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了三位,然后苏东坡一人盖住了所有人的风头,事实上,苏辙的光芒完全不逊色哥哥,想当年,苏家兄弟跟着父亲进京赶考,路过成都时,父亲带他们拜访了当时的主政官张方平,他就出题考了两人,然后对二人的评价是:“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
苏辙一生的政治成就的确比苏东坡要高,官拜副宰相,但是这么一个光芒万丈的人,他却甘心一生当他哥哥坚定的追随者,甚至兄弟二人的字都十分相像。
网上总结苏辙的一生为三个字:“捞哥哥”,这三个字的总结十分精辟。展开来讲这对兄弟之间情感的故事,绝对能传为佳话。二人仅相差两岁,因此苏辙从小就跟在苏东坡屁股后面玩耍,跟哥哥读一个学堂,一起在家接受父亲的教育,一同跟着父亲出川进京赶考,人生前二十多年兄弟俩一直是形影不离,直到宋东坡接到朝廷让他去赴任凤翔的诏令,这俩兄弟才接受了第一次分离。明明是仕途的开始,但是苏东坡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他骑着马,视线也跟着马摇摇晃晃,他回头远远看着弟弟苏辙,弟弟的帽子在他的视线里也高高低低地若隐若现,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有一首诗记录了这次别离: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我惦记着你这么冷的天,又穿的那么少,等会要独自骑马回去,会不会冻着,我知道人生总有别离,只是怕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人事无常,不知道何时我们才能实现一盏寒灯夜雨对床的承诺,君知此意不可忘。夜雨对床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是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这是他们在年少时,还前途未卜时许下的约定,功成身退,夜雨对床,这个承诺贯穿了他们几十年的通信,宦海沉浮,人世沧桑,他们始终如一。
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外放做官,但是每当他换一个地方,都会想着法的绕道去看望自己的弟弟,他一生以“子由”为题的诗词超过一百首,(子由是苏辙的字)这些文字里有直接的思念,有新发的感悟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
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颍州初别子由二首其二》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近凡心,别无圣解。以我观之,凡心尽然,胜解卓然。
——《论修养贴寄子由》
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死生可以相待,祸福可以相共,惟此一事,对面相分付不得。
——《与子由弟十首其二》
比如我最近做了什么菜,还有什么药治什么病,我把方子写给你,你什么时候来看我,我什么时候去看你,这样的家常。苏东坡在杭州任职三年没有调动,当时的苏辙在山东济南任职,为了离弟弟近一些,苏东坡就上书朝廷,请调密州。
刚到密州时苏东坡很不习惯,因为密州的条件远远比不上杭州,几年以后,苏东坡在当地一个废弃的高台,就重新修建了一番,于是写信给弟弟苏辙,让他来起名 ,苏辙引用了老子的话“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就叫超然台,苏东坡有一篇《超然台记》,写的就是“超然”二字对他人生的境界的升华,不得不说,苏辙是十分懂哥哥的。大家发现,苏东坡的文学创作之路是有一个小高峰的,其实就是在密州时期,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篇是专门写给苏辙的,这些都是苏东坡在密州时期创作的佳作。
但是好景不长,乌台诗案发生,一位北宋开国以来的大才子被垢辱通宵,100多天暗无天日的牢狱之灾,在那个 最绝望的时刻,他想起的仍然是弟弟,他托狱卒把两首诗带给弟弟,第二首字字泣血“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那一刻他还记得夜雨对床的承诺,他说,我可能要先走一步了,希望与你生生世世结为兄弟,能把这个缘再续下去。苏辙收到这封信时,心碎难耐,他上书请求皇帝,愿意交出一切官职,只为换回哥哥一条命。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苏东坡大难不死被贬黄州,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苏辙同样受到牵连,被贬江西,当苏东坡被衙役押着一路 前往黄州的时候,他的一家老小全部托付给了弟弟苏辙,苏辙安顿好自己的家人之后,又马不停蹄的护送哥哥一家老小去黄州,那天家人到达黄州时,苏东坡专门起了个大早,赶到离黄州二十多里地方去迎接,还写了一首《晓至巴河口迎子由》,诗中写道:“余生复何幸,乐事有今日”这跟他之前写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们的仕途同进同退,但是弟弟对哥哥的关照更多,后来苏东坡被贬海南,兄弟俩见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面,临终前,苏东坡也对身边的人说:“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子由,此痛难堪”,苏东坡死后,苏辙变卖财产资助哥哥的孩子,还把哥哥的家人接过来照拂,多年后,苏东坡在海南培养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来看望苏辙,带来了苏东坡的诗,是首残诗,告诉他“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苏辙看到这首诗放声大哭,他写下来一首《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苏辙死后葬在了哥哥身边,终于实现了夜雨对床的约定。他虽为弟弟,却成为了哥哥的托举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