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偶见香港某卫视播放《凤凰军机处》栏目访谈,主持人向嘉宾求证自媒体上广为流传的1970年解放军一次被狼群吃掉66人事实真伪,现场嘉宾、某军事专家虽作诙谐解答,但笔者心中却有许多疑惑难消。
笔者找出冯远理先生于2005年5月发布在江苏省文学刊物《雨花》杂志上的《那些本不该消失的生命》一文,细细拜读。据该文介绍,一支来自江浙两省的200多名新兵,将远去贵南进而西渡黄河进行野营拉练,新兵们没打过枪,枪里一发子弹也没有,徒步一天十分疲惫,在一处名为老虎坡的山岭宿营时为狼群所包围,指导员拒不听从向导渡河避狼建议,要求战士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行军,尔后在山口小路被狼群隔断包围,在二、三、四排与狼群僵持时,一排的62名战士连同二排的4名战士共66人被狼群吃掉,事后未闻追责,连长10年后荣升团长。
看完虽感到十分可笑,但也深为作者精心构思的四大伏笔感到佩服:新兵拉练(有枪无弹)、西渡黄河(路线复杂)、筋疲力尽(任人宰割)、附近宿营(巧遇狼群)。估计,这也是这篇充满悲情色彩和艺术点缀的文学作品能在自媒体海量传播的主因所在。
然而,文学就是文学,它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允许虚构更可以夸张,只要语言生动、情节跌宕、吸引读者,就不失为一篇好文。但,文学毕竟不是史实,以文学解读历史未免很不严肃。
就文中所述,笔者专门电话咨询了曾是军人的父亲,老父亲是1973年入伍的西藏军区后勤部汽车团老兵。笔者在了解他们什么时候组织拉练、又为什么都不会打枪时,老父亲介绍说,那时候的兵,95%以上都来自农村,也许身体会略嫌单薄,但都是从地里刨食锻炼出来的,个个都有一把子力气;70年前后正值中苏交恶,部队对战士们要求十分严格,入伍第二天,他们就领到了真枪实弹,每天训练完,枪和弹都挂在房间里的一排钉子上,晚上睡觉也只是关保险,从来没有枪不上弹夹的时候;而野外拉练,都是在新兵训练几个月后才组织,到那时谁要不会用枪,准被人瞧不起;全连三个排,每排三个班,每班12人,全排不过37、8人,全连也不过120余人。
诸位看官,如此一捊,情况大概就清楚了吧!话又说回来,从这个故事本身看,狼群是带着“加强师”来的吧,居然能轻轻松松将200余人包围?难道他们还学会了军事思想,居然如此气定神闲地指挥战斗、分进合击?解放军的战士们都是水豆腐做的么,一个整建制排被狼群慢慢享用了,狼群却分毫不伤、全身而退?二、三、四排和一排莫非有革命仇恨,眼睁睁看着60余名战友被吃掉而无动于衷?唉,想想这些可笑的情节,笔者这智商已经完全不能理解了。
再循着此事热炒的轨迹,此故事2005年首发于《雨花》文学杂志,2007年转载于《意林》文学杂志,2009年底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2016年前后出现在自媒体上,这不,居然还堂而皇之地上了《凤凰军机处》。笔者不禁要问:所有的官方渠道都没有公布,消息从何而来?如果真有此事,为何35年后才从一篇文学作品披露?真有如此巨大的伤亡,为何66个家庭40余年没有任何反应?发生这么大的问题,连长还可能在短短十年间升为团长?相信,理性的读者们也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戎衣担起的是社稷,钢枪守卫的是和平。军队和军人历来是一个国家和政权稳定的坚实根基,根基不稳,则大厦难固而国将不国。恶毒的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从抹黑军人,抹黑军队,进而抹黑政府开始,一些公知大V们肆意歪曲的恶劣行径,无异于兄弟阋墙、自毁长城,徒让亲痛仇快、豆煮萁泣。抚史追今,殷鉴不远。曾经的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前苏联就在这样拔根去魂的攻讦中土崩瓦解就是前车之鉴。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当历史老师“袁腾飞”咒骂毛岸英烈士被炸成“吊炉烤鸭”、网络名人“作业本”诬蔑邱少云是“半面熟烤肉”、炎黄春秋抹黑“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是因为欺压村民被报复,当网上反毛反党反政府的言论蠢蠢欲动,一刻不停地冲击着民众对党、对国家、对军队的信赖支持,我们必须引起高度警觉。毕竟,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而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正是自己的祖国;只有我们光明,祖国才不黑暗;只有我们坚强,祖国才更强大。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见证者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和自媒体同样不能成为谣言的“跑马场”。
2016年8月原创于沈阳,后发布在搜狐军事,曾获173万+点击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