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以为可以逃避所有的传统习俗,活出自己的天地,可是我们始终缺乏那样子的勇气与能力,我们所可以做的,无非就是在传统文化中尽量撕开一个口子,可以让自己有一方的安宁。
1.挣扎还是要趁早
“绵,差不多可以了,女生还是需要早点结婚生孩子,不然年纪大了,会变成高龄产妇”
“你们知道什么,只知道叫我结婚,可我相亲的那些人都不合适我,叫我怎么成立家庭,难道我就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别挑剔了,你都没好好跟人家相处过,就否定人家,这都第几个了,是你的问题还是人家的问题?哎,怎么办?愁死我了”
“要结婚你们去结婚,反正我宁可将来孤独,也不要将就......”
这是我姐在老家的日常,每天下班之后会面临的问题,不是被朋友催婚就是被家人催婚,似乎永远都在被催婚的路上。
以前的我也是催婚大军中的一员,因为周围朋友的哥哥或姐姐都结婚了,好像自己的姐姐这个年龄不结婚的行为似乎跟周围习俗有点格格不入,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文化互相较劲。
只是后来,我已经在那种无休止的争吵中疲惫不堪,到最后我开始厌倦那样子的争吵,开始重新思考我们这一代人跟我们传统习俗文化的关系,该以什么样的态度跟方式在传统文化中独善其身。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总有一天我也会面临我姐这样子的问题——“选我所爱,还是爱我所选”
要相信"年轻是资本"这句话真的很有含金量,按照自己以前从书里面了解的历史规律,很多名人都是在年级轻轻就取得的巨大成就,像王勃年十四已做流芳百世的《滕王阁序》;笛卡尔在20多岁时已经取得的巨大的数学成就,创立了欧拉——笛卡尔公式。
像这样子的名人在前期取得的成就奠定了自己日后的选择权利,他们可以尽最大的能力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需要太过于受世人指点。所以,我觉得挣扎还是要趁早,如果我们可以在前期经历过迷茫,彷徨,挣扎的过程,我们可以尽早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的人生规划,什么样子的年纪做什么样子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可能会是我们较为正确的选择。
2.能力决定缝隙的宽度
后来,我在自己姐姐被催婚的这件事情上变得敏感起来,我想寻求一个突破口,想需求有没有一种可以缓解的方式。很幸运,我在我爸朋友一位朋友的女儿身上找到了可能性——能力会决定这个缝隙的宽度。
是的,终归所有,我们其实无法凭借一人之力去抗衡整个传统文化,因为那样子不实际,最后受伤的人绝对会是我们自己本身。既然无法抗衡,我们能不能选择较为折中的方式?
最后我想到了那位姐姐,她在高中时期就选择了艺术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第一次的高考失利并没有让她失望,来年认真复习,最后考取了广美。期间有机会担任学校的老师职位,但是她不甘心,就在27岁的年龄孜身一人去上海打拼,直到现在的35岁的年龄还是单身。她在这么多年的打拼中逐渐知道自己的轨迹,她的眼光与格局已经不是我们这些小城里的人所能理解。
可是,她在这件事情中带给我的思考——我们既然无法改变周围大众,那就让自己的能力成为我们在这缝隙中独善其身的保护伞,至于这个空间有多大,那就看自己的能力了。
3.可以不妥协,但是请温柔
你会问,如果我成为不了优秀人的人,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我是不是就无法在缝隙中生存呢?是不是就只能在这巨大的传统文化中妥协呢?
其实,我们可以不妥协,因为像我这样子的人就是别人眼中不会是优秀人的人。虽然知道自己不会优秀,但是我知道按照我的个性,我不会妥协,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具有的叛逆,我不会去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太违心,我的内心会痛。
可是,我总需要面对现实,面对这巨大的传统文化中的魔障,我不可能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充满主角光环,硬碰硬去跟其抗衡,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只能用普通人的方式不去妥协。
1.学会左耳进,右耳出。
2.在长辈面前,少说话,多听取,多点头。
3.长辈多的时候,记得叫朋友打电话让自己脱身。
4.多出去走动,不要老是待在家里面。
5.千万不要反驳,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免得落人口实。
6.最不济,逃离小城市,去大城市发展。
最后一点,要认清自己,所谓的“不惑,知天命”其实不是需要特定时刻,越早了解自己,越好做好规划。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是普通人,我们可以在缝隙中不妥协,但请用温柔的方式去处理,因为我们会思考,思考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我特别喜欢罗振宇在讲“当你的亲戚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时候,我们该不该jue回去?”这个话题时所持有的观点——其实没有什么该不该,作为一个成年人,难道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就只有jue这种野蛮的方式嘛?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那才是我们大脑进化的目的,是我们成为现代人的推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