根据其他Sentinel发回的命令回复,Sentinel将统计其他Sentinel同意主服务器已下线的数量,当该数量达到配置指定的参数时,Sentinel会将主服务器实例结构的flags属性SRI_O_DOWN打开,表示主服务器已经下线。
      2.8 选举领头Sentinel
      2.9 故障转移
      1)选出新的主服务器(依次排除下线或断线的->最近5s内没有回复领头Sentinel的INFO命令的->与已下线主服务器连接断开超过down-after-milliseconds*10的->优先级->复制偏移量->运行ID);
      2)修改从服务器的复制目标;
      3)将旧的主服务器变为从服务器。
    3)集群

    1)集群的数据结构





    clusterNode记录自己的状态,并为集群中的其他节点(包括主节点和从节点)都创建了一个相应的clusterNode结构,以此来记录其他节点的状态。
    具体握手过程如图:



    2)槽指派

    clusterNode中的slots属性和numsolts属性记录了节点负责处理哪些槽,
    CLUSTER ADDSLOTS命令接受一个或多个槽作为参数,并将输入的槽指派给接受该命令的节点负责。

    3)在集群中执行命令



    计算键属于哪一个槽命令:CLUSTER KEYSLOT <key>;如果当前节点非所在槽的节点,客户端则会转向正确的节点执行命令。节点和单机数据库在数据库方面有一个区别:节点只能使用0号数据库,而单机数据库则没有这一限制。
    4)重新分片
    重新分片由Redis集群管理软件redis-trib负责执行:

    ASK错误:如果key所属的槽正在进行迁移,节点会向客户端发出一个ASK错误。
    clusterState结构中的importing_slots_from数组记录了当前节点正在从其他节点导入的槽;migrating_slots_to数组记录了当前节点正在迁移至其他节点的槽。接收到ASK错误的客户端会根据错误提供的IP和端口号,然后首先向目标节点发送一个ASKING命令,之后再重新发送要执行的命令。ASKING命令负责打开客户端的REDIS_ASKING标识。

    5)复制和故障转移
    设置从节点(主节点用于处理槽,子节点用于复制主节点 )-》故障检查-〉故障转移-》选举新的节点
    6)消息
    主要有下面几类消息:
    MEET消息:请求接收者加入集群。

    PING消息:检测节点是否在线。
    PONG消息:接收者收到发送者的MEET消息或者PING消息时,返回PONG消息以向发送者确认收到了该消息。
    FAIL消息:当主节点A判断另一主节点B已进入FALL状态,节点A会向集群广播一条关于B的FALL消息,其他节点收到后立即将B标记为已下线。
    PUBLISH消息:接收者立即执行这个命令,并向集群广播一条PUBULISH消息。

    redis的发布与订阅

    Redis 发布订阅(pub/sub)是一种消息通信模式:发送者(pub)发送消息,订阅者(sub)接收消息。




    常用命令如下:

    命令 功能
    PSUBSCRIBE pattern [pattern ...] 订阅一个或多个符合给定模式的频道
    PUBSUB subcommand [argument [argument ...]] 查看订阅与发布系统状态
    PUBLISH channel message 将信息发送到指定的频道
    PUNSUBSCRIBE [pattern [pattern ...]] 退订所有给定模式的频道
    SUBSCRIBE channel [channel ...] 订阅给定的一个或多个频道的信息
    UNSUBSCRIBE [channel [channel ...]] 退订给定的频道

    redis的发布与订阅分为频道订阅和模式订阅两种,具体内容如下:
    1)频道订阅
    每个 Redis 服务器进程都维持着一个表示服务器状态的 redis.h/redisServer 结构, 结构的 pubsub_channels 属性是一个字典, 这个字典就用于保存订阅频道的信息:

    struct redisServer {
        // ...
        dict *pubsub_channels;
        // ...
    };
    

    具体结构如下图:


    当客户端调用 SUBSCRIBE 命令时, 程序就将客户端和要订阅的频道在 pubsub_channels 字典中关联起来。同理, 当调用 PUBLISH channel message 命令, 程序首先根据 channel 定位到字典的键, 然后将信息发送给字典值链表中的所有客户端。而使用 UNSUBSCRIBE命令可以退订指定的频道, 这个命令执行的是订阅的反操作: 它从 pubsub_channels 字典的给定频道(键)中, 删除关于当前客户端的信息, 这样被退订频道的信息就不会再发送给这个客户端。
    2)模式订阅
    struct redisServer {
        // ...
        list *pubsub_patterns;
        // ...
    };
    typedef struct pubsubPattern {
        redisClient *client;
        robj *pattern;
    } pubsubPattern;
    

    模式相关的信息保存在redisServer.pubsub_patterns属性中。当用PSUBSCRIBE 命令订阅一个模式时, 程序就创建一个包含客户端信息和被订阅模式的 pubsubPattern 结构, 并将该结构添加到 redisServer.pubsub_patterns 链表中。同理,当发布消息,PUBLISH(除了发布消息到对应的频道外)还 会将 与pubsub_patterns 中的模式进行对比, 如果 channel 和某个模式匹配的话, 那么将 message 发送到订阅那个模式的客户端。而PUNSUBSCRIBE命令可以退订指定的模式, 这个命令执行的是订阅模式的反操作: 程序会删除 redisServer.pubsub_patterns 链表中, 所有和被退订模式相关联的 pubsubPattern 结构, 这样客户端就不会再收到和模式相匹配的频道发来的信息。

    redis事务

    redis事务常用命令如下:

    命令 功能
    DISCARD 取消事务,放弃执行事务块内的所有命
    EXEC 执行所有事务块内的命令
    MULTI 标记一个事务块的开始
    UNWATCH 取消 WATCH 命令对所有 key 的监视
    WATCH key [key ...] 监视一个(或多个) key ,如果在事务执行之前这个(或这些) key 被其他命令所改动,那么事务将被打断

    从redis支持的事务命令中可以看出,基于watch命令,事务分为带watch和不带watch的事务。其中不带watch的事务就是正常命令的执行(“将多个命令打包, 然后一次性、按顺序地执行”)。
    带watch的事务执行原理:
    在每个代表数据库的 redis.h/redisDb 结构类型中, 都保存了一个 watched_keys 字典, 字典的键是这个数据库被监视的键, 而字典的值则是一个链表, 链表中保存了所有监视这个键的客户端。具体如图所示:


    在任何对数据库键空间(key space)进行修改的命令成功执行之后 (比如 FLUSHDB、 SET 、 DEL、 LPUSH、 SADD、 ZREM ,诸如此类), multi.c/touchWatchedKey 函数都会被调用 —— 它检查数据库的 watched_keys 字典, 看是否有客户端在监视已经被命令修改的键, 如果有的话, 程序将所有监视这个/这些被修改键的客户端的 REDIS_DIRTY_CAS 选项打开。当客户端发送 EXEC命令、触发事务执行时, 服务器会对客户端的状态进行检查:如果客户端的 REDIS_DIRTY_CAS 选项已经被打开,那么说明被客户端监视的键至少有一个已经被修改了,事务的安全性已经被破坏。服务器会放弃执行这个事务,直接向客户端返回空回复,表示事务执行失败。如果 REDIS_DIRTY_CAS 选项没有被打开,那么说明所有监视键都安全,服务器正式执行事务。
    事务具有ACID性质:
    1)原子性
    2)一致性
    3)隔离性
    4)持久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edis理解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gl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