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如果对于文章开始之故事部分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文章最后一部分——“共识决策”,乃本文核心观点部分
从一个投票故事开始
有一件大家上学基本会遇到的事情——收班费,问题是收多少?班委商量之后,整理了一个班费收取通知,写清楚了班费用途、收集方式、可选金额(分为4档)、收齐时间,然后在班级微信群里面投票,请同学们在群里直接回复选择哪一档。
基于以上信息:
- 如果你是班里的同学,会有什么考虑?
- 如果你是班委,有没有更好的决定班费金额的方式?
记名投票是一个好方式吗?
继续分析一下以上案例。
补充信息,四挡金额: 1-500; 2-600; 3-800; 4-1000
作为同学可能有多种反应(猜测):
- 无所谓,班费人人有责,这点钱可以出也应该出,直接在群里回复4
- 我想知道更多细节,先问问看
- 我先不着急投票吧,看看其他人,因为微信回复大家都可见
- 直接回复3吧,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
- 最近手头是比较紧张,加上读书学费也不低,虽然要给班级做贡献,既然给了选项,我想回复1,可是群里回复别的同学会怎么看?还是先等等
- 既然涉及到收费,还是要谨慎,根据开销来合理预测。虽然多退少补,刚开始也许没必交太多,够用就行,先等等
- 先等等看,哪个选的多我就跟着选一下
以上是基于经验的合理猜测,也许你已经注意到,这个案例中比较显著的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觉得直接在群里回复是“舒服”的,因为这是记名投票,事实上直接回复的人也并不多(不排除有人还在等或者没看到群里消息)。
【风险一】:当参与者并不想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发起记名投票可能适得其反,部分参与者也许想做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同名著作)”,或者被“有话语权”的成员“绑架”决策,又或者为从众心理(《乌合之众》)所引导。
不记名投票如何?
自然容易想到对于收费这种敏感话题还是匿名好一点。
有人提议发起匿名投票,并设计了如下表单发到群里:
- 表单开头的描述中贴上了“班费用途、收集方式、可选金额(分为4档)、收齐时间”等信息,如下图片中没有显示。
- 金额的档位做了调整,增加了300档,并取消了600档
-
姓名是可选项
投票表单
投票链接给出后,几分钟就收到了8条信息,一天以后全班40个人有29人投票,而且不记名字的19人,记名10人。记名的10人中,只有1人投了500,其余都是800及以上。
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 读者可以自行分析。
基于以上结果该如何决策呢?
很自然的结论是,既然投票最多的是800块的,那就每个人收800吧。
你觉得以上决策有隐藏风险吗?在此之前先介绍一下“共识决策”。
共识决策
其实以上场景就是一个典型的共识决策过程。
共识决策是一种决策过程,不仅追求参与者的多数的同意,而且还解决和减轻少数人的反对以达成最多同意的决策。
共识决策有很多方式,投票(Voting)是其中一种,也是以上案例中采用的方式。
投票创造了大多数和少数,也就是有赢家和输家的情况。
如果大多数人支持一个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就会被投票,然而少数人反对的观点就因此被忽视。这种情况会助长冲突和不信任感,因为“失败者”感觉自己被这个过程剥夺了权力。大多数人会发现,对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进行强制想法注入是很容易的,而不是寻找另一个适合所有人的解决方案。 引用自 Consensus Decision Making
回到以上故事,根据最后的投票结果我们该如何更好的选择?
关键点在于:51.7%的选择是<=500元,我们如何考虑他们的诉求?而且还有27.5%的人没有参与投票。如果直接选择800块,是否忽视了这些人原本参与投票的初衷和诉求?
如果大家阅读文末参考文章可知,群体决策有其优势和劣势,限于文章篇幅不做讨论。但是劣势之一是比较费时费力,弄不好效率低下,这恰恰是投票决策的风险之二。
【风险二】:当获得投票结果后直接选择投票人数最多的选项,原因参见以上描述。
基于以上故事,个人觉得有如下一些方式值得尝试来权衡决策效率与考虑大多数人的诉求:
- 比较简单的方式:选择投票平均数作为结果,计算下来是617元左右,选择600这个整数来作为结果。虽然还是超出了选择300,500的人的期望,但是最多缩小了200的差距。根据之前公布的信息,600也是可以满足班费启动开支预期的。
- 比较复杂的方式:1. 继续邀请没有投票的同学投票,争取收集更多想法,设置一个投票截止时间 2. 寻找更多决策信息:比如详细列出班费的开支细项(尽可能列出已知,或者通过渠道去寻找更多信息)并进行合理预测,毕竟现在只说明了开销的大方向,很难预估 3. 尝试找到投票为300,或者500的同学,私下了解他们考虑的因素 4. 最后做出基于实际所需的合理判断,比如预测结果是400,根据第3步的信息,最后做出选择是500也未尝不可,既满足了预期开销,而且还有buffer。
- 最终都在班级群里公布结果以及简短说明决策依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