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鄄杰出亲戚】七位将军

【长鄄杰出亲戚】七位将军

作者: 长鄄马氏 | 来源:发表于2020-10-11 19:38 被阅读0次

    马一鹰/文

    1912年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庆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标语

    刘虞笙(马介亭姻祖父):官名廷柱,又名华蓂,字闰生,号尧庭。清朝同治四年(1858)出生于隆回四都。1875年夏追随舅舅魏光焘,累功授花翎四品衔,任直隶州知州;1877年负责伊犁、塔城等地的城防建设;1879年3月率三营湘勇为前锋,迎战沙俄阿古柏军队于界首岭;在1895年2月的牛庄战役中,率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1902年协助魏光焘创建武威新军、水旱雷局,修筑炮台、造炮船,整顿盐政、水师学堂,担任新军帮统、南京镇江炮台总台官;辛亥革命成功后,加入中国同盟会,拥护孙中山、黄兴、王宠惠、蔡元培、张謇等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被特授中华民国陆军少将军衔并担任江苏江阴军政分府总司令;1921年回到家乡,热心公益事业。晚年研习天文地理、五行命学、诗词韵文,编辑出版《润生诗集》,《治军》和《随军杂记》两部兵书,《西域杂志》和《民族文化论》两部专著。

    袁朴

    袁朴(马子谷表弟):字茂松。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于新化县永固团高凤村(今属隆回县高平镇中黄信村)曾家头。启蒙于高凤私塾,师从李初荣、周蓉轩、周凤山、李荫垣。先后就读于永固高等小学堂、湖南岳云中学、湖南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陆军大学 [5] 、美国武装力量参谋学院、中华民国革命实践实践研究院。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中央军政治部新兵补训处少将处长、军官训练班办公厅中将主任、第8师师长兼西安警备司令、第80军军长、第15军军官总队副总队长、第34集团军副司令兼第16军军长、第9集团军司令、第5集团军副司令、台湾花莲防工司令、预训司令、陆军第1军团司令兼台北市警备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在台湾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中央常委,1964年8月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1967年1月退役后被聘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补充:1958年,国内高层有联系台湾军政人士之议,马子谷受命亲自给袁朴写信,并在中央广播电台的对台节目播出。)

    申不屈

    申不屈(马淑莲长子):又名用休。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生于永固团朴塘村十六保申家院子(今隆回岩口石屋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抗日军政大学。历任第1军第1师胡宗南团连长、校级军官,福建省福州市任警备司令部司令,第74军代参谋长,保定警备司令部司令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长衡会战、芷江会战等重大战役。因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获刻有“蒋中正赠”字样的中正剑一柄,晋升为少将,成为当时的“十大佩剑将军”之一(参考中国电影出版社黄湘蓉著《百年沉浮》)。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袁致中(马楚材表侄):字铸人。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出生于新化县永固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6] 第六期炮兵科、陆军大学 [7] 正则班第十五期毕业。1947年10月调升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6师少将参谋长,1948年3月6日调任整编第53旅(辖三团)少将旅长,1949年9月8日调任第5兵团少将副参谋长。1949年12月27日在四川邛崃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后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

    黄埔军校旧址

    李规(马非百表侄婿):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于新化龙溪(今新邵龙溪铺)。班名先瑞,字作球,号公正。黄埔军校六期步科、西北战时干部训练团毕业。1946年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28旅副旅长、西北军官总队少将总队附,1948年4月任第28师(整编第28旅)少将师长。1948年8月,胡宗南36师师长钟松与西北野战军在渭北冯原镇展开激战时,李规按兵不动,致使钟松大败,副师长朱侠被击毙;因为作战不力,胡宗南一气之下将李规逮捕,李规借提交胡宗南军法处提审的时机逃向了延安。1949年5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进驻西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市体委副主任,西安市政协常委、副主席,西安市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黄埔同学会顾问等职。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魏国钧(马康贵外祖叔):又名怡焘,派名荣美。出生于隆回魏家塅。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6](第七期甲等)。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师补充旅第2团第3营少校营长,随后升至中将师长。1978年纂修、题字《湖南魏氏大宗谱》。

    勋章证书

    袁允中(马骏文姻表叔):族名愈洪。1927年出生于原新化县永固镇七石田(今隆回县高平镇大石村)。1950年毕业于海军军官大学(简称海军官校),后入台湾国防大学(原三军联合参谋大学和三军大学)深造。历任航海教职、各型舰长、三军后勤处长等职,屡迁晋升为海军少将。1975年任台湾交通部副部长,后任职于台湾省政府,均主管航运业务。1984年调任台湾基隆港务局副局长,曾多次考察欧美及东南亚诸国海运,对基隆港建树良多。1991年退休,受聘为台湾中华航运学会秘书长和台湾《航运季刊》总编等职。(补充:袁允中1945年入读湖南省立一中高中部第23班,与第26班的朱镕基结识,两人皆为学生会干部;1992年两人有电话问安。)

    马氏宗祠旧址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11]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2]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3]

    南社:清朝宣统元年(1909)成立于苏州,活动中心在上海,前后延续30余年,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受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

    [4]

    《沅湘日报》是常德最早的报纸。创刊于1913年初,创办人为熊希龄、夏国瑞、张伯良。

    [5]

    陆军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唯一的一所最高级别的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它自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立于保定,历经44年之久,是近代中国(中华民国时期)军事院校中存在时间较长的一所。这里“陆军大学”是广义的,包括1903年2月至1923年8月办的保定军官学校,而1927年到1949国民政府在南京的陆军大学实际上是由广州的黄埔军校搬迁而来,与保定军校并无关系。它的存在对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乃至中国近代军事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军大学主要培养团以上指挥军官和师以上司令部参谋军官,重点培养学员的联合与合同作战能力、运用军事政策的能力和战略能力。

    [6]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没有区别,只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称呼。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军校只开办三年,从1924年6月到1928年3月,广州长洲岛共招收七期学生。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政界中一时将星闪烁,名将如云;其中,绝大多数是前七期学生,最风光的是前四期。马非百、马巨材两兄弟于1926年春进入入伍生部担任教官,3月8日第四期入伍生升学考核转为学生,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兄弟去到上海。1928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改名那一刻起,国共合作联办的“黄埔军校”就不复存在。后来一再改名,1929年9月10日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3月又改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1月再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高雄凤山复建“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7]

    国立东南大学由郭秉文、张謇、蔡元培、王正廷、沈恩孚、蒋梦麟、穆湘玥、黄炎培、袁希涛、江谦共十人于1920年联合创建,是当时中国长江以南唯一的国立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在中国大学中最早设立了生物系(秉志)、地学系(竺可桢)、数学系(熊庆来)。

    [8]

    北洋马医学堂: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在河北保定创办,辛亥革命后改名陆军兽医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9]

    民国大学:1917年4月创办于北平,创始人蔡元培、董事长张继、教务长刘彦。1923年5月,迁入宣武门内太平湖醇亲王府(今鲍家街中央音乐学院)。七七事变后,先迁河南开封,再迁湖南长沙、益阳、溆浦,最后定校在宁乡;校长鲁荡平,教师有翦伯赞、刘豢龙、谭丕谟、陈天倪、张天翼、鲁实先、曾作忠、王长平等;1949年并入湖南大学。(补充: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时的老师王长平1934年被鲁荡平聘任为教育系教授。)

    [10]

    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简称UA,成立于1908年,多年来与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一起稳居加拿大研究型大学前五,是加拿大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世界百强名校之一。有71位罗德奖学金获得者、141位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111位加拿大首席研究教授、60位加拿大勋章获得者、3位加拿大卓越研究教授。知名校友有诺贝尔奖得主里查德·泰勒、加拿大前总理查尔斯·约瑟夫·克拉克等。

    [11]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鄄杰出亲戚】七位将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oe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