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乾隆打眼的国宝竞是米颠所为?

乾隆打眼的国宝竞是米颠所为?

作者: 哲人闲话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14:40 被阅读0次

     

    中秋帖

          被乾隆皇帝供奉在三希堂里的至宝书帖《中秋帖》一直以來被认为是王献之的一笔书真迹,但是也受执疑不断。通过史料来分析很可能是北宋书家米芾的仿品,众所周知米南宫不仅在书学上的造诣非凡,且在收藏鉴宝方面都独树一帜可谓艺术上难得之全才。米芾性情疏放率真颇具名士风范,也属于好玩之人。自古作伪书者很众,大至分为:一、作生财之道者,二、方家自己赏玩者。前者往往被方家所不齿,这点对好玩又造诣深厚的米芾来说想必界限肯定比较模糊,所以也颇受微辞。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在一次收藏中也误把米芾临王献之的书法当作真迹来对待也足见其书学功力之深厚。                     

    至于《中秋帖》米芾自己在《书史》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晋太宰中书令王献之,字子敬,  《十二月帖》,黄麻纸,辞云:“十二月割至不(否),中秋不复不得,想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庆等大军。”下一印曰“铎书”,是唐相王铎印,后有“君倩”字,前有绢小帖,是褚遂良题曰“大令十二月帖”。此帖运笔如火筋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元与《快雪帖》相连,苏太简家物,上有国老  才翁子美题跋云:‘  卤僧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子美子激,字志东,与余分藏,以书画、宝玩易之。                                                  译文:

        晋太宰中书令王献之,字子敬,有《十二月帖》,黄麻纸,其中辞句为:“十二月割至不(否),中秋不复不得,想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庆等大军。”帖的下面有一印,印文为‘“铎书”,是唐代宰相王铎的印章,后面有“君倩”字,前面有一绢质的小帖(或即题签),是褚遂良题字,“大令十二月帖”。此帖运笔像用火筷子画灰,(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没有起讫,好像漫不经心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一笔书”,是后世所藏的王献之第一帖啊。(此帖)原来与《快雪时晴帖》连在一起,是苏易简家的物品,帖上有苏耆、苏舜元、苏舜钦的题跋,称:“  (此帖原为一个有些)鲁莽的名叫守一的僧人所藏,(是我们)遵从先人(苏易简)的遗命以朝廷官服交换得到的。”苏舜钦子苏激,宇志东,与我分别收藏,后以书画、宝玩交换过来。   

    分析:

    这里所说的小王《十二月帖》黄麻纸真迹,今已不知所终,但我们现在还可从《宝晋斋法帖.卷一》见到该书拓本《宝晋斋法帖》称之为《十二月割帖》。拓本中褚遂良所题“大令十二月帖”和钤于帖前后、上下接缝处的四方“褚氏”褚遂良鉴藏印,以及“君倩”押署皆清晰可见。米芾对此帖评价极高,认为是“天下子敬第一帖”。 《十二月帖》与寻常晋人书有很大的不同,晋人书行中上下字互相接笔,一般仅限于两个字,连续三个字相连已经少见,即使是草书也是如此,如王羲之的《十七帖》就是这样。而王献之此幅字却是四字乃至六字互相连接,这在晋人书作中极为罕见,故米芾以“一笔书”称之。“一笔书”的特征是“ 连属无端末”,上一字的收笔亦是下一字起笔。这种写法源于王献之的“外拓”笔法,可使笔势一泻千里,滔滔不绝,小王正是在这一点上发展了大王,也使父子能够并称,米芾以一句“如不经意”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因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手法极为纯熟外,还要胸有成竹,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来不得半点滞碍,宛若“火筋画灰”。

    十二月帖

          清代乾隆皇帝一直视 《中秋帖》为王献之真迹,专筑“三希”堂储之。但此帖却被现代学者公认为米带的临本,而且并不是一件忠实的临本,乃是米市从(十二月帖)中选字临写的,我们从二者的对比中即可清晰得知。前人常谓晋人书难于卒读,如果凭米芾这种写法,就是神仙也看不出来,但米带的临本未见纤毫疑滞犹豫之处,也难怪乾降走眼了!

    大猫临帖

    现代学者判断《中秋帖》为米芾临本,并没有古代文献的支持,而是全凭逻辑判断,因此流传的《中秋帖》用纸也是宋代的藤纸,文句又不通,但全书一气呵成,能臻此境界者宋代非米芾莫属,而米芾不但具有超强的临写能力,且偏偏又有着“作假”的名声,他本人对此帖又是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崇拜得五体投地,甚至认为已超过王献之,方家遂公认此帖为米芾的临本无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乾隆打眼的国宝竞是米颠所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ji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