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夫有志,圣雄难伤;行苟有恒,久自芬芳;不讥人短,不誉己长;春雨润木,松竹履霜;惟精惟一,与化飞扬。——《崔子玉座右铭》
1898年在历史上是个浓墨重彩的年份:
这一年,伟人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诞生;
这一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
这一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
这一年,文学巨匠朱自清出生;
同年11月9日,风光秀丽的江南小镇石门,一个男孩在大家族所有人的期盼中呱呱落地。他就是丰子恺。丰子恺先生后来为世人所景仰的,是他的画。丰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他的画大多以儿童和身边的琐事作为题材,手法简约、洗练,画风纯真。
邵克萍、黄丕谟两位版画大家曾这样评价:
丰子恺漫画是中国美术界的一朵奇葩,他对中国美术的贡献是创造性和创新性,是前无古人的。
丰子恺先生的画开先河,可传世,他的文章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有多篇散文被选入语文课本。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在叙述生活、记录孩子的故事。他的文风朴实,又时时见灵动、精妙,读来时时可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温柔和悲悯。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和散文,有很多是记录和自己的几个孩子相处的日常。而他的七个子女,也个个成就斐然,多有美名。在子女的教育上,丰子恺先生颇费心思。
他以一颗柔软的心,对待孩子、对待生活,以有趣的灵魂应对现实的坎坷。他给自己的每一个住所都取了名字,缘缘堂、小杨柳屋、日月楼……他总在艰苦的环境中看到乐趣。
丰先生应当被后人景仰和学习的,不止他的画。但学习大师,从何学起呢?
在我看来,天赋难得,名师难遇,从无价之宝一般代代相传的家训中,也难以即刻获益。就以一颗愚钝而惶恐的心,偷习得丰先生无数珍贵品质和人生经验中的碎珠散贝,也就心满意足了。
本文我就从丰子恺先生独特的游戏教育方式、情景交融的散文写作手法以及他超脱、悲悯的人生态度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后人可以借鉴的地方。
丰子恺先生工作中
01、丰子恺先生以德育为基础,以保护孩子天性为前提,独创趣味教学的教育方式
丰先生的教育方法非常先进,就算应用在现代教学中,也丝毫不落伍。他提倡以德育为基础,把知识趣味化,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这在当时一些“教育家”眼里,是不可思议的。那么丰先生怎么会采用这样先进的教育方式呢?这就要从他自身接受的教育说起。
①幼时的环境和求学经历,奠定了他教育风格的基础
丰氏家族尚德之风,由堂名“全德堂”、“惇德堂”可见一斑。德育,是丰氏子弟的人生第一课。作为家族平辈中的第一个男孩子,丰子恺的启蒙教育由博学的父亲亲自教授,自是得其真传。
家人对丰子恺寄予厚望,母亲和姐姐们给了童年的丰子恺无比的呵护和爱意。江南民风淳朴,丰家小相公待人有礼,文辞、丹青俱佳,邻里无不交口称赞。这样充满和谐与爱意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丰子恺温和的脾性,宽容的心态,使得他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温和而悲悯的。
外出求学时,丰子恺遇到了夏丏尊、李叔同两位恩师。
夏丏尊是丰子恺的国文老师,他如同一位慈母,给了丰子恺无微不至的关怀。
李叔同教授音乐和美术,他温和而严厉,如同一位严父。他教育丰子恺“先做人,再做艺术家”。
丰子恺先生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得益于这两位大师的熏陶和影响。丰家德育的重点,后人概括起来是十二个字:正直为人,认真做事,宽厚待人。
同时,丰子恺正直、认真,待人温和有礼、宽容热忱,子女们对此印象深刻,也多效仿。有丰先生的德育为先和以身作则,他的七个子女,个个都成就斐然,美名远播。
丰子恺画作
②丰子恺先生保护孩子的天性,善于俯下身来体会孩子的世界
曾就读于师范学校的丰先生,对儿童十分关注。直到做了父亲,他对儿童简直到了崇拜的地步。家中的七个儿女是他绝佳的漫画、散文题材。他以一颗纯真的心去体味孩子的心境,甚至认为儿女教给他的道理,远比他能教授的多得多。他在《儿女》中这样写道:
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
他善于俯下身来体会孩子的想法。长子华瞻幼时,曾将“逃难”一事作为自己的最爱。普通父母听到这样的稚语,大抵心生戚戚焉,更有甚者,不免揍孩子一顿以平心中恐惧和愤恨。丰先生却先是好奇,耐心询问华瞻的想法,继而为没有把逃难变成一场痛快、浪漫的旅行,而真诚地感到遗憾。
长女阿宝,长到十四岁,懂得牺牲自己的快乐,爱护弟妹,为父母分忧。这在普通父母看来,家中多了个好帮手,多么令人欣喜。丰先生却为此遗憾、心痛,他认为孩子率真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需求的年纪,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他为女儿走出自己的黄金时代而心疼。
丰家的家庭氛围,始终平等自由。丰先生和孩子的相处,就如朋友一般。先生最喜欢的,是和孩子们一起出游、学习。这些美好的经历,被定格成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文章,一部部著作,流传至今。
丰子恺画作
③丰子恺先生独创的趣味教学方法
丰家的家庭教学,以趣味性著称。丰先生更运用智慧和爱心,令枯燥的知识更易被孩子们接受。据《第二届丰子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记载,丰先生的家庭教学法有以下三种:
家庭故事会:故事会内容广泛,孩子们一边吃点心,一边听父亲讲故事。讲完后,每人要凭记忆写出故事,交先生修改。这种办法不仅能锻炼记忆,还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
游戏学问化:丰先生家的游戏更多具有知识性。比如用骰子玩诗词游戏,比如见到新鲜的图案就描画珍藏。丰先生的子女们受父亲的影响,自然懂得了每种学问里都藏有无穷的趣味。
诗教趣味化:诗教亦注重趣味性。茶壶上的精妙铭文,砚台上的五言绝诗,都是大家玩味古诗的佳品。连环诗词句游戏也是常玩的,旨在增加记诵诗词的总量,锻炼反应速度。
丰先生的趣味教学法,用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授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这对于我们现代的父母和教师,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古诗文知识,儿童是非常难以理解和领会精要的。
如果授课方式没趣味,小孩子哪会喜欢?只有穿插使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讲解,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深入理解、运用。
丰子恺画作
02、丰先生的散文清幽玄妙:他将情感融入了生活,感悟也多是来源于对生命的追问、思考
①丰子恺先生写人、写物,写情,是情感与生活的交融
作家郁达夫曾评价丰先生的散文,说:
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他画笔之上。
丰先生的散文,朴实无华,又灵动别致,读来回味无穷。他的作品中:
人是身边的人:老师、子女、邻家儿童、保姆;
物是身边的物:住所、公寓、一花、一草,一只大白鹅;
情是浓浓的情:对儿童的爱和呵护,对师长的怀念,对难民的同情。
丰先生的文章以描绘儿童居多。他曾写道:
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
丰先生写儿童是一绝。他以真诚的心去体味儿童的感受。他为孩子们在鸡贩子面前毫不掩饰对小鸡的真心喜爱而自惭形秽,遂成《作父亲》。儿童替丰先生摆正茶壶、鞋子,怕它们不适,丰先生由此悟到美的心境,遂成《内心丰富的人,才能看到美》。
丰先生写景写物,不仅像写人一样以情“润景”、“润物”,而且能时时给予读者赏画一样的美学感受。
“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每一种温度,都是有自己的色彩和味道的。
“主人回来了,芭蕉鞠躬,樱桃点头,葡萄棚上特地飘下几张叶子来表示欢迎”,家中的一切物件仿佛都有了感情,似家人一样欢迎游子的归来。
以我来看,正是丰先生强烈的感受能力,才让他真切品味到世间一切美好。他总是把热烈的情感放在了他认为美的人、景、物上,从中品味出纯真和美好。丰先生的想法和观念,恰恰是我们这个快节奏时代所有人匮乏的精神追求和力量。
丰子恺画作
②丰子恺先生的感悟,来源于对生命的追问、思考和热爱
对空间和时间的思考与想象,是每个人在儿童时都会做的事情。但褪去童稚,绝大多数人再提起,都只哈哈一笑。丰先生却不。从孩提时候开始,直至皈依佛教前,他对时间和空间的真相的思索和追问,都从未停止。这种契而不舍的思索和追问,催生了一篇篇充满哲理与思索的文章,比如《两个“?”》、《家》等。
丰先生对生命的热爱,往往不由自主从笔尖溢出:
如果不是对生命极致热爱,谁会在逃难中牵挂四只小蝌蚪的安危?
谁会承认送走一只白鹅和诀别一亲友时“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不过分量较为轻微而已”?
又有哪个成年人会称家中老猫为“猫伯伯”,并真诚祈愿它寿命长久?
丰先生更从和小动物的相处中,悟出“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这样的道理。这样对生命极真挚、极平等的感慨,只有至真至纯,对生命极其热爱,因而庄重、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的人才会有。
丰子恺画作
03、丰先生“温而厉”的教育方式、以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写作方法和对待生活超脱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代教育家、画家和散文家,要说我们能从丰子恺先生身上学到的,岂止是教育方式、写作方法和生活态度这三样而已。漫天星光璀璨,唯有撷取那最闪亮的几颗,以供景仰与学习。
①教育方式上,我们可以借鉴丰先生“温而厉”的态度和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温而厉”来源于《论语》,也是丰先生对恩师李叔同的第一印象,丰先生践行此原则一生。那么,何谓“温而厉”呢?
“温”是对待子女和学生的态度应当温和。
丰先生从不用权威的态度要求孩子和学生。他的家是儿童王国,孩子们常把他心爱的文房四宝打乱磕坏,扰乱他工作。先生不以为忤,反而羡慕孩子至真至纯的性格。
现代儿童比从前更为敏感、聪颖,如果用带有强制、命令的意味制约他们,极易引起反感和抵制。借鉴丰先生的做法,用温和、平等的态度,让儿童感觉被尊重,那么他们在心理上也乐于接受善意的建议和约束。
“厉”体现在先生对子女学业、做人原则的严格要求上。
先生对孩子绝非溺爱。丰家有约法:
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这份约法的内涵,已远超出“养儿防老”的观念范畴,是先生对子女独立性的要求。子女、孙辈无不心甘情愿遵守约法。因此丰家子女,个个长成参天树,没有一株温室花。
我们应当承认,知识在大多数儿童眼里是枯燥而无味的。如果再按枯燥的程式去讲授无味的知识,那么大部分孩子都不会真心地接受和欢迎。丰家家庭教学中的趣味化,在上文已详细介绍。这也是现代父母应当学习之处。
丰子恺画作
②写作方法上,我们可以借鉴先生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童眼看世界的方法
对生活细致观察,是丰先生的习惯。这项大大有益于写作的技能,又经求学时期的刻意练习,几乎成了先生的绝技!谁能把一只普通的大白鹅写出这样傲娇而迷人的魅力:
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真是架子十足的!
大白鹅,小猫,乃至几只小蝌蚪,在先生的笔下,都是可着笔的。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是我们现代写作者能够借鉴的好方法,可以极大地丰富素材、锻炼观察力。
以童眼看世界的方法,说着容易,做起来却难。但对于写作对象涉及儿童的作者来说,只有像先生那样,把自己放低到儿童的高度,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儿童,使儿童受益。对于写作对象不涉及儿童(这是很少的)的作者来说,用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角度不同,也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丰子恺画作
③生活态度上,我们可以借鉴丰子恺先生豁达淡泊的“儿童心态”
丰先生善画、善写儿童,亦善于和儿童相处,是因为在本质上,他有一颗“儿童的心”。先生笔下的儿童,并非杜撰,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他仅是将自己放低,平等地看待儿童,真诚地欣赏儿童的至真至纯,儿童亦回馈给他无尽的美好素材。
丰先生的一生,除了短暂的童年时期,无不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但他的笔下,每次逃难和无奈的分离,都变成了“旅游”,变成了探知世界的机会。
在动荡岁月中,先生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视为精神信仰的恩师墨宝,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尽管如此,先生仍在苦难中保持豁达淡泊。他留下这样的话: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丰先生还利用和子女的默契,巧用嵌字诗方式,告知新枚自己被造反派审查的进展情况!
先生豁达淡泊的精神,是儿女们在艰难岁月里的灯塔,亦是浮华俗世中,我们可以仰望的星光。用一颗“儿童的心”体味这世间的美好,一片叶,一朵花,都能让你感知到生命的力量;用一颗“儿童的心”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才会显露出本来的美好模样。
总结一下:
丰子恺先生的一生,是坎坷而苦难重重的一生,幸而家人、师长的爱和支持,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和一颗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最终塑造了这样一位造诣空前的美学大师。
先生教会我们,用尊重而友爱的态度对待儿童,儿童会回馈感恩和热爱。用豁达而释然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会回馈给我们希望和美好。今时今日,亦是如此。用虔诚的态度品读大师的文字,大师会回馈给我们更深刻的感受。用认真的态度和不懈的坚持对待梦想,梦想终会回馈给我们喜悦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