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参悟人生
疫情之下:宅在家里提前收到工资,庆幸自己没任性辞职

疫情之下:宅在家里提前收到工资,庆幸自己没任性辞职

作者: 妮妮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14:39 被阅读0次

    01

    3月2号,正式复工。

    复工前的我,竟有些小激动。早早地把口罩、酒精准备好,等着过了周末去上班了。

    复工后,感觉不要太赞。从没有想到,离开工作岗位仅仅一个月,我就会如此热烈的期盼工作。

    这当然不只是因为在家陪娃上网课,现在一听到班上老师,打来的视频电话的声音,我真心比娃还紧张,生怕他误耽误点啥事。这种强烈责任感,让我很是煎熬。

    更因为宅在家里,看了太多有关疫情的负面消息,情绪持续低落。尤其是看到有些人,因为疫情中宅在家里,宅着宅着,因为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就失去了工作,在网上吐槽的那种心酸和绝望。

    在网上还看到了,黄晓明工作室的一名武汉籍员工,因为不知何时复工,在家里这样宅着还领工资,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但又舍不得失去这份工作。于是私信老板黄晓明,希望能为自己不发薪水,并保留公司职位。

    黄晓明相当的体贴,对这个员工回复“你安心在家,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吃好喝好。有我一口,就饿不着你们。”

    人,还真是患难时见真情,这下我对黄晓明的好感度一下子up了不少。

    之前在家里一直宅着,同事的面也没见着。这一见面恨不得拥抱,但是说好了大家都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就只能戴着口罩聊聊天了。

    想起前几天宅在家里,平时月底才发的工资,居然提前了三天到账。那种感觉,真的是很惊喜。有些庆幸自己,没有选择任性辞职。

    回想起这几年在职场上的心路历程,一般来说,一个人常规的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我已经走过了十五年。这期间,我经历过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第三个领域,也就是我现在的这个工作领域。通过一年的实践,确信现在的这个工作领域,是现在的我最适合的一份工作。

    有朋友觉得我兜兜转转,感觉在职场晋升中会很吃亏。但是我却真心的觉得,如果没有之前两份工作的积累和探索,我是很难获得现在这份工作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有了前面两份工作的积累,我才有了选择现在工作的能力和机会。

    复盘我的职场经历,我确信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内心。因此,我的选择也只需要忠心内心即可。

    02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学刚毕业的那年。通过公开考试及面试,进入了一个有一定门槛的宣传机构。

    因我是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开始考入的机构,给我的定位就是个扛摄像机的女摄影师。

    说实话,我对这种录制新闻现场类的画面处理并不擅长。同时,这个领域里,基本上都是资深男性。

    每次和他们一起抢机位的时候,我那时不敢也不愿意上前,总是下意识的就躲在后面。

    就这样,浑浑噩噩忙忙碌碌的过了一个月,拍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回来也没有剪辑。

    直到有天boss让我写一个电视专题片的脚本,我知道,这才是我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

    当电视专题片的脚本写出来,领导这才喜笑颜开,感觉自己挑对了人。

    毫无疑问,从小到大我的积累,注定我对文字的感觉是要优于画面。记得当时,我还给本地一个知名的主持人写串词。他见到我以后夸我:“你这么年轻,就可以写这么棒的串词,真不错呀。”

    再后来,领导让我尝试着写一些新闻稿,大概两周以后,我从机构的声像部门调整到新闻部门,成为了一名文字新闻记者。

    从此以后,我的工作渐渐有了很大的起色。每年都能得到一些好新闻奖,这极大的鼓励了我。

    我也越来越热爱写作。不仅自己买了很多新闻专业的书看,还不断去参加报社的培训,很快就考上了记者证,评了中级职称。

    那个时候,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在网上写作。

    十多年前,我撰写的很多新闻作品,都常被国家级媒体网站转载了。就这样,我干出了兴趣,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七年。

    2008年的时候,四川发生了“5·12”特大地震。地震的当天,我躲在帐篷里,就抱着笔记本噼里啪啦的写,给报社发回了急稿。

    灾后的第二天,我就赶赴灾区采访,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一篇灾后报道,意外得了一个国际的新闻奖,我也因此获得了出访德国的机会,去了半个月。

    这在我当时的领域里,算是我们机构零的突破。听说我当时的大boss得知时,都很高兴。

    如果不出意外,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又能有职业成就,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吧。可也是在那次灾后采访的过程中,我见到了很多因为意外破碎的家庭,对我触动很大。我会觉得,家,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恰逢七年之痒,我对职业的倦怠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再者,L先生的工作也很忙,我又是典型的早婚早育型,看着家里的孩子,我很清楚,既然选择了结婚、生育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我和L先生两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以家庭为主。

    相对来说,L先生比我大,事业比我发展得更好。我们两人如果有一个要做出牺牲,只能是我。

    当时孩子正面临读小学,而我们的新家就在孩子的小学旁边,可要继续在现在的机构上班,每天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就会变得很长。

    这时,我之前积累的工作成绩,为我迎来了一次全新的工作机会。

    这个工作机会,恰好让我回家的距离缩短了一半。

    加上当时的boss特别有诚意,约谈了我几次,并表示他们现在没有开展宣传工作,很希望我来能,把这块的工作开展起来。

    我毫不犹豫的来了。可真正到岗,才发现做专业领域的宣传工作和我以前当记者时的那种新闻写作工作完全不一样。

    我发现,这种类型的写作,类似于“公文写作”,我并不擅长。我很难再有那种为了构思稿件,一旦有了灵感,深夜都可以爬起写稿的状态了。

    但Boss人很不错,周围的同事也都很好相处,我很快还成为了一名部门负责人,30岁就进入了单位的中层,算是最年轻的中层了。

    工作成绩没有特别的突出,一下子脱离了过去那种很忙碌的工作状态,我竟然有些失落了。

    我那种自然而然地表达欲被激起了,于是我拿起了笔,开始在QQ空间写一些自己的生活思考和育儿心得。

    慢慢的,我发现QQ好友还都挺喜欢看。

    接下来,因为参加了一次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演讲比赛,算是表达力还不错,就被很多人认识了。

    这一下也是我的“厄运”开始。因为接下来,我经常会以各种理由,被被上级主管部门,借调到其他部门去做一些看似重要的专题性的工作。

    这就样,一晃三年过去了,我还在被不停的借调。感觉自己也和现在的工作机构也没啥关系了。

    因为借调,我总会短期认识很多新的人后,又会转身离开。因为工作,QQ上也加了很多不熟悉的人,我在QQ空间就不常写东西了。

    可能就是一种天然的表达欲驱动吧。2014年,我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偶尔在上面,想写东西的时候写一点东西。

    有一天,主动搜索读书公众号的时候,发现了“十点读书”,关注了以后,觉得内容很喜欢。

    后来还参加了十点读书会,有机会去认识一些作家以及同城书友。这些极大的化解了我在工作中的失落。

    2015年的时候,我看到畅销书作家“特立独行的猫”的那本《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在那本书里我看到了她坚持下班后七年写作的故事,觉得特别励志。

    正好她来成都和重庆做新书宣传,我错过了她成都的演讲,就专门买了一张火车票到重庆去看她。

    也是这一次,通过现场提问以及单独交流,我获得了加她微信好友的机会。她在写作上教了我很多,我在写作上,就比过去有了一些进步。

    慢慢的,我开始认识更多的优秀作者。他们通过把微信公众号运营成大号,纷纷有了自己的个人IP。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在公众号最好的时候,选择了辞职,以便专心写作。

    前年,我也曾动心想要辞职,好好去写作,建立自己的IP。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家人。

    我曾尝试了一个月,体验这种全职妈妈的写作生活。发现我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并不适合这种完全自我安排式的生活。

    我又花了一些时间,仔细去看别人写的文章。真是感觉到自己的积累远远不够。

    太多的头部作者优秀到,让我有了一种自己根本不会写作的感觉。

    03

    于是,我对自己的能力和现状,有了一次深刻的思考,做出了以下基本的判断。

    我的劣势主要是:一是年龄没有优势。目前,我已经工作了第十四年,不管从精力还是对选题的敏感度、写作语言的犀利等方面看,和很多的年轻写作者相比,我都不够出色。

    如果辞职,靠单纯的写作,而不辅助一些创业事业的话,养活自己肯定是有难度的。

    二是学历没有优势。我本科毕业以后就工作了,结婚和养育孩子的这些年,没有继续像很多同龄人那样读研提升自己,只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自由阅读和写作中。

    尽管写的还不够好,但这是我人生木桶里最长的那一块板子。我还是应该从事能够通过写作,提升自己职业优势的工作。

    三是家庭的羁绊。目前孩子正在初中阶段,这个阶段是很消耗家长精力,同时也要分散很多注意力的时候,我选择的工作,应该能够兼顾家庭才是最好。

    我的优势主要是:

    一是写作梦想从未动摇。通过了这十几年码字的经历,我坚信,自己对写作这件事,是有个人梦想的。我的积累和实战这个方面,坚持就特别重要。

    二是综合能力适应职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有优势,再加上经过这些年持续写作的锻炼,综合能力是比较适应职场的。

    虽然单独每一项拿出来,比不上互联网的那些优秀的头部作者,但我平时的工作环境,并不需要和这些人竞争。以我现在的写作速度和思考的深度,又比普通的职场人有些优势。

    三是心理状态非常稳定。我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虽然给别人感觉非常的正能量,但其实不管是悲伤或是喜悦,我只要开始阅读或是写作都可以忘记。就节约了很多,需要整理情绪所花费的时间。

    四是对金钱的渴望度有限。这一点也被我的很多朋友批评,说我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欲望和野心不够,所以努力也不够,因此潜能才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我相信,这其实也是在职场中能够安心工作的底气吧。

    我平时把家中必要的大笔支出,都算在工资收入里支出的预算内。只要继续职场生活,这些支出基本可以覆盖。

    其实生活中需要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当然,我年轻的时候不是这么想,但现在真心这么觉得。

    总体上来说,我觉得自己在职场上的优势还是大于劣势的。只是对现在的工作环境我不太满意,也许有机会的时候换一个也挺好。

    虽有了这个想法,但因为没有什么特别合适的机会,我又在第二个工作机构,算是蹉跎了近七年吧。但我近几年,每年保持阅读100本书,观影50部,除了工作,撰写的其他文字每年在100万字,保持了强度很高的输入输出状态。

    直到2018年底,我终于等到了自己第三次转岗机会。

    这是一个研究区域历史的机构,在这里工作的人,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都是学历比较高的研究型人才。而我的专业、学历、年龄包括性别其实都不占优势,但两轮集体面试后,面试团队依然选择了我。

    入职之后听说,正因为我过去海量的阅读和写作文字积累量,悄悄地为我加了分。大Boss评价:“像这样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下,都能静心去读书和写作的人,真不多了。”

    就这样,我就放弃了之前听起来让人羡慕的单位和职位,来到现在这所听上去比较冷门的机构。收入虽和上一家机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甚至因为职位的变化还稍微低了一点。但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打车的话,就是一个起步价。

    又从一名普通职员开始干,这已经是我快四十岁的时候了。我默默加了数不清的班,很快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有了自己的生态位。去年不仅两篇专业学术论文获奖,还具体负责现在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

    很多同事都把我短时间就取得的成绩,归结于我当过记者的优势。却不知道我进入新领域后,为了快速的补上专业知识短板,看了多少书,熬了多少夜。

    当然在这个不断付出精力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也深爱上了这个和历史研究打交道的工作。上次跟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的学者交流,他们听说我入职新工作还不到一年,对我在这个领域里的知识储备,表示了相当惊讶。

    我终于又找回了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时,当记者时,才有的那种满满的职业成就感。

    我想,在现在的这个工作里,这种难得的积累,会让我在未来写作中,拥有更多的收获。

    04

    现在的每一天,我都是为了未来而奋斗。我特别想过个又燃又充满希望和生机的人生。毕竟人生职场常规三十年,还是要好好规划一下。我现在不过是人生下半场刚刚开始,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我这个年纪,基本上都才是刚刚入门的年纪。

    盘点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确信,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一定要和兴趣爱好结合。唯有这样才可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能,释放出更多的激情。

    就算自己拥有的不一定是顶尖的能力,参与不了最顶级的竞争。却依然可以把自己人生的最长的那块板,用在一项可以释放自己特长或能力的工作上,这就足以。

    如今的我,上班离家近,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不少。有一份算不上高薪,但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现在的这份工作,是我发自内心喜爱的。

    庆幸自己当年没有任性辞职,才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为热爱去奋斗的工作。

    也恰好因为这个选择是适合自己的,才有了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愉悦。

    希望我的真实经历,能够带给你一点小小的启发,也希望亲爱的你,心想事成。为忠于自己的内心而活好一生。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4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疫情之下:宅在家里提前收到工资,庆幸自己没任性辞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ji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