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博诺中国王琼 王琼工作室 输出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f4d79a7544c66d74.png)
蓝帽:《心流》读后感——让天下人都能体验到心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1fe72092ac8bae65.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c6d5befd75b22f37.png)
白帽:
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埋头钻研一个问题,时间飞逝,你却浑然不知?全情投入写文章,甚至忘记了自己?勤学苦练获得的技能,让你毫不费力、挥洒自如,完成了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如果没经历过这些美好的体验,就算财务自由、各种享受你都体验过,你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些高级经历的体验,叫作“心流”。它是过去三十年最引人入胜的心理学概念之一,提出者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而这本书就是他多年以前关于心流理论的名著。大多数心理学家研究普通人或心理上有点不正常的人,契克森米哈赖则喜欢研究那些优秀的人。他发现,经常经历“心流”是优秀之人的共同特征。(总结自万维钢为《心流》一书所写的序)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 1934-2021)是积极心理学的权威学者。他于196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1969年至2000年留校任教。他和马丁·塞利格曼在2000年联手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问世。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6d58556848f955ee.png)
用一句话介绍作者提出的“心流”概念,那就是——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让我们从专注的挑战难题中获得幸福的体验,从而更加积极的行动。
如下图所示,“心流”是从高技能和高挑战度两方面获得的最好压力区里产生的心理体验。(图片来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504999962032434&wfr=spider&for=pc)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291f3403f758fa6e.png)
《心流》一共有十章,它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我们需要心流?因为它是快乐的源泉。
第二部分:如何获得心流?专注、挑战、降熵、忘我、幸福。
第三部分:哪些场景可以更好地体验心流?感官、思维、工作、人际、挫折、意义。
总体而言,这本书围绕着两个关键词:心流和最优体验,带领着我们开展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心理学旅程,也因此成为心流理论的基石之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339678869982ce9c.png)
黄帽:
《心流》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经过严肃的理论设计,广泛的人群调研,科学的实践分析和深入的汇总解读,让我们体会到它的价值,让我们保持专注高效,让幸福的感觉带来翻倍的体验。
《心流》所涉及的场景甚至颠覆了心理学研究的版图,从关注人类的消极心理活动转向到积极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积极的生命体验的画卷,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能去领悟或体验心流,借此提高生活的质量。
“心流”是过去三十年来最引人入胜的心理学概念,可谓是作者的开山之作或奠基之语。从心流概念的提出,作者论述并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而独到的系统,让心理的最优体验以具像化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本书的信息厚度以及影响力都令人称道,为之钦佩。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b53e47ee9c215077.png)
黑帽:
当然,对于“心流”的定义可能见仁见智。它引发我们的谨慎探索,什么才算是心流体验呢?是否只有完成了极为复杂、最高层次的挑战,然后展示出我们在技巧上的运用才能产生心流?那是否只有不到1%的反应可以称之为心流?这会不会让人感到难以企及?
此外,学会控制一时一刻的意识状态就可以获得心流吗?还是要对整体目标、日常生活的每件事都具有意义,才算是获得心流的前提?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82b60e3ecb0afd2b.png)
绿帽:
这些问题实际上需要我们更创新的、更具建设性的看待心流,才能促进获得更多的最优体验。
心流的成因和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注意力。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通过严格的自律和集中注意力换来的。第二,有一个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至于目标是什么并不要紧,只要目标将注意力集中于此。第三,有即时的回馈。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所以,我们需要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个活动上,如同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状态,不愿被打扰,抗拒中断,这是心流产生的条件,它会带来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作者举出一些典型的角色及其行为,诸如攀岩选手、外科医生、诗人、剧作家来说明心流。
书中,作者访谈的一位攀岩选手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还有一个群体是外科医生,因为外科医疗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最能集中注意力的。很多外科医生表示给多少钱也不干医院其他科的工作。他们认为:内科治疗常常看不清目标。神经科的目标更模糊,常常十年才能治好一个病人。除了目标清晰,外科的诊断与手术中会不断得到回馈,以评估进展。明确已获得的进展,与全神贯注地继续工作密切关联。
不过,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对心流的体验,因为它的本质内核是——体验。也如《坚毅》一书作者安吉拉·达克沃思所提出的观点,即,心流是体验,刻意练习是行为,心流是意识挑战并掌控挑战的结果。
此外,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如果工作可以产生心流,游戏也可以产生心流,在应试压力下的学生的专注是否也属于心流体验呢?
作者认为,除了专注,我们还需要对意识的掌控,也就是被动还是主动选择。例如学生是主动享受压力并能专注其中从而获得心流,还是被动无奈专注,也就没有心流的感受。
专注、挑战、难题任务是获得心流的几个关键词,还需要加上——主动掌控的驱动力和意义。
怎么去做呢?我们要减少“精神熵”。作者认为,太多信息或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形成了威胁,导致内心失去秩序,这就是——精神熵,处于信息和资讯无序、无意义的增加状态,而过度增加会带来负担过载。在作者看来,“精神熵是常态”,所以精神熵的反面——专注、聚焦、萃取出能量密集度高的核心信息驱动行动才能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最优体验,这才是“心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2332667e641197a0.png)
红帽:
这是一本信息厚度和力度都很大的奠基之作,常翻常新。我在不够专注或者没有精神力量的时候就去读它,它是心流的源泉。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426/00e87306ef9805b4.png)
蓝帽:
每个人可以从一个小的挑战开始,专注其中,高效而成功地解决一个难题,也许就能从中获得一次心流的体验。
其他专家,如彭凯平教授还把心流翻译为:福流,是英文“flow”的谐音。这也是一个神来之笔,它点出了一种心理体验的精髓。心流、福流,让它流过我们的心田,直达全身,激励我们活出积极幸福的状态。
这也是本书的目的——让天下人都能获得心流的最优体验。
文章:王参谋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王琼工作室 输出的力量
王参谋i+1
总能让你进步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