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086】原则与变化
【原文1】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文2】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解读】这里讲了两个给钱的故事。孔子当了官,弟子都在手下干活。有一天子华(公西赤)要出使齐国,家里老母亲没人照顾,于是冉有就帮他找老师要点粮食。孔子说给一釜(六斗四升,够吃一个月),冉有说少了点吧,再多给点,孔子说那就多给一庾(二斗四升)。冉有觉得老师小气,一下子给了五秉(八百斗)。孔子知道了就说,公西赤去齐国,肥马轻裘,排场大得很,他家里很有钱,根本不需要这点口粮。君子帮助人的原则是救急,而不是帮富。这大概就是救急不救穷的来源吧。第二个故事讲了弟子原思做孔子的管家,孔子给了他九百粮食(没单位,反正挺多),原思说不要那么多。孔子就说,你不要推辞了,吃不了就分给邻居乡党吧。第一个故事显得孔子有点小气,这看起来孔子又很大气啊,而且有点矛盾,一个是要了也不给,一个是不要也得要。第一个故事是守救急不继富的原则,第二个故事是出于维护秩序的考虑,如果你不要九百只要三百,你的下属本来领六百,就也不能要这么多,人家肯定会恨你。这两个故事的不同是因为,变化是为了守原则,要守原则就会有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