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壳。苏霍姆林斯基更曾直接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激发学生思维成长的同时,以自身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在儿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提升儿童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曾听过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她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睿智,她的语言充满艺术和感染力,给学生留下的是快乐、智慧、鼓励、笑声和自信。作为她的学生是幸运的,而同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更是被吴老师语言中所散发的魅力所感染。
仔细反思一下,我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的,更多的是却严肃与死板,不知道是性格使然,还是自己多年的教学已经形成了固有的风格,也不知何时开始,自己变得如此无趣。一节课规规矩矩,没有风趣幽默的语言,没有亲切、自然的互动。今年我的又一届学生毕业了,临别之际,小罗同学送我了一支水笔,还附带了一封信。她说:“小崔老师,虽然在课堂上你凶巴巴的,但是课后的你确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大姐姐。喜欢你的酒窝,喜欢你的微笑。”
虽然我一直秉承“课堂为师生,课后为朋友”的原则,可是,一堂优秀的数学课,尤其在语言方面,不能将严谨性和简洁性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相反,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创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一名小学生而言,天真、活泼、可爱、幼稚是他们的本性,在他们的眼里,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好,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兴趣。童真的课堂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课堂老师要利用孩子喜欢的元素,以此激发他们天真活泼、热情好动的天性,激活课堂学习气氛。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将数学生活化,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寻找出学生喜闻见乐的生活情境,从而用真实的生活吸引他们的童真,唤醒孩子的稚趣。而这些,完全离不开老师的语言艺术和修养。
暑期我一直在看吴正宪老师的书籍,她对年轻教师提出了三字建议——爱、勤、创。其中,勤就是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她说,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点滴的体会都是教育智慧的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自己能真正做到严以律己,以“爱、勤、创”为座右铭,在教学中多一些语言艺术,在心态上多一些平和与冷静,用语言丰富数学情感,努力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