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跨年夜看完了第34届金鸡奖的颁奖盛典,我也不太清楚什么算是真正的好电影。跟历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类似,获奖的时而在情理之中,时而在意料之外——这倒是造成收视率攀升的好方法。摸不透影评人的口味,那就暂且放一放。首先只要入围的影片、导演、演员等等,都值得肯定与嘉许。之前因为某些题材的问题,拒绝看,例如《送你一朵小红花》。也可能因为是某位讨厌的演员关系,而拒绝看。也许选择电影应该得把眼界放宽些,不能说讨厌什么,而要想想究竟自己喜欢哪类电影。
我喜欢的第一类电影,就两个字“群戏”。可以是很简陋的舞台,可以是很俗气的配乐,哪怕结局是狗尾我都能接受。但一部所谓的群戏电影,必须得有华彩,必须要名场面,重点还是需要五个以上的好演员。就像喜欢篮球的朋友,会脑补出自己的梦之队一样。喜欢电影的人,当然也有自己脑补出的梦之队。例如巩俐、范伟、周迅、惠英红、于和伟。但凡那部影片能找到其中的三位出演,我大概都会期待一整年。看到一众好演员在同一个场景里,互飙戏的兴奋,堪比坐过山车的奇妙体验。那样的节奏、气场、肢体、神态、对白的确会引爆人性中最渴望的原始张力。
喜欢的第二类电影,便是小成本的独立佳片。也许是因为前几年看了太多漫威电影的缘故。即便是群戏标签,太过商业,太多特效,大量的爆破,不停的套路以及各色片尾彩蛋。让人不得不怀念最为单纯更为真诚的小制作影视。就像大鱼大肉吃腻了,一盘凉拌折耳根都是佳肴。所以对我而言,金鸡奖没有设置最佳群戏奖项,未免有点遗憾;但设有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项也值得欣慰。
作者电影是我喜欢的第三类电影。简单点说,就是极具导演风格的影片。例如王家卫、贾木许、伍迪艾伦、韦斯安德森。带着自己独有的叙事美学,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界的坚持与自负,更像是一场试验,也成为一种艺术。对于像我这样不懂艺术的人而言,看这类影片更像是一次荒野探险。会体验到不同的电影叙事风格,同时会反思自己看待自己的人生,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可不可以更多元,更丰富,更无所畏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