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在上考古学概论的课程,说来惭愧,我对考古学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于是想要找些书来读,就选了许宏的《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这本书是由博文“改编”成书的,面对大众而又不失其专业性,我认为应该更好读些。其次,我对于“何以中国”――最早的“中国”何以诞生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也想从考古学的视野来认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
《何以中国》:最早的“中国”何以诞生这本书将考古学的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结合起来,把枯燥难懂的考古学理念和知识转换为深入浅出的社会文化语境。新潮的书名和书中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述让人眼前一亮,在内容方面,这本书除了介绍了中国田野考古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主流观点外,也暴露了现实存在的许多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的见解和问题。
作者把公元前2000年当做探索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一个切入点,引述了考古学界对的夏、商考古成果的探索和设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大体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大河以东的晋南地区,辉煌一时的陶寺文化由盛转衰;几乎与此同时,大河之南的嵩山一带,在“逐鹿中原”的躁动中逐渐显现出区域整合的迹象,新砦集团开始“崭露头角”。显然,它的崛起,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地缘政治上,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洛阳地区成为中原王朝文明的发祥地。鉴于此,公元前2000年,是中原文明史乃至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书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陶寺铜铃,是迄今所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金属乐器。不管是从作者所说的考古学的角度,还是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说,这个小铜器的出现意义非凡。比如陶寺都邑发现的文字,对于研究陶寺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再比如禹都在哪里,尧都在再哪里大禹在哪治水。作者呈现了当代中国考古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指出了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在考古学领域中,将名人大国“对号入座”的推测式研究,考古学研究还停留在考古补史的阶段,考古学家热衷于古史重建工作,学术研究总会受到经验、学术背景和立场的影响,也没有能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 在最后,作者对于中国考古学参与古史建构的能力和前景还是报以乐观的态度,而考古学也在逐渐摆脱“证经补史”的取向,整个学科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天地。
那么,最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书中作者说:“中国”世界的空间轮廓,早在公元前二千纪前叶的二里头时代,就已经显现出了它最早的雏形。公元前二千纪,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区系先后建立起凌驾于其他区系的中央王国,成为三代京畿之地。作为广域王权国家的“中国”,由此起步。在这里,作者许宏追问的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兴起,而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中国”,作者也做出了回答,即就是早期国家是建立在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区的中央王国。比如,青铜器何尊“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周武王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那里统治人民。当然,这已经是西周的器物了。
读完《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从陶寺到嵩山一带,从新砦遗址到二里头遗址,我对中原腹地文化态势和集团动向有了粗线条的感知,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新的认知。
《何以中国》:最早的“中国”何以诞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