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有一个理论叫“灰人理论”:其主导的学术态度是“反对盲目刻苦”,你要做到不努力也智慧过人;或者坦然面对自己的极限,接受一个四等的学位,如果你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位而发奋努力,就会被人们视为“灰人”。这是牛津大学字典里是最差的一种称呼。 如果你是一个再某方面天分很高的,你研究这方面,牛津大学是全力支持的;如果你没有这方面天分,非要通过努力去弥补这个,这样的人就叫作灰人。这种灰人就是在浪费生命,因为即使你再努力,这辈子也达不到那高度,你可能从一达到三,但你这辈子都达不到十。霍金就是这样的天才,他思考一天可能比你思考一年都有效。
其实,也不是我们不够聪明,也许是我们的特长不在此。打个比方,让霍金去研究基因工程,可能他就成了“灰人”。就像那句名言所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千万不要死守着那个门,也许你的人生出口就在附近的一扇窗,去寻找吧。
我们会常说:“听过许多理论,我依然走不好这一生”,其实问题并不出在理论上,也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在盲目努力。
互联网时代加剧了我们的焦虑感,让我们一定要去成为精英,人人学了PPT都能成为大神,听了英语课程都能升职加薪,但事实很可能是你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别人的天分买单。
罗振宇也曾经提过“灰人理论”,但他讲的不够清晰。我意义研究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个词可谓精辟,虽然有些极端,却又很直接的指出了很多人努力而不得成果的原因。
灰人理论主导的学术态度是“反对盲目刻苦”,也就是说,假设你没有某方面的天赋还在盲目努力,那就会被认为是“灰人”,成为牛津词汇中最差的一种诨名,其实重要的是,你再努力,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别人可能几秒钟能够领会的意思,你却需要花费几个月去融会贯通。
我相信有人会说:那岂不是平凡人就只适合躺倒不干了?其实任何一种理论都有两面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么。我们尝试从另外一面去理解,每个人都应该去发现自己擅长的部分,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就,而非像口号那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细想,了解了“灰人理论”真实含义,作为我个人,还是认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