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十二章纹是人法天思想的最好体现

十二章纹是人法天思想的最好体现

作者: 博物馆学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1-04-05 09:00 被阅读0次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在两个展厅里同时看到了“十二章纹”。分别是北18展厅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和北4展厅的“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 章纹”出现在“明代服饰”部分,展出了一张明世宗身着十二章纹“衮服”的坐像和明代《三才图会》中的十二章纹;而“金玉满堂”展从名字就知道是介绍清代的,展示的一件皇帝龙袍上的“十二章纹”。虽然年代不同,图式也有差别,但展示的都是皇帝的龙袍,解说的文字内容也相当。

    其实,“十二章纹”服饰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舜帝时期,传至后世。到了周代,周公旦制定《周礼》,规定日、月、星辰三章画于旗帜,衣服上只保留了九章纹,以龙用首章而称为“龙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章纹制度,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称为“袀玄”。

    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才又重新制定冕服制度,确定天子冕服上的服章为十二种,统称为“十二章”,通常指的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和黻。此后,历代帝王一直沿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冕服上也有这“十二章纹”,就连民国时北洋政府的国徽也是依照“十二章纹”设计的。

    十二章纹的符号及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从两个展厅展出的图案来看,主题元素是一致的,只是个别细节略有不同。

    日、月、星辰都是令先民敬畏的自然崇拜之物,用在冕服上取它们代表光明的意思。日通常是鸟形纹,来源于日中有三足金乌鸟的传说;而月形中则常绘有兔子、蟾蜍或桂树,来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星则用几个小圆圈表示,各星星之间以线相连,组成一个星宿。

    山就是群山,表示古人对山的崇拜,也可能是表示五岳;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华虫是有五彩羽毛的鸟,表示有文采的意思;火纹样多为火焰形,也是人类最初崇拜的象征。宗彝是长尾猴和虎的纹样,是先秦时祭祀所用盛酒器的代表;藻就是水草,和华虫一样,也是取其有文采;粉米就是碎米,描绘成众多米粒堆积在一起;黼就是一把用黑白线纹表现的斧,象征着权力和决断力;黻是青黑相间的“亚”形图案,既是指蔽膝,也指绶带。

    为什么天子的服章要用十二种呢?这还要从中国古代人法天思想的数字化观念说起。

    “十二”并不是一个自然数,而是一个被概念化的数字,被称为“天之大数”。《左传·哀公七年》记:“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

    这个“天之大数”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密切相关。在古代的天文学中,一岁之中,日、月十二次交会于东方,于是一年被分为十二个月;而岁星,也就是木星每十二年移动一周天,于是十二年又被定为一周期。再加上十二生肖、一天十二时辰、人体有十二属,以及与十二相关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等等,它存在于历法,浸润于民间,成为了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成数。

    古代君王都宣称自己是上天的儿子,君权天授,自然不能少了这个“天之大数”。在天子的服饰制度中,除了衮服上的十二章纹外,衮冕上也有十二旒,每一条旒上还穿十二颗五彩玉珠等。都充分反应了古代人相信君命天授,顺应天命才具有合法合理性的人法天思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二章纹是人法天思想的最好体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ar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