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收拾书包时,这孩子说,我带上《草房子》吧?边说边把书拿起来要放进书包里。
我说,不带吧。在学校有时间看么?再说,下课了就是玩的时间。不一定非要看书的。脑海里出现了我读书的时候,上课时惦记着正在读的课外书。偷偷地把课外书放在凳格里,不时地偷瞄几眼。一不小心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所答非所问。谁没个不听话的学生时代?前车之鉴,干脆杜绝了拿书的企图,岂不省心。
他把书放下了。我带上了《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试80篇》。快要考试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小学三年级的试卷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如果说,作为基础知识的考查,语文试卷的前半部分可以突击拿下的话,那么,作为语文能力的考查,语文试卷的后半部分则全凭日积月累的积淀,突击不起多大作用。这本书的编排很用心。从字的训练讲起,字,词,句,段,篇井井有条,全是三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字的训练他在晨读时完成了。上学路上复习近义词。六十对近义词,三个来回后,他也过关了。有的近义词,他答的相近但不是书上的答案。我告诉他:要懂得用词规范。作为学生,教材上的该记还是要记。没有什么可以讨价还价的。
昨晚听语文期末复习的讲座。其中提到了作文培训班中写作文有模板有套路的事情。当下看孩子的作文考试分数上去了,长远看孩子的作文能力丧失了。多么可怕的现实。我庆幸自己从来不选择广告上吹的天花乱坠的培训班。因为我明白,学习是启发孩子心智的必由途径,而不是应试的工具。孩子是人不是物。这个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都有着客观的生命节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任何急功近利的速成法都统统有害。作为家长要谋划在先,在日复一日的时光变迁中,润物细无声地体现培养引导的作用。这孩子的阅读习惯始于一年级的每天早晨十分钟,只读国学经典。二年级时开始加量,读历史故事。随着他的识字量和读书能力的提高,阅读面开始拓展。流行的儿童读物不在我的视野范围内,什么米小圈马小跳之类,随他读去。所谓的视野范围,是读时要录音频。该加点现代文学的量了,这个念头在我心里很久了。怎么加呢?得和他商量。加什么呢?也得和他商量。那天,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除了读历史故事外,你还有时间读点其它么?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每天录音?本以为他会拒绝。没想到他回答的很痛快:可以的。我早就想看《草房子》了。咱家有两套呢!
真的?我打开书柜,果真有两套。一套是七本的。里面有好看的半页半页的插图。一套只有一本,是大语文里带的。认真回忆,有插图的是单买的。那时不知道有大语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翻过了这些书。读书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进,吾往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