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算法复杂性”用于衡量算法解决给定问题所需的步骤。它根据输入数据大小来评估算法执行的操作的计数顺序。
为了评估复杂性,始终考虑操作计数的顺序(近似值),而不是计算确切的步骤。
O(f)表示法表示算法的复杂性,也称为渐近表示法或Big O表示法。在此,f对应于其大小与输入数据相同的函数。渐进计算O(f)的复杂度决定了作为输入数据大小函数的算法所消耗的资源(例如CPU时间,内存等)的顺序。
复杂性可以以任何形式找到,例如常数,对数,线性,n * log(n),二次,三次,指数等。它只是常数,对数,线性等的阶数,完成特定算法所遇到的步骤。为了使其更加精确,我们经常将算法的复杂性称为“运行时间”。
算法的典型复杂性
-
恒定复杂度:
为O(1) 的复杂度。为了解决给定的问题,它需要执行恒定数量的步骤,例如1、5、10等。操作次数与输入数据大小无关。 -
对数复杂度:
为O(log(N)) 的复杂度。它执行log(N)步骤的顺序。为了对N个元素执行运算,通常将对数底为2。
对于N = 1,000,000,复杂度为O(log(N))的算法将经历20步(以恒定的精度)。在这里,对数基数对操作计数顺序没有必要的影响,因此通常将其省略。 -
线性复杂度:
- 它加强了O(N) 的复杂性。它包含与在N个元素上实现运算的元素总数相同的步骤数。
例如,如果存在500个元素,则大约需要500步。基本上,在线性复杂度中,元素的数量线性地取决于步骤的数量。例如,N个元素的步数可以是N / 2或3 * N。 - 它还加强了O(n * log(n)) 的运行时间。它对N个元素执行N * log(N)的顺序,以解决给定的问题。
对于给定的1000个元素,线性复杂度将执行10,000个步骤来解决给定的问题。
- 它加强了O(N) 的复杂性。它包含与在N个元素上实现运算的元素总数相同的步骤数。
-
二次幂复杂度: 施加O(n 2) 的复杂度。对于N个输入数据大小,它要对N个元素进行N 2个操作计数,才能解决给定的问题。
如果N = 100,它将可能为10,000步。换句话说,每当操作顺序趋于与输入数据大小呈二次关系时,就会导致二次复杂性。例如,对于N个元件,步骤被发现是在3 * N的顺序2 /2。 -
三次复杂度:施加O(n 3) 的复杂度。对于N个输入数据大小,它将对N个元素执行N 3步的顺序以解决给定的问题。
例如,如果存在100个元素,它将执行1,000,000个步骤。 -
指数复杂度: 施加O(2 n),O(N!),O(n k),… 的复杂度。对于N个元素,它将执行操作计数的顺序,该顺序取决于输入数据大小。
例如,如果N = 10,则指数函数2 N将得出1024。类似地,如果N = 20 ,则将得出1048 576,如果N = 100 ,则将得出具有30个数字的数字。指数函数N!增长更快;例如,如果N = 5将得到120。同样,如果N = 10将得到3,628,800,依此类推。
由于常量对操作计数的顺序影响不大,因此最好忽略它们。因此,要考虑算法是线性且等效效率高的算法,必须对相同数量的元素分别进行N,N / 2或3 * N次运算才能解决特定问题。
如何估算算法所花费的时间?
因此,要找出答案,我们将首先了解我们拥有的算法的类型。有两种算法:
- 迭代算法: 在迭代方法中,函数反复运行,直到满足条件或失败为止。它涉及循环构造。
- 递归算法: 在递归方法中,函数将自行调用,直到满足条件为止。它集成了分支结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以迭代方式编写的任何程序都可以编写为递归。同样,可以将递归程序转换为迭代程序,使这两种算法彼此等效。
但是要分析迭代程序,我们必须计算循环将要执行的次数,而在递归程序中,我们使用递归方程,即,我们根据F(n / 2)。
假设程序既不是迭代的也不是递归的。在那种情况下,可以得出结论,运行时间不依赖于输入数据大小,即无论输入大小如何,运行时间都将是恒定值。因此,对于此类程序,复杂度将为O(1)。
迭代程序
请考虑以下用简单的英语编写且与任何语法都不对应的程序。
示例1:
在第一个示例中,我们有一个整数i和一个从i等于1到n的for循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名字被打印了多少次?
A()
{
int i;
for (i=1 to n)
printf("Trump");
}
由于i等于1到n,因此上面的程序将打印Trump数次。因此,复杂度将为O(n)。
示例2:
A()
{
int i, j:
for (i=1 to n)
for (j=1 to n)
printf("Trump");
}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外循环将运行n次,这样,每次内循环也将运行n次。因此,时间复杂度将为O(n 2)。
示例3:
A()
{
i = 1; S = 1;
while (S<=n)
{
i++;
S = S + i;
printf("Trump");
}
}
从上面的示例可以看出,我们有两个变量;i,S,然后有S <= n,这意味着S从1开始,并且每当S值达到S大于n的点时,整个循环就会停止。
在这里,i以1的步长递增,而S将以i的值递增,即i的递增是线性的。但是,S的增量取决于i。
最初;
i = 1,S = 1
第一次迭代后;
i = 2,S = 3
第二次迭代后;
i = 3,S = 6
第三次迭代后;
i = 4,S = 10…依此类推。
由于我们不知道n的值,因此我们假设它为k。现在,如果我们注意到上述情况下S的值正在增加;对于i = 1,S = 1; i = 2,S = 3;i = 3,S = 6;i = 4,S = 10;…
因此,它不过是前n个自然数之和的一系列,即到i达到k时,S的值为k(k + 1)/ 2。
要停止循环, 算法的复杂性必须大于n,当我们求解此方程时,我们将得到
> n。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得到的复杂度为O(√ ñ) 在这种情况下。递归程序
考虑以下递归程序。
示例1:
A(n)
{
if (n>1)
return (A(n-1))
}
解决方案;
在这里,我们将看到简单的反向替换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T(n)= 1 + T(n-1) …等式 (1)
步骤1: 将n-1替换为等式n中的n。(1)
T(n-1)= 1 + T(n-2)...等式 (2)
步骤2: 将n-2替换为等式中n的位置。(1)
T(n-2)= 1 + T(n-3)…等式 (3)
步骤3: 代入方程式。(2)在等式中。(1)
T(n)= 1 + 1+ T(n-2)= 2 + T(n-2)…等式 (4)
步骤4: 代入eqn。(3)在等式中。(4)
T(n)= 2 +1 + T(n-3)= 3 + T(n-3)=…... = k + T(nk)…等式。(5)
现在,根据等式。(1),即T(n)= 1 + T(n-1),算法将一直运行到n> 1。基本上,n从一个很大的数字开始,然后逐渐减小。因此,当T(n)= 1时,算法最终停止,这种终止条件称为锚条件,基本条件或停止条件。
因此,对于k = n-1,T(n)将变为。
步骤5: 用eqn代替k = n-1。(5)
T(n)=(n-1)+ T(n-(n-1))=(n-1)+ T(1)= n-1 + 1
因此,T(n)= n或O(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