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南京一独居老人离世两个多月无人知晓,直到楼道里散发异味引起邻居警觉,这才被人发现。老人留下的遗书中写道:“小青,我于昨晚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短短十几字道不尽的心酸,不知连夜从外地赶回的儿子数月未见母亲,再见却已是阴阳两隔时心中会作何感慨?老人虽年迈,但字迹清晰有力、行文洒脱豁达,可见其对死亡已经做好准备。遗憾的是,老人提出的“遗体迅速火化,一切从简”的遗愿未能实现。
百善孝为先,“孝”是古今华人道德准则之首。汉朝奉“以孝治天下”为国策;《论语》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佛法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其中一恩便是“父母恩”。
孝的内涵是关爱和尊重父母,更是对自我的约束,对私心的削弱。一个人只有真正开始对自我进行约束,愿意来对自己的私心进行削弱,才算是从本质上开始“行孝”了。
私心削弱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当自己的利益与父母的愿景相冲突时,固执己见不是上策,应与父母有商量、有尊重。当我们为了学业、事业或者爱情远走他乡离开父母时,我们不该遗忘、忽略他们,应时时联系,常常回去看望。要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才不会伤害到他们爱子之心。
工作太忙你说没空回去,挤时间和朋友聚会,没空打一个电话问问爸妈身体怎样;你给自己添几件奢侈品费了大半个月工资,给父母买不起一个按摩仪,他们攒了一辈子的钱想给你在大城市安个家。行孝很难吗?打个电话不需要跋涉千山万水,聊聊视频哪怕两分钟也能让他们开心很久,自己用着好的东西也给父母一份,在家多给父母做些好吃的,给他们按按摩,陪他们散散步看看电视。每一件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中国人讲究的安身立命之道向来是从“孝”字出发。祭祀祖先、善事父母,并进而“慎终追远”乃至“继志述事”,是对生命始终的责任。感念父母哺育之恩,敬畏生命的渺小与伟大才能让人生的意义变得充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