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吧,今儿这个题目已经酝酿了有一段时间了。此时落笔并非有什么特殊的机缘,而是觉得应该落字为安。这么宏达的主题绝非寥寥千百字就能说的清,但倘若迟迟不说就永远没有说出来的可能性。
说宏达是因为这是一个人类的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性。
最早看雪师的书时,注意到香巴教法是母续教法的时候,就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再看到关于金刚亥母洞与奶格玛的描述后,就更加让我留意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关于母性。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母体孕育的。这句话没毛病吧?但也可以换个角度讲,我们把孕育生命的机制和载体称作母体。母体这个词在人类词典里的含义也不仅仅在生物学含义上了,更多的被用做比喻。甚至连没有任何柔情可言的钢铁也能跟“母”联系在一起,如“航空母舰”。我们也经常把地球比作母亲,因为她是我们已知的所有生命体的唯一家园。大海也是被称作母亲,我想是用她来比喻那种博大而深沉的母爱,她也被科学家认为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我们都有对母亲的记忆,所以无论我们遇到任何的不顺,只要想到母亲,心底就会升起一股温情的暖流,让人觉得踏实心安。我们都觉得母爱是无私的。对于母亲的认识已经深深植入到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
因此,以金刚亥母的母续教法为核心的香巴文化从一开始就让我觉得具有一种母亲般的温暖和慈爱,她能让我联想到一切跟跟母性有关的情绪、知识和画面。
三月底的某一天,我们几位同学如愿去朝拜了位于凉州郊区的亥母洞(详情请看游记“亥母洞与陈儿村”)。让我们不去管那些充满神异色彩的宗教描述,先试着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看看这个具有深厚历史积淀,但又朴实无华的地方。我的观点未必正确,也可能跟其它人的认识有较大区别,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亥母洞在一座不高的山上,位于接近山顶的地方,共有五个山洞。考古队把其中两个洞合为一处,所以对外宣称有四个洞窟。但我还是认为那是五个洞口,只是其中两个比较近,考古队用砖头堵上了一个洞口。亥母洞在记载中应该是有很多宗教遗迹的,比如有佛像、供台、主殿等等。这里曾经发现过很多年代久远的文物,最早至少能到西夏国时期。而我们眼前的这几个洞中因为考古发掘还在进行中,此时几乎空无一物了,只有个别洞口里有些泥擦擦散落在地。据说泥擦擦有很多,都是各地朝圣者来此供养的圣物。我们这帮人其实来到这里还真的不是冲着那些文化遗存来的,我们在乎的仅仅就是这洞本身。在一些传说中,这个亥母洞连通着二十四个空行净土,有缘人可以通过这里到达那些净土。我并没在意这些传说,我更在意这个所在本身的象征意义。
洞,这一形态是有母性暗示的。在很多艺术作品中,山洞、洞口、孔洞等形象经常被用来指代女性生殖器。前面提到过,母性的象征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这种认识贯穿我们一生的方方面面。知道些心理学常识的同学就知道,人的意识是能够察觉和思维的,潜意识则不易被察觉,但却是意识能够表现出来的深层动因。因此我们表达出来的东西,包括语言、行为、绘画、设计、音乐等等这些有形有像的造作之物,都与我们心里看不见的意识和潜意识有关。我们的观看、思考、选择等能够形成人生经历的种种行为都离不开内心深处活动着的底层逻辑。这里说的逻辑也仅仅是个比喻而已,其实人的潜意识往往是没有什么逻辑的。逻辑是意识层面的东西,而且仅是意识的一个编码方式而已,远非意识的全部。所以能够表达和交流的东西其实只是人内心活动的冰山一角。但这冰山一角却又蕴藏了水面以下的巨大信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欲言又止,就是因为总觉得有些话说出来未必就是自己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到了听者耳中又可能变成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意思。所以,当我想到山洞和金刚亥母母续教法的时候,母性这一主题的巨大信息场就在脑海中被触发。这些信息时不时往外冒,干脆就顺势而为把它们放在这吧,虽然有些词不达意,胡言乱语。
(未完)
不知怎的,这个话题刚开了个头就1000多字了,可能写的有点啰嗦,您就凑合看吧,懒得改了。有什么说的不合适的地方请您及时指出哈~感谢大家的栽培!(作揖三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