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54552/38f750da27dad7f2.jpg)
《古惑仔》有一集,山鸡问包达二,叫小姐的整个过程中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包达二红了一下脸说,那还用问吗?
山鸡给他打一巴掌说:
“你特么肯定想歪了,对我来讲,最快乐的事是小姐来的路上,这个时候我会幻想,她长得像关之琳还是像邱淑贞,那才是最快乐的事......”
我每年都会带着一家人,和几家朋友一同去国外长途旅行一到两次,连续十几年,差不多去了三十多个国家。
前天闲来无事,我问太太,整个旅行途中最快乐的时光是哪一段?
她让我先说,我说是刚刚出发的那段时间,因为那时总是对这段旅程充满了遐想。
她很惊讶,说自己也是这种感觉。
这还真有点意思了,去了那么多地方,见了那么多美景,吃了那么多美食,幸福感却被锚定在那么一小段固定的时光中。
每次出发去旅行,都是另一家朋友,租一辆保姆车来接我们去香港机场。
而且多数时候都是凌晨,我们一家人睡眼惺忪,拿着大小行李上了车,深圳与香港的街景在窗外交替浮过,和朋友讨论行程的具体安排,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这种美妙的感觉一直持续到香港机场以及飞行途中。
往往在到达旅游目的地后,美妙的感觉开始减弱。
尤其是旅行的中后期,要么因为多日的食物不适,要么因为身体的疲惫,或者仅仅是对美景的审美疲劳,都会让幸福感骤降。
我自己有个说法,再美好的旅行都难逃两个诅咒:
看起来很美诅咒和无法融入诅咒。
很多景点都是看起来很美,去到现场才知道这种美是有限制的。
比如意大利的五渔村,你说美吧,确实美,可是到处都是人,这个美就打了很大的折扣;
再比如澳洲的乌鲁鲁巨石,你说美吗?确实美,而且人还少。可是真去了,迎接你的却是40度的高温,疯狂的苍蝇像子弹一样撞击你的脸,必须戴着面具,这美也大大打了折扣;
还有,美国的羚羊谷也很美。可就那么一小段,你还没摆拍结束,后面的队伍就开始催你快点走,这美也被冲减淡了不少。
我所去过的所有知名景点,貌似都面临这种看起来很美的诅咒。
反而是一些小插曲,却让人记忆深刻。
在凯恩斯游玩时,时间充足,我租了一台车,带儿子进入了一个小森林。
森林深处,竟然有一个被遗弃的游乐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儿子很开心,一个人在里面玩,我则坐在一个木马上发呆......
三个多小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出现,只有各种鸟类和小动物来拜访。
一次自驾游赶夜路,半夜到达阿波罗港,正看到一轮明月从海平面升起,月亮上面压了厚厚一层云海,夹在云层和海面之间的月亮,光芒夺目,仿佛一幅颠倒的蒙太奇镜头。
一次驾车在去坎贝尔的路上,正遇暴雨降至,路边草原上方的天空变得乱云涌动,在夕阳的映射下,组成了各种神奇的图案,最终以一个火云观音收尾,把几个小伙伴看得目瞪口呆。
这些景色美吗?
太美了,但是我记得很清,当时的我,却明明怀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虚无感。
那些美景,不可触摸,稍纵即逝,我用力呼吸,闭着眼去感受,却始终难与那些美景融为一体,始终感觉某种隔阂在将我们拉远。
很奇怪的一种感觉,我明明就在其境,却竭尽全力,想追求一种极致的身临其境,但始终不得章法。
这就是我所说的无法融入的诅咒。
这个诅咒也许很个性化,但却经常困扰我,总让我质疑所谓的“当下”是不是够真实。
如果当下注定会变成记忆的一部分,如果记忆又不那么牢靠,那么“当下”真的存在吗?
就像那个游乐场,儿子当时很小,他说不记得去过,如果我找不到其他证据,那么这个游乐场是否真的存在?
呃,良叔好像扯远了......
让我们回到主题,无论旅游也好,人生也好,最曼妙的时光,就是在去的路上,因为那承载着你对目的地所有的幻想,虽然每次到了目的地,多少都会失望,但只要存在下一个目的地,那些时光就会荡漾而来。
所以,保持幸福的诀窍是,永远在去幸福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