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常读书历史有意思
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看《明史》的体例创新

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看《明史》的体例创新

作者: 水窮處云起時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23:36 被阅读0次

       

    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看《明史》的体例创新

      在《提要》中,四库馆臣对《明史》的体例尤为重视。对其编撰、体例之大端一系列举。《明史》为敕修所成之史。康熙十八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乾隆四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也是质量最高的一部。赵翼在《廿二史札记》“明史”条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荒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有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不仅如此,他还分别从修撰时间、参与纂修史臣、体例、史料选择、史笔等方面来论述《明史》超过他史之处。(1)《明史》共332卷,其中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纪、志、表、传四体,和历代正史相同,而其分目则各有异同。

          《明史》志体的稍变其例,创新之举有二。一是:“《历志》增以图,以历生於数,数生算,算法之句股面线,今密於古,非图则分刌不明。”明代的历法,中西兼用,除了用文字、表记述外,还有图画,这些图画附在《大统历法》中,这是历代之史所没有的,图表相互参考可谓是简便易懂。二是:“《艺文志》惟载明人著述,而前史著录者不载。其例始於宋孝王《关中风俗传》,刘知几《史通》又反覆申明,於义为允。唐以来弗能用,今用之也。”《明史》之著录明代“二百七十年各家著述”,是对刘知几“史学主张的采用。”这样即可以避免重复,又化繁为简,能尽可能的收录当代著述,也不失为一种革新之举。《史通》问世以后,在宋元两代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经明代学者的注释与评论,才在社会上逐渐流传起来。编修《明史》是清初的一次重大史学活动,《明史》馆臣不仅注意总结历代正史的修撰经验,也非常重视《史通》关于史书体例的主张。刘知几认为作史应除去《艺文志》一篇。但同时又说 : “必不能去,当变其体……所列书名,唯取当时撰者。习兹楷则,庶免讥嫌。”

          《明史》中表体,“从旧例者四,创新例者一,曰《七卿》。” 孟森先生指出:“明之官制,为汉以后所未有,其设六部,略仿周之六官,魏以录尚书事总揽国政,六曹尚书只为尚书省或中书省之曹属,直至元代皆因之,,明始废中书省,六部尚书遂为最高行政长官。又设都御史,其先称御史大夫,承元代之御史台而设,谓之都察院。六部一院之长官,品秩最高,谓之七卿。此制由明创始,  故《七卿表》亦为《明史》创例。”《七卿表》不但反映了明初朱元璋罢丞相、权分六部的历史事实,还详细地记录了有明一代吏、户、兵、刑、工六部尚书及左右都御史的任免升迁。

            《明史》传体“从旧例者十三、创新例者三:曰《阉党》,曰《流贼》,曰《土司》。”而增设此三传也是因时而宜,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至于具体的增设缘故,孟森先生已做过系统的论述(1),立《阉党》是因为明代的阉宦之祸给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不可挽救的颓势,甚至直接导致了覆国的厄运。清代著史者为阉党立传,既是史家忠实记录明朝实际国情的需要,又为清朝统治者提供了借鉴和教训。而清的统治者也能以明亡为鉴,有清一代,没有出现宦官祸乱朝政的现象。与逆臣拥兵为乱不同,李自成、张献忠由民变而起,谓之流贼。《明史》馆臣认为流贼是明亡的重要原因,故立《流贼》。立《土司》,是因为“明既因元旧……文武相维,比于中土,盖成经久之制,与前代羁縻之意有殊,但终与内地郡县有授任之期、有考绩之法者不同,故与郡县相别叙述。”(1)明代的土司制度因循前代,而有所变革与发展。同时,土司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清统治者对于民族区域的治理极为重视,立为专传,也是以史为鉴,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

          综上所述,《明史》馆臣能够根据明代社会与历史的特点,创立专篇加以叙述,《明史》体例创新是值得称道的。但讳言清兵入关前明廷与建州三卫的关系、清兵入关后南明诸朝的史事,则是明史的不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看《明史》的体例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qk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