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草根嘚啵嘚目标、规划、努力个人创作
知乎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乎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作者: 曹门霞客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21:09 被阅读1507次
文/曹门霞客行

一、知乎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过好这一生,需要做很多事,不仅仅是读书的数量,还要看质量,以及吸收和运用的情况。

有人问为什么越看朋友圈文章、越翻今日头条、越听得到越焦虑,停下来就慌不可遏。

我的答案是“因为零散的知识不成体系,无法发挥效用,做了一堆无用功,你不焦虑谁焦虑。只读,不思考吸收并运用(无输出),肯定过不好这一生。”

二、一年读300本书,是你读书,还是书读你

有些人读了很多书,一天读一本,甚至有人发起挑战,一年读300本书。快餐式阅读的结果是感动自己,还徒增焦虑。

做编辑的经历,修炼了快速阅读的能力,一个小时可以审200篇文章(约20万字,当然文章的质量参差不齐,值得停留下来细细品味的文章不超过10%),还可以在30秒内找到千字文的关键句。

尽管有这样的阅读能力,我依然做不到每天阅读一本书,就算囫囵吞枣式看完,也无法吸收书中的精华,更无法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真正读到好书,将书吃透,一个月一本足矣。有时甚至用一年的时间研习一本大作,但让人终身受益。

有人推荐用微信读书,新书上架的很快,嵌入了社交读书排名,按照读书时间发读书币,盈利方式是充值和广告。

如果想要更加精细化的运营,还有提升的空间,读书留住用户最重要的点是读书体验好,包括阅读界面不错、可以随时做笔记、可以标记读到哪里、新书上架块、有读书评价和新书会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华企商城

值得考量的是关于读书币发放,如果对用户需求了解精确,统一规定阅读半小时发放币是不是不合理呢?

  • 每个人的阅读速度是不一样的,同一本书,有人3小时看完,有人30个小时看完,但3小时看完的人获得的读书币更少,这合适吗?
  • 不同的书籍,深度不同,阅读耗时也不同,同一个人看《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3小时,看《思维力》估计9小时,好像没毛病。
  • 还有人为了读书币,听书凑时间,当然任何规则下,难免出现投机的人,完善规则,尽量规避。

经过思考后,发现按阅读时间发放币的合理性,在鼓励阅读速度不快的人坚持读书,刺激阅读速度快的人买币读书,有可能正好阅读速度快的人,可能是付费意愿高的人,他们更愿意花钱买时间,比如我。

三、读《思维力》,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咨询公司出身,营销模式用得顺溜,其实学习就是学一种思维方式,然后指导实际工作。跟普通人一样,很多东西都知道,但是没有真正弄懂且融会贯通,比如以下记录的要点:

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型

构建问题解决框架,引入他人智力和经验,再运用系统思维构建个人体系化的能力框架,每参与一个项目或完成一项工作,就有目的、系统地吸收到的经验填充到能力框架中,你可以积累一般人5-10年才能积累的经验。

工作中经常犯的错误是,没有界定清楚问题,就匆匆上手去干,而书中刚好指出思维上的误区,正确的做法应该如下。

发现问题,要界定问题,没有界定清楚问题的4种情况。

  • 未能准确地描述问题:可量化、可例证、清晰化的问题描述
  • 没有梳理清楚问题的结构:5W2H方法问清楚,why、what、when、where、who、how、how much?
  • 被问题的表象蒙蔽:用5W2H,深究问题的原因,层层挖到根本原因
  • 忽略问题隐含的假设:水的熔点是0度,包含了2个隐含假设不含杂质且在标准大气压下。记得挖掘和分析假设,比如内向的人不适合销售,所以他不适合。但是他现在不适合,刚好借机会提升,未来他可以做销售。

分析问题时要构建框架,营销理论中学到的框架屡试不爽。

列逻辑树,最好的方式是从上到下,从全局考虑,列出的项目全面且不交叉,将所有可行的项目列出后,根据时间、成本、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优方案。

汇报工作其实有方法论,针对不同领导,尝试不同的方法。

  • 对于关注结果的人,总分方式,「分」用平行关系表示。
  • 对于关注原因和分析的人,用演绎归纳方式,总-原因-解决方案。
  • 为了不被diss原因,而导致结果被推翻,用总分方式,「分」里插入原因。
  • 用三点法,突出逻辑。
  • 用图可以解决就不废话。

四、对比《思维力》和《反直觉思维》这两本书,高下立判

《反直觉思维》虽然跟社会学和心理学相关,明明是感兴趣的领域,但读不下去,因为为了证明观点而生套案例(科学实验、社会案例研究等)。

《思维力》作者是咨询行业大咖,创业公司合伙人,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营销咨询专家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一眼可以望到底,却设置了层层关卡等你通关,觉得自己是他玩弄在掌心的小仓鼠,读完特别畅爽。对于思维体系中的盲点,起到补足作用,对于难点,有一种豁然开朗感。

《思维力》这本书,个人认为第八章开始有点烂尾。但是放到整本书的逻辑是可以接受的。除开烂尾的部分,《思维力》略优于《反直觉思维》这本书。

看完两本书后,对如何评价一本书,评价认知水平提高了,以更高的格局来看待评价标准。之前惯用的基础的量化标准,只是评价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

目前评价一本书的方法论,分享如下:

1.看书的格局,传达地价值观,反映地社会背景。

2.看书的逻辑结构,是否闭环或自圆其说。

3.看书的内容,独特的角度和颠覆性的观点之外,是否够结合实际案例,利用案例层层推进并有反转,特别考验功底,一个问题是否想透了,从内容可以判断出。

看书的知识是否是根知识,把知识想象成一棵大树,有根、枝和叶,要看就看传达根知识的书籍,它不仅为告诉你是什么,还会介绍为什么,怎么来的,论证的过程具有科学的严谨性。

有些书在根知识块,比如《社会心理学》,不同情境下人的态度和行为不同,有些书在叶知识块,比如《反直觉思维》,听欢乐的歌曲更倾向于鲜亮的产品包装,是从“不同情境下人的态度和行为不同”这个根知识演化出来的具体表现。

4.看书的文笔,国外翻译的书籍,翻译不好如吃石头子,不是成语连篇就是好,要考虑内容的调性。

相关文章

  • 知乎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一、知乎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过好这一生,需要做很多事,不仅仅是读书的数量,还要看质量,以...

  • 对于阅读,不要夸大也不要贬低就好

    知乎高赞话题: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让那些读了很多书却在物质经济上没有起色的人啪啪打脸,也让那...

  • 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读过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也有人说,我记性不好,看过的书转眼就忘了,那读了有什么用呢? 是啊,读...

  • 你有认真想过吗,人为什么要努力?

    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还要坚持努力? 往昔迷茫、痛苦、挣扎的日子历历在目。不...

  • 做美梦的人

    我也快十万字,虽然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天努力活着!!!我写的也不好,书白读了,既无力谋生又无力创作,...

  • 路在何方---《一学就会的超级记忆术》

    看了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啥也没记住,这个可能是人生很郁闷的两件事。当总有人是例外的...

  • 写作路上的一点思考

    文/苏子游 为什么你写作这么久了,依然收益很少?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写文章好的人大有人在,...

  •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仍还在迷茫路上?

    知乎有过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一生? 其中排行第一的网友ALVIN的回答中,讲了这么一个...

  • 练就读书的吸星大法:只需三招

    明确读书的地位: 常有人说,“读了那么多的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于是,很多人把它当作不读书的借口,现实中你自然...

  • 身体总是不听大脑的使唤

    读了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每当听到有人讲个人奋斗史,如何排除万难,坚持到底在职场中混得风声...

网友评论

  • 职场E姐:书贵在精不在多,取一本好书,细细品味。
    职场E姐:@曹门霞客行 非常赞同!
    曹门霞客行:@职场E姐 就像文章不在多,在精,具有长期传播价值~
  • 巨零:观点独到!厉害。
    曹门霞客行:@巨零 谢谢~
  • 许彪:哈佛的学生三天啃一本大书
    曹门霞客行:@许彪 如果普通人可以把读书学习当主业,3天啃一本,我也可以啊,边工作边啃书呢?
  • 时雨哥健康生活:我就是读书很慢的人,2-3个月才能读一本。:cry:
    曹门霞客行:@shower时雨哥 读到有价值的内容就好~
  • BobiGo:读了这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本身就不成立。就好像问 看了这么多书法名画,依然不会写书法画画 一样。
    曹门霞客行:@BobiGo 其实很多深入人心的话,仔细推敲,本身逻辑不成立
  • 1555902f578f:刚刚才发现这是亲自原创的哦!很棒!
    曹门霞客行:@Jonny_04b3 哈哈哈哈,信息漏斗,筛掉一部分人:relieved:

本文标题:知乎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sg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