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们今天来讲一些比较具体,也比较实际上的,这个要进行的步骤。身为一个经教行者,他要如何来下手的修行,这个是回归到基本面来。
禅行者,那参禅没问题,那会参不会参是另外一回事。就像那个禅门有三关,山海关、嘉峪关都算里面,这个这样也叫老禅和子;那念佛怎么念,反正念阿弥陀佛就对了,这个也叫净土法门;那修密怎么修,那不管他,那至少,我就是修密。你修什么?我修我的本尊法。
什么叫本尊法,我哪知,师父叫我念我就念下去。就好像很多人说提起正念,遇到任何的境界,只要提起正念就好。你问他什么叫正念,阿就正念。什么正念,就正念,提起正念就好。什么是正念,正念是什么,阿就提起正念。
你会昏到,那不管他,反正他至少就以为有个东西。那现在你经教是什么?诵经。那也可以,你总有个东西嘛。那诵经是不是经教那不管,但你有个东西嘛。那这一种情况,只能够说念佛叫作净土法门,参禅叫作参禅法门,对不对不管。他至少有一个很明确的东西。
那经教的行者,比其他的行者来讲,他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法门要怎么走,这个下手处一定要找到。当然既然叫经教,那经典教义是绝不可免,那么诵经是一定要的。
经教行者,我们要告诉各位,他比其他行者有一个比较麻烦的,就是他一定要拜忏。假如只有诵经而不拜的话,这基本上不能叫经教行者,他也不能叫作诵经,他只能够叫作读经或者看经。尤其那一种诵经不出声音的,根本就是看经。
我跟各位讲一个简单的例子,诵经本身是要用唱诵的方法。我们现在,你有没有那个音乐细胞我不知道,那个像我这样子,大声一直念是练喉咙的功夫,像我这样连续讲两个钟头,我这样子而已,大概是这样。
那不可以喝水,你要训练到不喝水,怎么训练呢?就是用这种声音,讲话的这种声音来诵经。每天一次诵下来,三卷经文到五卷经文,好,保证不喝水,不能喝水。那当然那个时候刚开始很麻烦,因为这是基本功夫,你是靠这张喉咙吃饭的。不把喉咙练成像铁的笛子一样,那你吃饭的本钱就会不保了。
所以呢,你一定要基本上要这样诵。但是这样诵是不对的。我只能跟你这样讲,因为我不会唱歌我没有韵,要不然诵经要有个韵,押那个韵你才能记起来,你不会押那个韵那你记不起来。那我是没人教只好用死功夫,所以我在讲的时候,感性不足理性有余,没有那一种魅力可以摄受人家。所以大家听完了,bye
bye就回家,没有人要留下来多谈一下,因为他缺少那魅力的磁性。那你假如有的话诵经就要押韵,要押韵,不但要押韵你自己还要拜,还要拜。
拜是避免我们一种傲慢心。不但拜佛、拜经、拜忏,不但要消除你的傲慢心,它更要增长你的自信心。各位要留意,这个自信跟傲慢常常并在一起。你要消除傲慢而增长自信,这是有点矛盾,你稍微留意一下。
有很有信心的人,很自信的人,常常会让人家觉得有点霸气,有点傲气。假如你因为自信而产生傲慢的话,那你要怎么样子保持有自信而不傲慢呢?这是一个关键处。我现在可以告诉你说,有自信的人而又能谦虚,自信加谦虚就不会傲慢。假如自信没有谦虚,自信会偏向傲慢那边。那你要怎么知道你很谦虚、又有自信、不会傲慢?那不是用讲的,也不是用想的,要拜忏、拜佛。你这一点假如做不到,很自然地会流露出来,即使口中讲谦虚,不敢不敢不敢、我不会,我不会,不会,人家听了还是有够傲慢。因为讲那一句话出来,就会压死人,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气质上带有那种绝对的自信,那一定是傲慢。
(木心:狂而不谦者,狂不到哪里去
谦而不狂者,不知道在谦什么)
自信要加上谦虚,那你就只有从拜佛中来。当然拜佛这个法门,本身就很深奥了。所以这一点我们先提出来,你这个基本的工具,基本的工具。经教哪些我们不管,你用哪一部经哪一部论哪一个宗派的我们不管。那都可以,不是不行,都可以。所以经论是一边,拜忏又一边,他一定要并着。其他的行法要不要,那你就看其他的指导。而这个拜不是形式上的拜,是你内心里头在调伏你的心要柔软下来,调伏你的脊椎要弯得下来,要降伏自己的那种傲慢跟爱现的心。这个你要怎么调伏?只有透过实际的拜佛,或者拜经,或者拜忏、拜愿等等来自我降伏,只有这样子没有别的办法。那么这个工作,是行者的一个基本,你假如能做这两个,诵经是行法,拜愿也是行法,通通都是行法。
那么我们要讲经教行者,他的重点在后面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你要做了。第一个是经跟论你要合得起来。像我们华严宗,过去祖师大德怎么订我们不管,那我现在告诉各位,就是三经三论,华严经、圆觉经、维摩诘经,圆觉经跟维摩诘经其实是辅助的,让各位了解到这根本经跟眷属经之间的那种差别在哪里,它是可以这样让你延伸出去的。
三部论,一部是肇论,一部是起信论,另外一部是十二门论。那你要不要通通都来呢?那看你的根器。假如你的根器只有水桶那么大,那不一定要拿到太平洋去挑水,那河边的水就可以了;那假如你的根器有五大湖那么大,可能就要从太平洋里头捞水了,要不然没有那么多水给你装。那今天你的根器可以承受得了这三经三论,那你就三经三论全持。要不行,那光是华严经,从单品一品来也可以,这个是经一定要有的。假如只有这部经,譬如说十地品,那么十地品的疏钞,那就是它的论,你一定要有。
这个经典,经典的本身它是锻炼我们的语言模式跟思惟模式。一般来讲,论是在辅助我们来架构思惟模式跟语言模式。另外有一个就是法本。法本是我们的行为模式,身语意三业,要透过这个部分来完成。但是经典假如透过法本来完成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修密法。
那你修禅法的人是没有法本的,但是它还是一样会有教相的指导。禅堂规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身业进行的时候,跟意业进行的理论是不相同的,方向是不一样。你一个经典你弄清楚了以后,你弄清楚了就弄清楚了。弄清楚了不算,你要做到,要怎么做?那问题就来了。因为做的方向跟你想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理论教理能通达,你教相法要去进行,你就发生问题了。
所以我们在行法上叫教相,不叫教理。教理是经本的。经教行法透过教理,你一定要通达教相。教相通达的人,一定要有教理来印证,这两方面你一定要有。这样身语意三业你才能完成,才能够合一成为一体性,你才能够三业清净,这是经教行者他第一个要在意的地方。
那么经教,从经跟论来讲,你是看不到它的行为模式的。那么行为模式要从哪里来呢?那通常我们叫做语录。语录从禅宗来讲叫语录,或者叫公案里头,你可以看到一部分。
它都是告诉我们实修的方向,跟实修的方法。它能不能构成一套系统啊,那我们不能期望古人,因为古人有古人的教学体系,我们有我们的教学体系。现在你再用古人那一套来,大概都叫作狂禅、狂慧。你不踏实,因为你没有下手处,没有一个下手处。
那要那个下手处,我们就要从语录当中,或者法本里头。因为你是经教行者,不偏于禅或密。那法本也好,语录也好,你要能够看出来,你现在要怎么做、怎么做的问题。譬如说华严经在讲,那大家都知道,华严经没讲打坐,对不对?要你参禅,那你参禅要怎么参,这个下手处你没有。
你只要从经典理论上来讲,你绝对进不去。禅法的殊胜跟密法的殊胜,这个两大系统,我们叫作两大甘露门,就是从这边下手的:一个按照法本一步一步去观想;一个呢,置心一处不观想,在不观想中你的生命观境自然会现前。这两个指导是完全不同的,那你不管怎么样,要从语录当中来看到我应该怎么去做,你就去做就对了。所以那个怎么去做,做到的才算。你做到哪里,到底对不对呢,那要用教理来印证。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语录对我们经教行者来讲它非常重要,它的重点,我相信以后两百年到五百年以后的众生,你会碰到。你不要一直瞪我,我也没有讲错,两百、三百、五百年,你一定会碰到,当然不是你这个色身碰到,你再来你一定会碰到,因为你已经听我讲了,生命中已经有这个基因了,你会碰到很完整的教学体系。
在这之前,目前没有,它重点在哪里呢?透过语录是要我们去感受一个东西,感受经本上面所讲的法身的那个境界。语录是在做这一个地方。因为经本本身讲的只是那个,而那个就那个,我讲了很多那个,你也知道那个,那个是什么?就那个。写会写,还是那个,但你对那个一片茫然,语录是旁敲侧击让你感受到那个的存在,确确实实存在。
我们有很多同修有这种经验,提供给各位参考。有人本来都不信,后来因为开车翻车了,或者走路跌倒了,或者踩到香蕉皮滑一跤了,头震动一下起来以后,他感受到有鬼的存在,他从此相信了有轮回有鬼神。这种感受不算,这不算。我们有很多人常常会作白日梦,他也会感受到另外一个世界;有很多人心神不宁,坐在那个地方白日梦,胡思乱想以后,他好像也周游列国,出去旅行了,像这一种我们统称为人鬼不分的现象。这种情况不算感受。
我们要培养你的感受,我现在跟各位讲这是一个很具体很明显的状况,那你要慢慢地去分别。譬如我们跟各位讲说,“极乐不离娑婆,娑婆不离极乐”;这个“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这到底在讲什么?那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两个是一体的。那么两个怎么可能是一体呢,这你体会不到。体会不到不算,那感受就是体会。
我们再讲一个我常常讲的,各位再去感受看看。说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没有永恒的,只有一个永恒,那个永恒的名字叫做无常。那你知道那无常是什么吗?无常是不是永恒的?这句话“无常是不是永恒的”你能不能作答?无常就无常,怎么永恒呢?但无常确实是永恒的,你能不能感受这个?你从这个地方去慢慢了解一下。
那我们告诉你说,这世间一切有为法是生生灭灭,对不对?生生灭灭。那么,什么是不生不灭?下一句你怎么答?不生不灭的东西,其实就是生生灭灭。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生灭灭,对不对?那有没有不生不灭的东西?那就是生生灭灭。你转得过来吗?感受得到吗?这已经很明白了、很具体了。(鼓掌)
听这种声音就知道了,感受不到。语录大概都在讲这种东西,公案都在讲这个,这一切都是生生灭灭,一切都是生生灭灭。自古以来十方三世都是生生灭灭,那不生不灭是什么?那就是那个生生灭灭,对不对?一切都是无常,那永恒是什么?永恒就是无常啊,体会得到吧?知道的没有算,我讲的你背起来,没有用。我讲出来你感受到的那个才是实相,你知道的那个是如梦幻泡影。你慢慢,光体会这两句就好了。
语录中所谈的就是透过这种表达法让你去感受到那一个的存在,那你进的去吗?这真的就在这里。我想这种公案,这种语录,大家都看很多。但是你到最后只有一个,Question
mark,一个问号。那个场景好像很美,那为什么这样?你不要问,不要问我,因为我也不知道。那个公案的记载你来看很美,你好像在境中,你在境中不是对答的那两个人,你是在旁边看热闹的那一个,一直到现在你还在看热闹。我在讲的你懂吗?好像懂,因为讲得很好。他在讲什么?说实在,内心是空的。这个叫你的体会、你的感受力不够。语录就是在帮助我们、敲醒我们,或者临门一脚,把我们推进经典所指的那个境界里面。
因此经教行者在这边就很重要。他透过这个方法,使你直接去感受。那你不一定要透过那种修行,但是你要知道,听人家这么一讲你就进去了,你前面一定有很长的基础打在那边。假如前面都没有基础,你这边绝对进不去。
所以每一次,来听经的同修都有那种感觉,啊!就要开悟了,这样讲我就开悟了,回去也会讲给人家听,就是没有开悟啊。为什么呢?因为你就差那个资粮道。常常这么说,师父每次听你讲经都快要开悟了,差一寸。我再拿一寸来垫,还是差一寸,我告诉你拿一尺来垫你还是差一寸,你爬到楼上去你还是差一寸,因为你永远欠那个资粮道。
所以前面讲的,诵经、拜佛一定要。要从事经教训练的人,基本上先发愿,十万卷经文一定诵。你自己考验你自己嘛。十万卷,怕就不要来,要来就要不怕死。拜佛是以十万拜为单位,杀下去,你算算看。拜佛其实像我当初刚学佛的时候,一个老居士送我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我那时候笨笨的,就手伸出去就要跟他要了。
他说:“不行,要拿个舍利塔。”
我说:“要哪里找?”
“你是没有学佛?”
我说:“没有,现在才要学而已。”
好了,就跑出去菜市场去找。我不知道舍利塔哪里买,就要到菜市场去找了。找了半天,人家说在哪里哪里可以买,就去买了一个舍利塔,请了一个舍利子。
他说:“要拜佛喔。”
我楞了一下:“为什么要拜佛?”。
“学佛就要拜佛,你是舍利子请回家不拜,他土地公会收回去。”
我说:“哦。”
“你到底会不会拜?”
我说:“会啦。”
“一天拜几拜?”
我说:“拜三拜。”
他说:“塔拿回去,舍利子要拿回来。”
我说:“那不然要拜多少?”
他说:“最少要拜一百〇八拜。”
对口我就答他说:“哪有那种美国时间。”
我相信各位有这种感觉,一百〇八拜。我们当初规定说,弄错了,跟人家有冲突,或者人家有抱怨,那你就去拜一百〇八拜。我们那僧众还说,啊?啊什么?一百〇八拜十分钟,哪有那么快?你拜拜看,七分钟就把它解决了。你会觉得很快,你想想看一百拜十分钟,半个钟就有三百拜,一个钟头就有六百拜。对不对?一个钟头六百拜,你假如,假如你要这样一天拜三个钟头,你就一千八百拜。你算算看一个月拜多少,一年你就拜多少,所以十万拜不是大数字。从修行每天例行的工作来讲,每天例行性的工作来讲,十万拜是很快的,很快你就会通过了,不用怕,根本不用怕。你想想看,一天一千拜,十天一万拜,一百天就十万拜了,对不对?也不过三个多月,三个月而已,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那你要是觉得,现在说十万拜那么大,那你就要知道,拜完十万拜功德有多大,那三个月就赚到了,对不对?那你要看,要不要随你。若一天拜一千八百拜,两个月足足有余,足足有余啊,两个月就赚十万拜的大功德。我告诉各位,今晚回去就开始拼了。
两个钟头,你打一通电话聊天都不只,两个钟头,尤其谈到股票上涨下跌的时候,说到你的资讯来源跟他的资讯来源之所以不同,造成那种损失的时候,我看不只两个钟头。坐在电视机面前,看那股票起起落落,心里蹦蹦跳跳,一看就两三个钟头了。拿那个来拜佛你都不要看股票,你自己就会赚钱,知道吗?所以你拜佛的时候就跟菩萨讲,现在在股票市场那些就看你了,我就负责拜佛,不要两个月,我一个月就拜十万拜。你看看,下个月你的股票就翻身了。
你会讲到修行你都会觉得时间不够了,要花费好多时间。你想想看,你把时间花费在那个地方,花费了多少,真的把它移过来,把它移过来做功课,你绝对值回票价。这个基础功夫一定要做,做了以后,你透过这个语录来推动经论的那一种感受力的时候,很快你就会进去了。这个叫作感受力的培养,你要去培养这个部分。
我现在跟各位讲的这个部分,算是很粗糙的感受力培养。你要去培养的真正的是,法身的存在的那种感受,这个是经教行法直接切入的。你其他的行法它的本身,它的本质来讲,它都要绕一圈,要绕一圈。因为经教行法我可以告诉各位,为什么会有这个,我们第一天就跟各位讲,经教行法它是本然存在的必然性呐。
在佛陀之前,他自己摸索,怎么出三界没人知道。所以他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前六年跟外道修,后六年自己来,结果修到昏倒了。我想他那个昏倒应该是胃出血,大量出血所以昏倒,因为他每天只吃一粒麻,一麻一麦,那胃空空的,修行人也不是说胃就不动了。那六年,昏倒以后怎么办呢?当然他刚好有牧羊女,你现在就不能昏倒了,现在没有牧羊女,对不对?你昏倒没有人救你。把他灌了羊奶以后他活过来了。这也是公案,讲的很清楚也很简单,他醒过来以后,就到尼连河洗澡起来,然后坐到菩提树下,然后呢,有没有昏倒我就不知道,过了七天七夜他就开悟了。
你最好不要去试这个,因为你前面没有资粮道。他是经历了十二年的摸索,他确定了这个方法对。尼连河洗澡的意思是他发觉前面的修行都不对,所以他改头换面,起来才到菩提树下坐。其实那棵树不叫菩提树,因为他坐在那里觉悟了,所以那棵树就很光荣,所以从此改名换姓叫作菩提树,对不对?原来它不叫菩提树嘛。但是这个时候,他开悟以后,他把他的方法来教大家,以后他的弟子要开悟就很快了。因为他弟子为什么开悟很快,因为他的资粮道都够了。像舍利佛、目键连这些人,那禅定功夫都不输给释迦牟尼佛,摩诃迦叶更厉害。因为他有这些定力的培养在前面,现在来呢,他一讲他就悟了。
这个定力的基础一定要有。你不要怕弄错,你有雄厚的定力基础以后,那你来听一节课,就已经开悟好几遍。知道吗?但是你没有定的基础,我再怎么讲你老是差一寸。师父再多讲一点,我就差那一点点,我再怎么多讲一点点,你永远差那么一点点,因为那一点点就是定力。因为你始终觉得差那么一点点,因此你对这个定的培养你就不够。死功夫不足没有用,死功夫一定要做好。
所以你想说,经教从经典就会开悟,你就是忽略了地基。所以告诉各位,诵经培养定力,拜佛消除你的业障,培养定力是一样的。所以当你有了以后,那么佛陀的教法一带,你就开悟了。
佛陀的教法里他直接要讲的,就是法身的存在这个东西。在所谓的外道,也就是婆罗门教他们所讲的,他是有一个创造者。佛教呢是个无神论者,所以他不承认有创造者。因为他不承认有创造者,可是那个东西存在着。那个是什么?佛陀是直接带你进到那个境界里。所以那一个法身的境界,你要直接透过佛陀的教导,透过你的定力修行,你直接就可以进去。所以你发现,这些透过经教而开悟的人,他都会告诉你:“极乐不离娑婆,极乐就在娑婆里”。你在娑婆里就找不到极乐,你就找不到。那你假如是个经教行者,你直接可以从这个地方入。但是你不是经教行者的话,你一定要有一番叫作摸索阶段,一定要好好地去经历置心一处,生命的观境才能现前。
那我们现在要告诉你的,我举个例子,那你自己试着,大概你也会差一点点啦。那个法身是存在的,那个一真法界也是存在的。法身我们叫第二生命,这个色身叫第一生命。那一真法界呢,我们叫第二世界,或者你把它叫作极乐世界,都不要紧。其实进入极乐世界以后,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一再地超越,从第二、第三、第四……一直到N+1个世界。这我们讲过很多次了,第二生命到第三生命、第四生命,一直到N+1个生命,那你要一再地超越,这叫无尽的超越。所以我们讲无尽的超越这一句话的时候,其实是讲你的正报跟你的世界,同时在做无尽超越的。
那你第二个世界都进不去,你还讲后面干嘛?所以呢,我们叫作权教。权教,就不讲第三个世界以后的事了。权教的方便就要设一个化城出来,法华经上面不是讲化城吗?先把你带到第二世界,让你能够进入第二世界以后,第三世界你就会去了,关键是在这里。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讲,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我们这个世间。那你要怎么去体会,怎么去感受,这个就是经教行者最直接的行法。那你假如没有这种经验的人,你根本体会不到。你以为极乐世界是什么,是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的极乐世界。
那有人画一个极乐世界图,你看了那极乐世界图,那里七重楼阁,七重栏楯,七宝池,八功德水。你看了人家画,你的影子就印上去了。那你就不会去想到,真实的极乐世界是什么个样子,你体会不到。那我们举个例子,让你慢慢地尝试去体会看看。假如体会不到,我希望你也不要造口业。体会得到,你要从那一条路慢慢去训练自己。体会不到的话,你不要讲说,哦,他讲的这个哪算是极乐世界?那因为你用意识形态,你根本感受不到,它不是意识形态,它是在你生活中,自己可以慢慢去检验。
我讲的是经教行者,不是我们修舍摩他法入禅定所入的那种状况。那个所入的状况回过头来其实是一样的。那你现在,你从经教来看,譬如我们跟各位讲,这句话也常讲:人什么都不能,唯一能的就是修行。你不要以为你很能赚钱,你很能什么,那不是你能,那是你前辈子所修来的福报。
因为你有福报,所以你以为你能,你知道吗?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能?你一样的IQ、一样的聪明、一样的努力,那为什么你成功,他不成功。所以,你以你的成功,来说他的奋斗是不对的,这种立场根本就错误。你的成功是你的IQ加你的努力,很重要的,世间人叫作方法,我告诉你不是方法,你用的方法跟他用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你知道吗?那么他为什么会失败,你会成功呢?是因为你有福报,他没有福报。我们还要再告诉各位一个问题,假如这个没有福报的人,他拿别的东西来投资,他也可能会成功。譬如拿他的健康投资,事业成功了,然后病死了,有用吗?有的人成功了,家庭破碎了,有的人成功了,子女呢?完蛋了,有没有?这个就是拿他的家庭、拿他的健康、拿他的子女,来当成本投资嘛。
今天台湾最伟大了不起的,就是人性被糟蹋了,被这些政客拿来投资下去,创造他们的事业成功,这个是无量无边的阿鼻地狱业报。因为他破坏了人性,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各位要留意到这一点,不能拿人性做成本去赌注。今天台湾社会会那么乱,就是人性,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人性,被撕毁了、被糟蹋了,所以人性消失了。要死的人随时可以死,他不会尊重自己的生命,这多么可怕的现象。
我们人也是一样,当你的福报不足的时候,你最有可能的福报是你生命中的一种现象。你为了达到你事业的成功,那你就可能拿你的人性、拿你的生命、拿子女的幸福、他的人性来投资。怎么样?自己不顾死活的工作,积劳成疾所以暴毙很多,有没有?就拿他的健康来赌注,要不然就是没时间教养子女,子女报销了,你不是拿子女来投资吗?或者家里不顾,牺牲了家庭。早上我们八关斋戒跟同修们讲,你把事业舞台为了让事业成功,把你的人生舞台给牺牲了,就是这样来的。那这样的话,你即使成功其实是彻底的失败,这就是福报不足。
所以能成功,成功的人应该要感到庆幸,因为前辈子修有这个福报,所以这辈子才容易成功。那你就要珍惜,这是福报,不是你能。那失败的人是他福报不够,因此他用大脑去进行的,这种推理人生、虚幻的人生,是因为福报而感到幸福快乐,所以他是幻化无常。失败的人呢,他感到痛苦,痛苦也是无常,你知道吗?痛到哪里就不苦了?痛到死了就不苦了。但是人性一扭曲,生生世世都痛苦,这个是一个关键处。
那么我们现在告诉各位,你要真的肯定,你万万不行,行的就是修行。好,那你就好好修行,修行现在发生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状况。那遇到状况的时候,你就会用大脑,大脑要做什么?要去推理,你要去找寻新知识,找寻新技术来解决你的问题。这就是大脑的解决方法,去扩大你的知识跟能力来解决你的问题。这个方法是有为法。我现在简单的这样跟你区分。
那你现在是个修行人,那不用大脑去解决,不要用大脑,你要是有福报的话,有福报的话你就告诉佛。跟佛菩萨讲,我现在要修行,那个东西要解决。我呢,到这里没办法,剩下的那你帮我解决。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在你能力所及的你尽量去做,你能力以外的你就不要做了。你记得这个原则,能力所及的范围你一定要尽责任,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外的,那很简单讲你叫不负责任,你不必负责任,交给龙天护法。
你跟佛菩萨讲,你不一定跟护法讲。护法不用你讲,因为你在修法的时候,他就在那里看。你要不要他帮忙,你跟佛菩萨讲,佛菩萨就会给他圣旨,他圣旨是他们两个的事,你不要管,你只要跟佛菩萨讲。你只要好好修法,你人事中你能做的你尽力去做,做到那极限就到那里,其他你就交给龙天护法。那这样子天龙八部,他就不会失业。你假如不修法,一直用大脑去作业,那我告诉你,天龙八部就会打哈欠,因为他被你fire掉了。因为你不修行,你不修行他就没办法护法;你修行,你这里就有法;你有法,他一定护法。所以呢,只要你修行的周遭有任何的困难,他会帮你处理。你要留意,我现在要你去感受这个东西。
现在我跟你讲,你就去好好修行。遇到有什么困难,你就跟佛菩萨讲。不是说我现在讲说,我现在没饭吃,你帮我煮饭,等一下就跑来一碗牛肉面给你吃,没有那种事。你现在没饭吃了,我应该要怎么样有饭吃,我不知道。你去弄吧,我就一直拜,这样就好了。这里面会有一些,我们讲的不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人间事你还是要做,你尽你的能力最低限度尽你的全力去把它做好。那么其他的部分你只要修法,其他你不要担心。会有一些事件让你去感受到,这真不可思议,不可能的事情竟然这样出现了。
你说你要怎么办,赚钱你没本事吧,对不对?就请佛菩萨处理,就这么处理就这么样过关了,你能吗?我们想象不到。你能够跟银行说我贷款,你给我拖半年下来好不好,有可能吗?不可能啦。怎么会这样,那天晓得。所以我告诉各位,我们是万万不能,你要真能,你就好好修行,这样子而已。
你真的好好修行,这些问题护法会帮你处理。佛菩萨反正是不增不减,对不对?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你跟他讲反正他永远微笑,到现在他还在笑,你跟他讲他就在那边笑。有时候你也会很气,到底是准不准嘛,每次讲完我们说可许则许。因为我们不敢跟佛菩萨说你一定要怎么样,讲完我们就可许则许,他总是笑笑的。后来我们就发现,当我们在跟佛菩萨讲的时候,后面的天龙护法就说,快快快事情来了,要赶紧上班了。
那就是因为你有法,他们才不会失业,你要没有法,他说这个地方反正没工作做。他是护持正法,你只要守持正法,守持正法的立场站稳,走在修行的路上,坚持菩提道,坚持菩萨道,这样做下去就对。我想饿不死,当然也撑不饱,所以永远这么瘦,你看我就知道,要永远那么操劳,因为你在修行。
当你福报到的时候,龙天护法哪天想到,对,要给他们精进,不要给他们忙,那就有大护法来帮我们把债务清了。当我们还没有的时候我们就继续劳碌。所以我告诉各位,一个行者他要去感受到那个法身的存在,跟那个法界的存在,第二世界的存在。
那你要怎么样去感受?从你坚持正法实践正法的这一个关键点上,你慢慢地就会去看到那两者的差别。为什么他们会活在这种水深痛苦的对立世界中,这个叫娑婆嘛。那修行人呢,同样也在这个地方,同一个时空象限里,可是呢,他却活在法身的世界里。他是圆融的,他是不对立的,有没有?同样在这个地方,同一个事件同一件事情,两边你能不能看得到。这两个世界,有没有,这就是关键处。
所以培养这种感受的能力,就是行者,经教行者他最直接切入的地方。这个法门是因为有佛陀这样的圣者走在前面,透过经教把这些状况演绎出来,那你就要有这一种对于法身、对于法界的觉受的能力。假如你不能培养这个觉受的能力,那你从这边下手的时候,抓不到的。但是你要是能够抓到这一点的话,那从这里下手那又是很快了。这个法门有其殊胜处,那我们也期望各位,你能够,既然来了,那就能够抓到这个要领,怎么样子去学以致用,那就看各位了,我的责任就讲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