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676248/e443d40eab133f29.png)
昨天我介绍了SPC与POKA-YOKE的区别与联系,也提出来了SPC是否还有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讨论SPC是否还有用?如何正确认识SPC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我记得10几年以前,我还在负责供应商管理,我拜访的很多供应商的老板,都会很骄傲地給给我说,我们有SPC, 我们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来控制过程,好像SPC是多么了不得的工具。但也有人认为SPC一点用没有了,过时了,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作为发明了近100年的工具,SPC在统计质量控制时代无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上世纪80年代如果不懂SPC,就不敢说懂质量管理。但是,我们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质量水平的要求已经到了0ppm或六西格玛水平3.4ppm阶段,SPC还能做些什么呢?昨天提到了SPC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即通过控制图监控过程是否稳定和评估过程能力(Cp)与过程绩效(Pp)。也就是说,SPC是用于质量控制的工具,最多只能做到当过程发生异常时,发出预警,提醒运营人员采取措施,使过程恢复到原来状态。从这一点上来看,SPC对过程能力没有任何提升的作用, 而过程能力恰恰是保证0ppm或六西格玛质量水平的最重要的保障,所以说SPC对六西格玛质量有贡献,但不是主导因素。
咱们回过头来再谈SPC的预警作用,SPC主要是通过控制图(最常用的是均值-极差图)来实现对过程的监控,发现异常。首先,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探测变异的精度是1.5Sigma,也就是说,只有当过程偏移了大于1.5sigma时,控制图才能反映出来;第二,我们一般是定期(一般每4小时1次)抽取样本,特殊原因是偶然发生的,其实被捕捉到的概率是不高,一旦被捕捉到,要不是就是运气超好,要不就是过程发生异常的时间很长了或频率很高了,不良品大概率产生了。控制图的实际的情况是,要不就是发现不了异常,要不就是失控点太多,也没有资源或能力找到根本原因,就放之任之了,其实已经起不到任何监控的作用了,纯粹是浪费。那是不是说SPC真的没有用了呢?那倒也不是。
SPC的另外一个功能,过程能力(Cp)和过程绩效评估(Pp),可以至少帮我们量化过程的能力和表现,给我们工艺开发和管理人员、质量人员以参考,否则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过程是否具备5 Sigma或6Sigma能力呢?SPC除了计算量化过程能力和表现以外,也常常被用来设备、模具验收,测量系统分析等。
总之,SPC还是有用的,虽然预警作用已经不是特别的准确、有效;量化的过程能力和过程表现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但夸大SPC的作用也是不对的,所以正确的认识SPC是很重要的。
2021-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