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小说家会把自己写进创作的小说里,特别是晚年,这部小说也不例外,哈兰最后设计了自己的人生结局,人生最后10分钟体现对艺术的追逐,对死亡没有半丁点的恐惧,为保姆玛塔精心设计金蝉脱壳之计,反复推演细节,专注沉醉于过程,置生死度外,呈现出人和小说融入一体的创作状态。
故事描述
富豪悬疑小说哈兰坐拥家产万亿,家族成员以他为中心围绕他转,然而在生日的第二天在卧室割脖子自杀,警察及私人侦探介入,导演出一场朴素迷离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成年人的世界处处充满秘密,经不起推敲,但是说谎并不一定是犯罪。
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太烧脑,没怎么记住,借用网上梳理的关系图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29025/4b829b4ecadf050f.png)
侦探逻辑
这本小说推理设置了一个万能傻瓜式公式:马塔如果说谎就会呕吐。好比科学定理,A成立,B必然成立,比如已知两条线是平行线,那么它们没有交点。因此很多情节无需再找证据,简单粗暴拿个盆子找马塔提问即可。作者本人也想到了这个超级无敌bug,交代玛塔可以选择性的吐露事实,这样即可规避金蝉脱壳计被识破。
电影多处情节埋下伏笔,其中有因果关系,也有相关性关系,最后由大侦探布兰克总结陈述事实,画龙点睛,观众焕然大悟,原来如此啊,猜到情节的沾沾自喜,没留意到细节的一阵懊悔。印象最深刻的是全场多次出现的”刀锋王座“,座位四周环绕悬挂N把刀,极为壮观。哈兰卧室自杀前拿着一把刀念叨着这是一把演戏的道具匕首还是真刀呢?以及最后恶徒兰森穷途绝路从王座上抽取一把刀刺杀马塔胸部 ,随着咔嚓一声,但人毫发无损,虚惊一场,未了发现是一把演戏道具匕首。人生如戏,真真假假,假亦真时真亦假。
关于人性
这部电影对人性自私展现的淋漓尽致,人类5000年历史,人性还是原始的人性,自私自利,贪图享受,不分颜色,不分国界。记得古罗马有位哲学大师有言:亲戚朋友之间没有永恒的亲情友情,亲密无间的朋友,在足够大利益面前脆弱的有如向两只狗抛去的那块肉,狗和狗就会厮杀起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人之常道。但是在足够大遗产前面恨不得父母早死,兄弟之间为了一亩三分地大胆出手,反目为仇,老死不相往来。电影里面两个桥段记忆犹新,哈兰去世后,他的母亲孤独的坐在窗户前,无人问津,小辈们各怀鬼胎等着遗产宣告结果,无暇顾及。在等待遗产宣布过程,晚辈跟长辈恶语相向,一家人嚷嚷“You eat shit“,画面很污,真的很不文雅。同辈间一言不合就开始撕扯起来。在得知全部遗产由玛塔继承后,这伙人开始威逼利诱,要玛塔交出遗产权,希望破灭后,这伙人才是对玛塔低声下气。
网友评论