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佛山市一所小学的数学作业在网上火了:老师让家长督促孩子们在家数出1亿颗米粒,并带到学校。
有家长将截图上传网络后,引起不少人热议。还有热心网友帮忙计算完成作业的时间:
还有网友亲自上阵:
而对于这份“奇葩”作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一位家长表示:“1亿颗太多了,我不会帮孩子做,我孩子也不会这样做。不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在哪儿?”
不过,另一位家长则有不一样的看法:“这样的作业其实可以帮助孩子开动脑筋,比如我会引导孩子,先让她数100粒米或1000粒米,然后称一下重量,按这个重量类推出1亿粒米,让她对1亿有个直观的认识就可以了。
对此布置此次作业的老师也进行了回应:布置这份作业的本意,是希望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进行实践操作。因为现在小学四年级,已经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1亿粒大米是一个概念,希望孩子们发挥想象,并不是真要拿出1亿粒米。
“奇葩”作业千千万,远远不止这一道!不信你看
一本书,100%精品和70%价格,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
“鸟字的点,表示眼镜。” 问:卵字中间的点代表什么?
根据节奏,请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词)。
1. 叮叮叮,叮叮叮
2. 啊,啊,啊,啊
3. 呜呜呜,呜呜呜
4. 喵喵,喵喵,喵猫
如今孩子们的作业花样越来越多了,家长们若是没有两把刷子,根本应付不来。而要完美地完成这些奇葩作业,不仅要家长的配合,也要离不开孩子自己的创新思维。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考模式呢?
创新思维能力从小抓起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会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孩子的创新思维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让孩子有选择权,例如在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家长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种做法才能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
注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所以除了学习什么事都帮孩子操办,这让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所以,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大胆发问
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提出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得要领的,都是孩子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创新思维的萌芽。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让他们先学会提一般问题,再学会提探索性问题,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主动探索的品质。
鼓励求异,大胆猜测
直觉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由此可见,创造力与直觉密切联系。因此,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和启发孩子运用直觉思维大胆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受逻辑形式的约束自由地进行思考。
在创新中学习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对现代人的创新思维要求越来越高。而“拙诚学堂”作为少儿家庭趣味国学教育先导品牌,一直秉承着“创新”的理念,拒绝让孩子们摇头晃脑、死记硬背。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在课程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寻求突破,为培养“读书明理之君子,经世致用之人才”的目标努力。
比如《汉字魔方》,微微老师将与颜色有关的故事,与天体有关的故事,与动物、草木、食物等有关的故事,一字一字地融入到了《汉字魔方》之中,孩子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和老师探索神秘的汉字世界。
比如《历史名典》,从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出行方式、服装、礼仪、饮食、考试、娱乐活动为切入点,由解老师向孩子们讲解古人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从古代的生活方式来理解古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好地学习传统知识。
比如《趣作童文》,在小钰老师精心设计的生活情节中,一步一步地和孩子们去寻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去感悟,再将这些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趣味诵读》《文化撷英》等多系列的国文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仅教授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用发散性思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国学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