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曾经的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刷爆朋友圈。这句话让许多的人把旅行作为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式,用旅行来逃避生活的压力,就是所谓的旅行放空自己。似乎回来之后一切都解决了,一切都会消失。事实并非如此,在红尘滚滚的世俗中,我们必须拥有苟且。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不是“伪旅行。”我喜欢的一个吐槽博主就说过:“真是被你们这帮文艺青年打败了,旅行就旅行,偏要说什么放空自己,去追寻什么诗和远方,我不是没去旅游过,出去什么样,回来还是什么样,但是这社会是瞬息万变的你会错过多少机会啊。”
旅行不能解决一切,在大多数人能力范围内的出行也都是千篇一律,在景区看着人挤人,排队上山发现只拍了张照片,就别无他想,想得到的治愈,并不是一次旅行能够解决的,你向往的诗和远方,发现到那之后依旧是柴米油盐。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不是“伪旅行。”曾有一条热搜,“三年内两次裸辞,只为游遍中国。”看到这个的时候我也在钦佩这对情侣的气魄,他们26岁做的互联网工作,在热搜当中,我看见她们自驾游了很多地方,花费的金额也有50万元。做自己不留遗憾也似乎成了许多这样同龄人的理念。只是我看见下面一条,家人也不理解,当初看中的婚房已经涨了一百五十万,热搜中提到的是他们的旅行花费的是自己婚房的首付,以前买二百五十万的房子已经吃力,现在又如何承担这四百万的房子。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不是“伪旅行。”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对情侣的做法我们也无法干涉,只是他们所做的选择是典型的“透支”行为,透支自己以后的生活,透支现在的父母,况且家庭本身情况也一般,他们又准备工作三年后裸辞欧洲自驾游,但是这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这账一算便知,只是希望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吧。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不是“伪旅行。”相比之下“侣行”的主创张昕宇,梁红夫妇起初做这个节目的时候做了很久的准备工作,并且他们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两人经营公司身家不菲),不会影响到家庭,不会拖累父母,他们每年都会为自己的旅行做长时间的准备,而不是盲目的跟风,而且他们的选择对节目本身和他们自己都是有意义的。
似乎有许多清新的漂亮话,很多人想出去走走,却没有意识到麻痹自己的这些话,仔细想想这在大多数人面前单纯的来说这就是一碗鸡汤,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眼前的苟且,而不是较为遥远的诗和远方。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不是“伪旅行。”现在的大多数人,可能看得多的就是所谓的网红,不辞幸劳的来到所谓的网红地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然后不停耍手机只为见到的是多几个赞,没有用心享受,只是为了制造享受的错觉。
我并不否认还是有许多人享受着旅行,我只是觉得对有些人来说,旅行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呆着的肤浅行为,他们追寻新鲜感,到了一个地方,想着另一个地方的诗和远方,最终来说旅行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打卡行为,那样只是为了在朋友圈寻找存在感的游客而已。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不是“伪旅行。”有句话说的好:“旅行不是独立的,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罗丹也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保持对生活的好奇,知道自己真正喜爱什么,而不是为了跟风,即使是在城市中走一走,或许你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也不用找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也不用有个房子面朝大海,更不用找个农场劈柴喂马,要的可能只是简单的享受生活,望望窗外的风景。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不是“伪旅行。”旅行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没有文艺青年那么多附加的特殊意义。
为何我们不能在生活的苟且中拥有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