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大多有被贬的经历,或因为正言直谏,或因为政治迫害,积攒了一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诗”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
这些诗人当中最著名的一位当属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因为没来由的“乌台诗案”,苏轼遭遇了一生当中最危险的政治事件,几乎丧命,幸而得友人打救,只是被贬黄州。
在鬼门关走了一圈的苏轼对人生世事的看法大为改观,那些曾经与苏轼互相诗文唱和、引为知己的保守派大臣一个都没有站出来为他求请,反而是改革派大臣纷纷出手相助。
在黄州的四年,苏轼始终活在“乌台诗案”的阴影当中。友人及弟弟为了营救自己而遭贬让他内心深感愧疚,“人心难测”也让他的才华在这陌生的黄州之地再不敢如往昔般自由畅叙心中忧思。即便是一向乐观豁达的他,内心也隐藏着无人可知的孤独与寂寞,最终只能借“诗词”疏解心中愁绪。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就写了不少抒发内心孤独的词作。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堪称是苏轼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词。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夜深人静,一轮弯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间,此景已现孤寂氛围。苏轼独自一人徘徊到庭院之中,如同天空中孤独飞翔的大雁。此刻,天地之于苏轼,如同天空之于孤鸿,仿佛这世间只有自己一个人一般,无人陪伴,该有多么寂寞!
孤独行走“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便是苏轼直抒胸臆,抒发内心的孤独。苏轼深陷孤寂的环境中,突然惊起回过头看,这是一种深深地期望,冀望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然而身后依然是空荡荡的世界,进而是陷入万丈深渊般的孤寂。
世间知音难寻,何况苏轼这种才华横溢,性子孤高的人。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遭遇不幸的孤鸿,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却不肯栖息,最后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苏轼遭贬,正如遭遇不幸的“孤鸿”,实际上就是遭遇贬谪的苏轼,宁愿身处孤寂寒冷的黑夜,也不愿意同大众流俗混在一起。
孤鸿同时代的黄庭坚曾经评价这首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清代陈廷焯也评价这首词说:“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由此可见,这首词在境界上的无人能出其右。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他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寄托在了孤鸿的身上,无疑凸显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而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所展现的便是一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故历来这首词都深受世人好评,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千古名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